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每天晨读课上,曲阜市的中小学校传来朗朗的诵读孔子诗文的声音,这是曲阜市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中庸》第四章 孔子说:"君子一言一行所作所为都合乎中庸的道理,小人所作所为都违反中庸的道理,君子之所以能合乎中庸的道理,是因为君子能随时守住中道,无过与不及;小人之所以违反中道,是因为小人不明此理,无所顾忌无所不为。"  相似文献   

3.
张进 《魅力中国》2014,(2):13-13
君子和小人被历代人所重视,但多有误解,抛去以往陈旧解释,对君子、小人、义、利的剖析来研究君子和小人、义与利的本义,并说明在一定意义上“君子”与”小人“其身份和所求可以相互转化。从而达到对“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新解。  相似文献   

4.
古人曾忠告世人:“近君子而远小人”。尽管大家都知道“小人”心术不正.提起“小人”大家都痛恨,甚至是“人人得而诛之”,但在现实生活中,偏偏是“小人”还颇有市场,不少领导者、管理者都离不开“小人”,经常重用“小人”。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大千世界,君子与小人共存,你想躲也躲不了。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讲求一定的策略,才能摆脱小人的纠缠。  相似文献   

6.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赚钱,很多人都会。信大义,行大义,却并不是每个人都明白的。君子之为君子,圣人之为圣人,即在于他们较之于我们常人,更明大义  相似文献   

7.
《走向世界》2012,(28):83-84
【原文】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译文】孔子说:"君子用自己的正确意见来纠正别人的错误意见,使一切都做到恰到好处,却不肯盲从附和、同流合污。小人只是盲从附和,只求完全一致,却不讲求协调,不肯表示自己的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8.
《论语·颜渊篇第十二》原文:子曰:"君子成人之姜,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Confucius said:"The superior man calls attention to the good points in others;he does not call attention to their defects.The petty man does just the reverse of this."译文: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帮助别人做坏事。小人恰恰相反。谈古论今:"君子成人之美",这句话在中国人的用语中可说是耳熟能详。假如你想求人帮忙,你可以用这句话来恭维他,人家帮了忙还挺高兴;假如你帮了别人的  相似文献   

9.
山东是孔孟之乡,特殊的历史传统和人文环境,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无形地锻铸了山东人特殊的性格典型。尤其是孔孟关于道德人格的思想,对山东人群体性格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孔子道德人格的典范是"君子"。在《论语》中,"君子"和"小人"对称。孔子赋予"君子"和"小人"以新的涵义,使之成为一种道德范畴,前者指道德高尚的人,后者指道德卑下的人。这种主张在道德面前每个人都具有平等人格的思想,是孔子思想中民主性因素的表现,在当时是一种伟大的历史进步。孔子认为,"君子"的基本特征是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念,要"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道德是"君子"的精神生命。但孔子的"君子",具有一种复杂的矛盾性格。一方面,"君子"要具备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道义感,具有独立的人格和大无畏的气概。如孔子  相似文献   

10.
朋党是困扰北宋政坛和文人命运的一个沉重的话题,作为北宋政坛和文坛代表之一的欧阳修,他的"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的朋党观对当时及现在都有很深远的影响.文章主要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在对欧阳修的生平、主要政治思想等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深刻剖析其政论名篇<朋党论>,探讨其对当今人才选用问题的借鉴意义,从而得出在组织构建中要"退小人,用君子",构建优良团队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心事     
《发展》2008,(12)
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鲁迅☆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屠格涅夫☆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丘☆志当存高远。——诸葛亮☆一个能思想的人,  相似文献   

12.
中国证监会日前发布的基金销售新规征求意见稿,被基金公司看作是“防君子不防小人”的条款。基民和基金公司存在不少疑问:对于违法规定的处罚措施为何不明确、遏制短进快出措施是否有效,以及对大额赎回为何不作应对等。  相似文献   

13.
君子之德风     
耕之 《走向世界》2014,(28):90-90
《论语·颜渊篇第十二》: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相似文献   

14.
一 "货殖"是指谋求"滋生资货财利"以致富.即利用货物的生产与交换,进行商业活动,从中生财求利.司马迁所指的货殖,还包括各种手工业,以及农、牧、渔、矿山、冶炼等行业的经营在内.在先秦思想家中,老子宣扬无欲、寡欢;孔子鼓吹"安贫",<论语>记载"子罕言利"的话,又载"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梁惠王>篇载梁惠王与孟子的对话,孟子要梁惠王只谈仁义,不要谈利,视"利"、"欲"为洪水猛兽,君子不言利.墨子尽管关心和同情劳动者的疾苦,但对于满足人民物质生活需要方面的主张也是比较保守的,特别强调"节用".  相似文献   

15.
荣辱观对个人、集体和国家来说都很重要.作为先秦儒家代表之一的荀子,对荣辱做了比较全面的分析.他从个人修养方面提出荣辱的根本区别,并区分了君子、小人不同之所在.又进一步把荣辱分为义荣、义辱、势荣、势辱四种,这是对荣、辱两字内涵的扩大.坚持他的荣辱观可以摆脱世事的困扰,加深个人修养.  相似文献   

16.
杜启洪 《走向世界》2011,(25):14-19
若论义气,山东人是当仁不让的。孔子对他们的教诲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立身处事必先讲道义。在齐鲁文化的熏陶之下,忠孝节义就成为山东人最典型的性格之一。古往今来,山东人特别以义气为荣。他们喜爱水浒英雄,因为他们欣赏崇拜的是重情重义、仗义疏财的侠义之气。《水浒传》中,尽管很多英雄好汉来自五湖四海,最后都统一在梁山泊"行侠仗义"的大旗之下,这是施耐庵对山东人的义气最直接的感悟和抒发。  相似文献   

17.
《论话·阳货篇第十七》原文: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予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When Confucius went to the walled town of Wu,he heard the sound of stringed instruments and singing.Confucius said with a gentle smile:“To kill a  相似文献   

18.
正记忆中,父亲总喜欢对我说,"在其位,谋其政。"小时候,懵懵懂懂,觉得这大概就是要我做好我自己的事情,负起责任来。走上教育岗位后,发现父亲的两鬓也有了白发,惊觉父亲已不年轻了,为人子女,我该如何尽孝呢?前段时间,我拜读了余秋雨先生的《君子之道》,里面有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中国文化的延续,是君子人格的延续;中国文化的刚健,是君子人格的刚健;中国文化的缺憾,是君子人格的缺憾;中国文化的更新,是君子人格的更新。""君子"这个  相似文献   

19.
璀璨夜空,礼花绽放。中国展开双臂,将“和”呈现给了世界。和,是在宽容的基础上追求井然有序。和,是中国人追求共赢的精神图腾。和,更是一种海纳百川的度量。和是一种多元素的,高度概括的词汇。和谐、和睦、和关、和声等等,当探寻“和”的本源之时,想起了《论语》中的一句话,“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合”。和则生物,同则不继。宇宙万物的存在是“和”而不是“同”。于是,我们引申出一个处事原则,求“和”而非“同”。  相似文献   

20.
管住舌头     
朱国良 《浙江经济》2014,(17):63-63
人的五官四肢之中,要算舌头最顽皮。明鉴于此,翻翻一些名人书文,便会发现不少古今中外的哲人大家写下了不少管住舌头的警世恒言、醒人箴语。"你的舌头就像一匹快马。它奔得太快,会把力气也奔完了。"这是莎士比亚谆谆的告诫。"能管住自己的舌头是最好的美德。"印度古代哲学家白得巴"上纲上线"到这个高度。而翻翻我国古代的《家书》,发现作者干脆来了个"一分为二",曰:"君子以言行,小人以舌行。"读着这些启迪性的哲语睿言,不免豁然感到:管住舌头何其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