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央银行一般根据最终目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通过一定的传导机制,来实现对中介目标的控制,进而达到稳定币值的目的.以适当方式扩大基础货币投放,利用利率和窗口指导手段促使商业银行扩大信贷额度,大力拓展消费信贷业务,才能运用货币政策有效促进我国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及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入手,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认为信贷渠道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渠道,但由于存在存贷款利率管制和商业银行信贷行为扭曲,使我国信贷渠道不畅.同时由于股票市场不完善,从而影响我国消费与投资的增长,削弱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因此,应通过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利率市场化改革、建立健全金融市场及加速中央银行体制改革等措施,来完善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及其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玮 《经济论坛》2003,(14):20-21
一、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现状要保持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畅通,需要货币政策传导主体(中央银行)、中介(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和客体(企业和个人)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积极引导货币政策影响总产出和宏观经济运行。然而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表明,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传导机制存在一些问题,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利率传导机制受阻。近几年来,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利率在央行与商业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在货币市场各交易主体之间的传导作用在不断加强。特别在同业拆借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同业…  相似文献   

4.
利率是当代金融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分析当前我国的利率传导机制,既能对推动我国向价格型货币政策转型提供思路,同时也有助于推动我国货币政策与金融业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崔秀丽博士的《中国利率传导机制研究》一书,就是这样一部既贴近我国利率传导实践,又具有政策指导意义的经济学著作.该书的主要创新点包括: 第一,构建了我国利率传导机制的理论分析框架.根据利率传导的效果主要由利率传导的主体、层级、市场等决定的价值预设,依次从"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之间""商业银行向企业、居民"三个层级分析了我国利率传导机制.揭示了我国利率在三个层级上的传导效果与作用机理具有差异性,以及商业银行向企业、居民传导的环节最易出现利率传导机制低效、无效情况的事实,提出应将商业银行向企业、居民的利率传导作为疏导我国利率传导机制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5.
货币政策信贷渠道是基于价格传导机制的放大效应,不能将其与信贷配给相混淆,而应理解为直接通过信贷供给的变动作用于实体经济的数量传导机制。运用CC-LM模型和贷款供给函数分析我国货币政策信贷渠道传导机制,并运用动态广义矩方法进一步估计我国货币政策贷款供给函数后得知:第一,虽然我国满足信贷渠道必须的金融摩擦条件,但是其所依附的价格传导机制并不畅通,无法放大货币政策的效果。第二,我国垄断性的银行业结构会影响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机制。因此,未来的货币政策渠道将以规范化的利率渠道作为货币政策传导的主体,而信贷渠道应作为货币政策传导的辅助性机制存在。  相似文献   

6.
《经济研究》2017,(8):78-93
本文试图从机会成本渠道、资产替代渠道、资产负债表渠道及逆向选择渠道对货币政策影响民间借贷利率的作用机制进行理论解释,论文运用回归分析模型与中介效应检验方法,以"宏观货币政策实施→信贷市场变化→民间借贷利率调整"为分析路径,实证考察我国货币政策对民间借贷利率的实施效果。研究发现,紧缩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将引导民间借贷利率上行,价格型与数量型货币政策效果存在差异。与存款准备金政策有所不同,贷款基准利率调整未能显著影响民间借贷利率。进一步基于中介效应的检验结果表明,在货币政策立场对民间借贷利率的传导路径中,以信贷利率、信贷规模及银行风险承担为中介变量的中介效应显著,表明信贷市场通过机会成本渠道、资产替代渠道及逆向选择渠道发挥了显著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7.
利率市场化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军勋 《生产力研究》2006,(10):50-51,128
中央银行通过利率水平的调整传递货币政策信号,引导各经济主体预期和调整微观主体行为,利率体系的合理与否直接决定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文章从理论上探讨了利率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独特作用,回顾了国内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过程,并指出由于长期以来存在的我国货币市场的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的不尽合理,导致我国利率的传导效力弱化,传导反馈信息失真。同时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更好地发挥利率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核心作用,提出了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8.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正处于从单纯的直接信贷传导向信贷、利率和资产价格多渠道传导过渡之中。近年来由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与整个金融体制改革不协调,在新的利率渠道和资产价格渠道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之前,致使原有的信贷渠道己开始阻塞或萎缩,致使货币政策不能及时、顺畅、有效地传导,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从改革方向来看,利率以及资产价格渠道应该成为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途径,但从我国现实来看,信贷渠道仍然是当前货币政策传导的主渠道。因此,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当务之急不仅仅是发展货币市场、健全利率渠道,更加重要的是加快国有商业银行体制改革和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发展,构建健全的商业银行体系。  相似文献   

9.
冯丽 《经济研究导刊》2013,(30):148-150
通过阐述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传导机制的理论基础,选取房地产价格、个人住房利率、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四个指标,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从信贷途径和利率途径就货币政策对欠发达地区房地产价格的传导机制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分析得出,货币政策对欠发达地区房地产价格的敏感度较低,且存在一定的时滞性。最后,根据分析结果,简要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信用制度的完善与否关系到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政策能否真正得到贯彻落实。本文以我国的信用现状为出发点,分析了信用制度的缺失对中央银行在通过实施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时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等方面的影响,认为信用缺失是造成我国货币政策效果不明显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每种传导机制都对应一定的机构传导途径,金融结构决定了货币政策的机构传导途径进而决定了货币传导机制。银行为主体的金融结构决定了我国的货币传导机制应以信贷传导机制为主,它与西方的信贷传导机制有所差别,但正逐步与之趋同。管制利率决定了我国现阶段不会是利率传导机制,但利率传导的作用正在加强。进一步的实证表明,GDP与信贷余额之间,物价水平、固定资产投资、信贷余额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但信贷对GDP的影响在1998年以后略有减弱。  相似文献   

12.
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金融形势脱离常态,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受到冲击.本文采用动态面板数据分析法,经验检验了金融危机以来我国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机制的有效性.计量结果表明: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和流动性这两个微观特征变量对信贷供给有显著影响,存款准备金率对商业银行信贷供给变动的作用明显,而中央银行货币净投放政策效果不大,货币政策变量与商业银行微观特征变量的交叉项系数不显著,可能原因是经济刺激政策、金融创新及影子银行扭曲了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13.
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改革方向来看,利率以及资产价格渠道应该成为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途径,但从我国现实来看,信贷渠道仍然是当前货币政策传导的主渠道。近年来由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与整个金融体制改革不协调,致使原有的信贷渠道过早地阻塞或萎缩。因此,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当务之急不仅仅是发展货币市场、健全利率渠道,更加重要的是加快国有商业银行体制改革和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发展,构建健全的商业银行体系。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借贷资本利率理论,对分析银行信贷资金及其利率的形成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应建立以中央银行利率为导向,以商业银行存款利率为基础,以贷款利率为核心,以市场借贷资金供求决定市场利率水平的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应该把商业银行的平均利润率要求,作为中央银行选择、实施货币供给和利率中介手段调控经济的一个重要限制界限;应相对控制银行存款利率,保持相对较低的贷款利率和整个市场利率,以鼓励投资和创业。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发达的货币市场和有效的金融机制基础上,货币政策主要通过利率、汇率、非货币资产和信贷传播四条途径影响宏观经济总量。本文重点通过对利率传导渠道的实证分析,说明中国由于利率管制等方面对货币政策传导的阻滞作用,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意图不能有效地指导实体经济,进而对疏导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利率管制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经济中 ,利率是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渠道之一 ,利率市场化有利于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在我国 ,目前的利率管理制影响了中央银行有效进行宏观调控和利率平衡资金供求的内在机制 ,利率结构失衡加剧了信贷规模紧缩 ,削弱了货币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17.
宋清华 《当代财经》2002,(11):30-33
信贷市场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志的主要渠道,但货币政策在信贷市场的传导过程中仍然面临来自商业银行和微观经济主体的障碍。笔者就提高信贷市场的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建议如下:一要实行稳健的信贷政策,完善信贷政策的操作及实施机制;二要增强商业银行的货款营销观念,积极拓展信贷市场;三要转变政府职能,改善货币政策传导的微观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中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基于新颖的和交叉性统计数据,通过协整检验与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进行实证研究.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是低效的.(2)货币政策在整体上却有效.这从侧面可以证明:相比较于其他几个货币传导机制,我国的利率传导机制的阻塞效用更强,即其对货币政策总体绩效的贡献度相对最小.(3)利率传导机制还存在时滞效应.本文认为,解决目前我国利率传导机制低效性的主要方法还是要通过利率市场化的渐进推进.  相似文献   

19.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的评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特殊性,在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的诸多因素中,传导中介(商业银行)、传导客体(个人与企业)的行为和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起主要作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率低下的原因主要是商业银行对货币政策反映迟滞甚至产生背离,微观主体不健全及金融市场不完善。  相似文献   

20.
我国商业银行的人民币利率一直受到中央银行的严格管制,法定利率仍然被央行作为最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对于贷款利率,商业银行可以在法定利率的基础上实行有限度的浮动,中央银行既规定了最高上浮幅度,又规定了最大下浮幅度。目前,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自2004年1月1日起,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扩大到[0.9,1.7],即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对客户贷款利率的下限为基准利率乘以下限系数0.9,上限为基准利率乘以上限系数1.7;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扩大到[0.9,2],即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