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千百年来,茶道、茶文化显示了一种永恒的生命力,虽断犹续,无论中国茶艺、日本茶道、韩国茶礼,无不使接触者感受到她的一种魅力,奥秘何在?在于人们经由茶道获得一份真善美的陶冶。丰富多彩的茶道文化可归结为茶趣、茶德、茶禅。茶趣即饮茶乐趣,包括物质乐趣和精神乐趣。佳茗、清泉、茶具、良辰、美境、知音,相聚品饮、雅俗共赏,茶趣有雅俗之分,无高下之别。  相似文献   

2.
茶生于天地之间,采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生在纳溪的人都有喝茶的习惯,尤其爱喝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大赞过的纳溪特早茶——"二月茶"。,纳溪茶文化源远流长纳溪,自古以来就是茶树原产地之一,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晋代常璩《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唐代茶圣陆羽所著《茶经》记有"纳溪、梅岭产茶"之句。  相似文献   

3.
茶文化是由中国传入日本,从最初僧侣们的饮茶养生到后来日本贵族之间的"斗茶"游戏再到具有日本特色的日本茶道,实现了从模仿到升华的蜕变.在日本的茶道发展史上,有一些著名茶道人物,如武野绍鸥、 千利休、 村田珠光等.村田珠光是日本茶道的开山鼻祖,创立的"草庵素茶"改变了单纯对中国茶艺形式上的模仿,将禅宗思想和日本人的审美意识结合其中,开创了日本茶文化发展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4.
品茶有道     
偷得一闲品茶赏艺不但能陶冶情操,增添情趣,而且是当今快节奏紧张生活一种释放自我的方式。品茶的奥妙在于得尽其“无味之味乃至至味”中的精神,个中意蕴毋言。比如龙井茶,品的就是那种凌驾于俗品凡茶之上的太和之气;乌龙茶则要感受领略“岩骨花香”,品出独特的“岩韵”来。中国茶道博大精深,其实,真正的茶道是不可道的,正如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茶的故乡。在中国,茶被誉为“国饮”。茶,是中华国字号的文化精粹。历经千百年的发展,茶文化的内涵不断扩展,茶品、茶具、茶艺、茶道……茶文化不仅局限于品茶之享受,更是审美的享受,精神的享受。  相似文献   

6.
《中国西部》2008,(10):100-101
有人说茶品即人品,茶道即人道。说起茶道大家都有点虚火,因为它延袭的是一种精深的、有五千年的文化传统和历史沉积。所以人们对品茶已是小心翼翼,何况是高深或神秘的茶道。好在历史的、文化的原因,是中国人就会喝茶,人们喜欢茶  相似文献   

7.
苗家茶道     
历史上的苗濮人是茶叶的先导,对茶叶的生产和利用有过特殊的贡献,在茶文化方面也有着悠久的历史。贵州的苗家茶道,祭礼必备茶、喜事不离茶、待客先敬茶,世代相袭。苗家茶道风格古朴,带有明显的楚文化色彩,展现着浓郁的苗族风情。整个茶道包括“敬祖”、“叙史”、“献茶”3部分,3个部分又分別以吟、诵、唱的形式表现苗族文化,把饮茶与说唱艺术融为一体,成为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较为隆重的大场合、茶道仪式须由男巫师主持,男巫师苗语叫“巴迪雄”(苗)主持,  相似文献   

8.
初夏,时雨时晴,天气这么顽皮,消遣非喝茶莫属。无论是喝坝坝茶晒晒太阳,还是躲在茶坊里看烟雨蒙蒙,只求不辜负大好时光。有了好兴致,择个好地儿,偷得浮生半日闲,赏茶道之美轮美奂,享禅茶一味的悠闲自在。  相似文献   

9.
初夏,时雨时晴,天气这么顽皮,消遣非喝茶莫属。无论是喝坝坝茶晒晒太阳,还是躲在茶坊里看烟雨蒙蒙,只求不辜负大好时光。有了好兴致,择个好地儿,偷得浮生半日闲,赏茶道之美轮美奂,享禅茶一味的悠闲自在。  相似文献   

10.
茶禅彝味     
刘连 《走向世界》2009,(12):67-67
洪宾姓田,大凉山彝乡人,国家级高级评茶师,高级茶艺师,10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茶文化的推广,对茶道有着深厚的研究.洪宾玩茶已有10年之久,尤爱普洱,从四川玩到北京,从北京玩到济南,现在是"淳馨找茶文化精社"的首席茶博士,毋庸置疑的茶道达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