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轶  康闪 《中国报业》2023,(16):138-139
时代飞速发展,媒体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新的媒体环境下,传统纪录片孕育出了新的形态,即微纪录片。微纪录片因其创作周期短、成本低等特点受到了短片创作者的喜爱,又在当前环境下得到了多渠道的传播。因此,有必要对新媒体环境下的微纪录片进行内容分析与创作分析,结合当下微纪录片发展及传播现状,探析其发展策略,为微纪录片的创作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2.
程丹 《中国报业》2022,(13):58-59
人物纪录片是纪录片族群中重要的一种类别,它以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在真实性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化和故事化的再加工,使观看者从他人的生活中得到启示,体验不一样的人生经历。本文以人物纪录片《生如夏花》为例,从叙事策略的角度探析该节目如何成功塑造英雄形象,在真实性、艺术化、故事化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让叙事更好地服务于主题。  相似文献   

3.
微传播背景下,政论纪录片如何保证政治信息被受众积极解码,推动公众理解政策内涵、增强公众认同、引导公众参与,成为创作者不可回避的问题。《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既有效彰显了改革成就、传播了政治理念,又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作品在主题选取、逻辑构思、叙述视角、话语表达等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为政论纪录片制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商》2015,(7)
微纪录片是适应新媒体语境下受众对碎片化信息的接受需求而诞生的一种新的纪录片样态,在传播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高校如何运用发达的媒体工具进行自我宣传、形象塑造,以便于提升学校知名度从而吸引更多高素质的优秀生源前来报考,将成为新媒体时代促进高校发展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5.
人文类纪录片创作时往往离不开人物,对人物的巧妙运用可以推动影片故事表达,因此人物故事在纪录片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本文以英国广播公司推出的纪录片《耶路撒冷》为例,从挖掘人物的典型意义出发,分析借助人物完成叙事的纪录片特点以及运用人物故事构建内容的逻辑特色。  相似文献   

6.
纪录片《世界上的另一个我》聚力呈现90后群体对话,于跨文化语境中探寻青春精神,弘扬文化自信,传递价值关怀.本文聚焦该片的叙事者身份,细观其映射的代际品格与跨文化认同;探寻影像的表现策略,解析其反差描写、冲突设置及视听手法;最后作用于受众接受层面,探析其不断延展的期待视域与召唤结构.  相似文献   

7.
如今,短视频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路径。本文将从传播的仪式观出发,以《如果国宝会说话》为例,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短视频传播中的仪式构建,并讨论了中国传统文化短视频传播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简要分析纪录片的营销发展史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参照2012年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营销经验,分析在全媒体的环境下纪录片运用多种媒体整合营销和新媒体创新营销方面的优劣势,进而探索纪录片营销新的思路和方式。  相似文献   

9.
《商》2015,(32):191-193
2015年2月28日,由央视前著名主持人柴静自费拍摄的雾霾话题纪录片《穹顶之下》在人民网上首次播出。在经过腾讯、爱奇艺等视频网站的转载后,在网上瞬间引爆舆论。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这一问题的高度关注。而于此同时,同为央视著名主持人崔永元所打造的转基因纪录片《小崔转基因调查》也在网络平台上发布了。但是与柴静的《穹顶之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部纪录片却一直没有收获特别高的关注。本文就以这两个纪录片为研究对象,从符号学、传播效果理论这个方面入手,主要研究这两个纪录片传播效果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朱烨 《中国报业》2018,(11):98-99
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新媒体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新媒体的初步兴起到自媒体的蓬勃发展,其盈利模式深受业界关注。新媒体的经营管理和盈利模式较传统媒体来说,具有时代特点和鲜明的自身特色。本文立足新媒体技术平台,探索新环境下内容生产所呈现出来的盈利特点。  相似文献   

11.
刘晓强 《中国报业》2022,(19):66-67
在网络新媒体背景下,重大新闻事件报道的传播环境和形式都有了极大变化。2021年,云南境内野生亚洲象群北迁寻找栖息地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媒体借助网络平台积极发声,获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是融合传播的成功案例。本文以亚洲象北迁为例,对中央媒体与地方媒体的角色定位、内容选取、叙事策略、影响效果等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视频新时代,电视纪录片工作者应保持良好节操,做到“有坚守、有操守、有追求”,以向下的目光、执着的情怀,俯下身子、沉下心来,才能创作出有灵魂、有营养、有温度、有生命力的作品。  相似文献   

13.
王涛 《中国报业》2023,(22):240-241
纪录片是发现的艺术,更是记忆的艺术。地市级媒体在拍摄制作红色革命纪录片时,应勇于担当,潜心挖掘,精心筛选,做好红色革命历史采访素材整理和保存工作,扬长避短、集中优势、精心创作,制作出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的优秀红色纪录片。  相似文献   

14.
王晶 《中国报业》2023,(14):144-145
美食纪录片以其精美的镜头呈现及极富烟火气的百姓故事,深受大众的喜爱,逐渐成为兼具观赏价值与人文价值的艺术存在。如何将美食纪录片做出自己的特色,是所有创作者需要研究的课题。以河北卫视《冀味儿》为例,美食纪录片可以从抒发乡愁情怀、讲好百姓故事、展现家国情怀、实现产业升级等方面尝试进行文化突围与发展,以创造更高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5.
张艳 《中国报业》2023,(13):58-59
演说类真人秀节目是当下流行的节目类型,它把“演说”艺术呈现于电视荧屏,发挥了电视媒体寓教于乐的文化功能,赢得了受众的广泛认可。本文以河南电视台推出的微演说短视频《吾辈·我们这十年》为例,深入剖析其创作背景、节目内容和技术手段,并指出其成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残雪作为当代中国文坛上最有个性的先锋作家之一,她的作品具有鲜明的现代主义特征,也具有排斥读者、晦涩难懂的特征。与此相呼应的是她的独特的叙事策略:首先隔断文本与现实联系,用语言编制复调迷宫,与具有抽象性、高度概括性的意象一起,建构无形的文本意境,为读者打开通向人灵魂的大门。同时,也是作者的写作可以不断向内转,达到对人本质的更深探索和追寻。  相似文献   

17.
杜磊 《中国报业》2021,(12):12-13
为了还原真实历史,唤醒尘封的记忆,央视文献纪录片《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对数十位战争亲历者进行抢救式采访,其宝贵的口述史料成为该片深化主旨和成功传播的重要因素,使整体构成一部价值厚重的文献.本文以该片抢救式采访为例,试论口述史采访在文献纪录片创作中发挥的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邹昀瑾 《中国报业》2014,(12):75-76
从80年代的《话说长江》、90年代的《藏北人家》,再到之后的《俺爹俺娘》,中国纪录片的发展给几代人的心灵深处烙下了深刻的印记。纪录片不仅担负着记录社会的功能,更是一种跨时空传播的媒介形态。一部纪录片的传播策略,直接决定了片子的辐射范围。本文将以《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以下简称《舌尖2》)为例,探究其商业传播策略,为我国纪录片的商业传播发展提出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马丁·布伯“我一你”关系本体论为视点,分析了《舌尖上的中国》在描述人与自然关系上所采用的“我一你”本体论的视角,在建构媒体与受众的关系上所采用的“对话”理念,进而指出这种本体论理念必将生成的纪录片文本的超越性价值,并对纪录片的发展开拓一条新路径。  相似文献   

20.
程芝仪 《中国报业》2021,(16):36-38
自媒体作为国家形象传播的新兴手段和有效载体,突破时间、空间的壁垒,使数字生活空间和真实生活场景高度融合,助推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出去.本文从叙述者的身体叙事、家国转喻的叙事文本、受众接收的心理机制三个角度分析李子柒视频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内容传播策略,审视其田园风光为表征、传统文化和共通价值观为依托的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