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还没有采访到顾国彪院士之前,就早闻顾院士在电机领域中自主创新研发的常温无泵自循环蒸发冷却技术成功应用在李家峡水电站,并正在应用于三峡工程中的事情。于是,记者在网上搜索了电机蒸发冷却技术,结果让人欣喜——由我国自主创新研发的蒸发冷却技术居国际领先地位。带着这份欣喜和对这项技术发明人的崇敬,记者如约来到了顾国彪院士的办公室。  相似文献   

2.
1963年。刘先林院士发明了用于航空摄影测量领域的解析辐射三角测量方法,他一生一直奋斗在我国的航空摄影测量第一线,为我国从测绘领域的弱国到在航空摄影测量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起了革命性的作用。为此他在1992年和2001年两度荣膺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如今,已年届古稀的刘院士,仍然在为“我是中国人,要为中国争气,要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得更好”这个崇高的目标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3.
海水淡化是我国海洋新兴产业之一,从1997年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在浙江嵊山岛成功建立起我国第一套500t/d工程以来,在这15年里,我国的海水淡化技术取得了迅猛发展,并日益受到国家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明确要求鼓励海水淡化,加快海水淡化的自主化和规模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刊记者:生物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产业的发展将会对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2014年1月2日下午,周廉院士匆匆从外面赶回办公室,接受已经约定的采访。一开场,他很坦率地说,“我已经7(1多岁了,名利于我已经没有什么意义,我只是想为国家未来超导材料产业的发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思考战略性的问题,希望我们国家逐渐摆脱产业受制于人的状态”。  相似文献   

6.
理想,多么高贵的字眼,她代表着光荣与梦想。选择了理想,就是选择了与现实和命运的抗争;选择了理想,就意味着有成功,也有失败。在这个理想和信念不断滑落的时代,有理想的人是令人羡慕的,而能为理想执着30 年、全心付出30 年的人更值得我们尊敬。沈国荣,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电网公司资深专家、中国继电保护领域领军人物,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相似文献   

7.
杨裕生院士是我国核试验技术、分析化学专家,开创了我国的蘑菇云取样和核武器化学诊断研究学科。十多年来,杨裕生院士致力于蓄电技术研究,创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个化学电源研发中心,在国内率先开展高比能量的锂一硫电池、高比功率的电化学电容器和大规模蓄电的液流电池新体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刊记者:请您介绍一下我国遥感技术的发展历史。姜景山:1974年,邓小平重新复出,开始大刀阔斧地对各条战线进行整顿,科学战线也赢来了发展的契机。钱学森当时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简称国防科委)副主任,他觉得遥感是一门很有用的技术。  相似文献   

9.
战略布局本刊记者: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围绕着新能源汽车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要有效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您认为需要解决哪些问题,进行怎样的战略布局?陈清泉:汽车业发展有个铁的规律,即跟GDP增长挂钩,在GDP高速增长期其每年的增长率可以达到30%,中国现在已经完成这个高速增长过程,进入到平稳增长期。今后10年,增长率可以达到15%,也就是说中国还有10年的发展期。根据GDP增长量预测和汽车干人保有量发展规律,预计中国汽车保有量2020年将达到2.7亿辆,2050年达到  相似文献   

10.
2011年3月11日由地震和海啸引发的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为世界瞩目。核泄漏演变为核灾难,世人谈核色变,一甚至引发了核恐慌。为有效避免抢购碘盐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市经济》2007,(12):14-15
施仲衡,中国工程院院士,在中国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地下铁道专家。 1955年,作为我国第一位派往前苏联学习地铁专业的研究生,施仲衡在莫斯科铁道运输工程学院度过了四个春秋,并最终获副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12.
正谈到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及应用,就不能不提到刘经南院士。他是中国提出分布式广域差分技术的第一人,在GPS技术领域的研究中创造了数个第一:创立了我国第一个国家卫星定位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制出了我国第一个卫星定位商品化的"GPS快速静态定位软件";提出了GPS网随机模型质量控制概念、有关理论和处理方法,成功地解决了大规模、高精度GpS网整体平差工程的一系列理论与实际问题;负责我国第一个GPS永久跟踪站(武汉)的建立、长年运行和维护,提出了一套永久站的技术标准。本  相似文献   

13.
宁波作为我国长三角南翼的经济中心,在经历了多年的快速发展之后,资金、能源、土地、环境等要素已日益成为新的发展瓶颈,急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突破增长极限。智慧城市建设,正在成为宁波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4.
智慧城市是基于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而形成的一种新型信息化的城市形态,在政府、企业、市场多方的持续关注和投入下,在相关产业链各环节的共同推动下,将迎来更加蓬勃的发展,同时,它也正在改变或将要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在第十六届北京科博会的2013智慧城市高层论坛上,记者有幸采访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聆听了他对智慧城市的精辟解读。智慧城市的内涵和中国特色本刊记者:与国外的智慧城市标准相比,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具有什么样的中国特色?您认为什么样的城市才能称为智慧城市?邬贺铨:智慧城市在中国比国外还热,国外搞智慧城市大部分是从中小城市、或是大城市中的一个区开始起步的,而中国则是从整个城市做起。为什么在中国智慧城市受到很高的关注呢?一是因为中国正处在城镇化发展的高潮之中,城市建设日  相似文献   

15.
李家杰 《科学决策》2007,(12):17-18
在食品安全问题被国内外媒体炒作得沸沸扬扬的时候,中国工程院院士、“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食品安全关键控制技术》专家组组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所研究员陈君石的看法是,中国食品安全基本状况是好的,而且,一年比一年存进步。好的根据是主管部门的监测和统计数据。仅卫生部就有二三十万的数据覆盖全国的31个省市自治区。15年前,食品总体合格率为60%,现在,达到90%。哪怕是酱油这种最不容易合格的产品,也达到了80%。不是如此,就无法解释我国儿童身体健康,老人寿命延长的事实。  相似文献   

16.
<正>在中国信息产业科技之星中,他无疑是与业界联系最密切、业绩斐然的一位长者——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研究员倪光南。他一生都在为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而奋斗,被誉为中国信息产业界的良知。梦想成就辉煌1961年夏,倪光南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从那时起他的生活就和计算机、信息产业、科技强国联系在一起。一  相似文献   

17.
周干峙,1930年出生于苏州。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历任北大、清华、燕京大学三校建设委员会的材料科长、工地主任。国家城乡建设部城市规划研究院院长、建设部副部长,现任建设部高级建筑师、清华大学教授。1991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1994年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的主要成就有参与西安、上海两个重点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