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创业板高管套现看股权激励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创业板解禁潮的到来,高管通过离职或减持套现带来众多不良影响。其原因是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存在漏洞,股价偏离内在价值而带来的巨额利益诱惑。要防范此类行为,应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完善股权激励。  相似文献   

2.
梁裕鹏 《特区经济》2014,(8):138-141
拥有"高成长性"光环的创业板市场方兴未艾,但越来越多的创业板公司高管在限售股解禁后选择了离职套现,这种"短视"投机行为引起了投资者的广泛关注和学界的激烈讨论。本文就目前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管离职套现的现状进行了初步考察,分析了高管离职套现的深层次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分别针对市场层面和公司层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选取国有上市公司与民营上市公司相关数据,分析不同所有制结构下经营业绩与高管持股比例之间的相关性,指出我国国有企业在实施股权激励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希望对我国接下来的国企全面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渝京 《新财经》2008,(4):73-73
近期,上市公司高管辞职套现事件频频发生,已经开始出现“连锁”反应。思源电气一董事辞职后,抛出手中股票,入账现金居然高达9000多万元。众多前上市公司高管辞职后,仅卖掉手中区区100万股,便坐拥上千万现金。几乎是一夜之间,A股市场就变成了上市公司辞职高管们的“提款机”。目前,此风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如果任其发展,将对A股市场带来极大伤害。  相似文献   

5.
股权激励机制的最大质疑者巴菲特曾经表示,当今的股权激励机制是让高管们去做高股价,而不是公司业绩。5月30日,"创业型&成长型企业股权激励高峰论坛"在上海举行。论坛以"股权赢天下"为主题,对创业型、成长型企业股权激励进行了分析。热闹过后,"股权激励之门"为谁开启?又该如何打开?成为两个必须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股权激励的中国路径折射出一种新型激励模式的艰难成长历程 2006年1月1日,在经历了多年的艰难等待之后,中国证监会制定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正式实施。该《管理办法》重在对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程序和信息披露予以规范。已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可遵照该办法的要求实施股权激励,建立、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7.
股权激励机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降低代理成本,抑制短期化行为等方面的显著作用,备受现代企业的推崇.文章以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针对其股权激励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现有关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文献大多聚焦于股权质押后控股股东为规避控制权转移而对公司施加的直接影响,忽略了高管这一公司治理体系中的重要角色。实际上,股权质押后控股股东更可能通过加强对高管的监督进而降低控制权转移风险。基于此,文章从高管超额在职消费的视角,探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高管行为的影响,并区分不同产权性质、不同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以及股权质押类型进一步研究了不同情境下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高管超额在职消费水平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会加强对高管的监督,降低了高管超额在职消费水平;进一步研究表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高管超额在职消费水平的降低作用主要出现在非国有企业样本、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较好的样本以及场内标准化质押的样本中。本文的研究对现有股权质押经济后果相关文献形成了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9.
刘哲  葛玉辉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7):93-96
文章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的2009年中国上市公司100强公司治理评价报告以及各公司公布年报的基本数据为依据,并以“真空高管薪酬”理论为理论分析基础,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的关系。通过实证检验,得出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没有表现出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因此建议应完善公司高管薪酬结构,以提高公司高管薪酬机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中国A股一千多家上市公司披露的2004-2006年度的数据.实证研究上市公司的高管持股激励对于高管薪酬和公司短期与长期绩效敏感性的不同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管持股制度没有显著提升高管薪酬对长期绩效的敏感性。本文提出了完善股权激励制度、完善绩效衡量指标、培育市场加强外部约束、健全公司治理结构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2007年,赛迪顾问对国内上市企业进行股权激励的调研中.有52%左右的被调查企业表达了有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或引进股权激励计划的意愿.尤其是高科技企业。但从国内上市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企业还为数不多,新上市企业实施股权激励的积极性相对更高。限制上市企业实施股权激励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2.
股权激励的初衰在于趋同上市公司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利益,以缓解两权分离导致的委托-代理问题,而随着股权激励的不断发展与演进,其自身的弊端也日渐浮出水面.我国股权激励起步较晚,但高管寻租的痕迹已初露端倪.本文以2006至2011年间推出的期权激励计划作为样本,检验期权行权价的确定过程中是否存在高管的机会主义行为.实证结果显示,管理者确实人为地打压行权价,以提高自身获利空间,其手段为择机公告期权草案,即“前签”期权日期.  相似文献   

13.
“员工早就不上班了,只剩下几个看门的……”老王蜷缩在破旧的沙发里,神情黯然。这位郑州百文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郑百文”)的旧臣坦言,该公司目前已停止经营,“基本上靠房租维持”。而提及郑州法院最近冻结该公司在三联商社(上交所代码:600898)股权一事,老王和同事们都陷入了沉默。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11—2020年A股上市实体企业数据,研究高管股权激励对企业金融化程度的影响机制及其边界条件。结果表明:高管股权激励显著降低企业金融化程度;高管股权激励通过促进企业实体投资意愿降低企业金融化程度;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越低,高管股权激励对企业金融化程度的降低效应越强。异质性分析发现,企业所在地区的技术市场和数字金融发展水平较高,高管股权激励对企业金融化程度的降低效应也较显著。研究结论对实体企业完善公司治理、优化投资决策,对政府及金融监管部门引导实体企业“脱虚向实”、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5.
2017年金融监管的全面升级使得高送转分红一时间从市场的“香饽饽”沦为备受质疑的“烫手山芋”。文章基于2007-2015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综合运用PSM、IV-Probit模型等计量方法对高送转是否促进股票套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企业实施高送转相比于其反事实的非高送转方案存在明显的超额收益,从而为股票套现创造了有利条件,并且在有过减持行为的子样本中收益更高。(2)在有效控制了因果倒置反向因果的内生性问题后,大股东和高管的股票减持套现行为使得高送转的可能性出现了显著的正向提升,表明高送转背后隐藏着企业内部人有意识地利用了投资者的非理性偏好来实现自身理性的套现自利动机,即高送转具有“工具”性质,继而印证了“股票解禁-高送转-减持套现”的利益实现路径。(3)进一步分析表明二者间的关系还存在市场特征异质性,在牛市行情阶段及创业板为代表的中小创板块中,高送转配合套现的“工具”性质更为明显。本文从利益驱动视角为我国监管部门遏制高送转乱象提供了有力的经验证据,并据此提出一系列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正如松鼠储备了粮食准备过冬,在原材料价格飞涨的时期,充足的存货成为上市公司一座座待开发的金山。更有不少公司因祸得福,曾经堆积甚至已经计提了跌价准备的存货,却在突然之间价值暴增,令其公司价值旧貌换新颜。  相似文献   

17.
2014年1月的一天,距证监会宣布重启IPO(首次公开发行股份)一月有余,在距离富凯大厦(中国证监会办公地点)不到500米的威斯汀酒店二层的一个发布厅里,伴随着铿锵有力的解说词和激昂的背景音乐,一些拟上市企业开始了期盼已久的路演。  相似文献   

18.
林克利  陈媛   《华东经济管理》2008,22(3):96-100
文章采用市场收益模型和多元回归模型对医药行业的股权分置改革所产生的市场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股改前后累积非正常收益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所研究的事件期间对价支付率对累积非正常收益具有最为显著的影响,我们所关心的股改后的流通股比例对累积非正常收益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林克利  陈媛   《华东经济管理》2008,22(3):96-100
文章采用市场收益模型和多元回归模型对医药行业的股权分置改革所产生的市场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股改前后累积非正常收益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所研究的事件期间对价支付率对累积非正常收益具有最为显著的影响,我们所关心的股改后的流通股比例对累积非正常收益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ST炎黄、*ST创智被终止上市,股民手里的股票进入退市整理板一度因阻力巨大而险些停滞的退市制度改革终于迈出实质性步伐。2012年12月24日晚,深圳证券交易所宣布,*ST炎黄(000805.SZ)、*ST创智(000787.SZ)两家公司终止上市,这是退市制度改革实施后首批退市的两家公司。深交所有关负责人指出,*ST炎黄从2003年至2005年三年连续亏损被暂停上市,且暂停上市后首个会计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