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北斗的四大战略目前,包括北斗系统在内的全球导航卫里系统及其产业正处在大变化、大转折、大发展时期,GNSS多系统并存和信息技术系统间的相互渗透融合成为大趋势,从今以后的10~20年间将经历前所未有的四大转变:从单一的GPS时代转变为实质性的多星座并存兼容的GNSS新时代,开创卫星导航体系全球化和增强多模化的新阶段;从以卫星导航为应用主体转变为定位导航授时与移动通  相似文献   

2.
正北斗进入国际民航标准,是在民航领域推广应用北斗的先决条件和必经途径,也是北斗产业化、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支撑。自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首次应用于民用航空以来的20年间,美欧等国开展了大量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的民用航空应用技术研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汽车的普及和道路的改善,城际间的经济往来更加频繁,大量的商务、休闲、探险活动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并不局限于自己熟悉的一小块区域,不认识道路,找不到目的地的情况屡有发生。因此,车载导航系统成为了汽车上的基本装备。目前,我国卫星导航终端以GPS为主,其市场占有率超过95%。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运行和使用,我国的卫星导航市场将以北斗兼容GPS的GNSS产业体系为主,多星座多频段兼容的GNSS卫星导航产品将成为我国卫星导航产品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北斗卫星亚太区域运行的全面展开,BDS定位应用真正走向了产业规模化,走进了寻常百姓家。虽然系统成熟度、成本等各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需要磨合之处,但BDS系统的卫星组成,特别针对亚太地区的增强还是为卫星导航定位领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技术变革。聚焦于精准卫星定位领域,在传统GPS和GLONASS差分定位的基础上,BDS的加入则正式开启了GNSS多星定位的新时代:星座的分布和数量更趋完善,差分作用距离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人们对精准位置服务的需求发生时效性、关联性、个性化的变革,北斗产业在迎来发展高峰期的同时也面临着创新发展的新环境和新趋势。随着国内GNSS技术的不断提升和产品性能的逐步完善,草根出身的上海司南卫星导航技术有限公司(司南导航)在北斗高精度市场的业绩节节攀升,成为推动全球卫星导航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在中国卫星导航协会第三届年会上,本刊采访了司南导航的翟传润副总经理。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北斗导航系统的完善,利用北斗反射信号对海洋气象参数进行探测成为可能。自上世纪90年代起,国外开始着手研究GPS卫星反射信号技术(GNSS-R),并逐渐将其应用到遥感领域中,包括海洋、土壤、冰层等,其中利用GNSS反射信号探测海洋地理参数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1993年,M.Martion-Neria首次提出将一种被动的反射与干涉测量系统(PARIS)应用到海面测高领域;1996-1997年美国  相似文献   

7.
<正>提到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很多人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欧盟伽利略(Galileo)。然而,随着中国科技的悄然崛起,中国北斗(Beidou/COMPASS)卫星导航系统也成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中的重要力量。2007年4月14日,我国第一颗北斗中轨卫星(BD-M1)发射成功,标志着世界第四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进入实  相似文献   

8.
正导航政策是GNSS的重要组成部分上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提出了GpS(全球定位系统)的概念,并且逐步付诸实施,至今已经接近40年。从GPS开始投入完全服务的1995年至今,也有20年了。与GPS同期建设的原苏联的格洛纳斯(GLONASS),以及1990年代和本世纪初进行试验与建设的欧洲伽利略和中国的北斗系统,瞄准的目标全是建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北京市高度重视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将北斗产业发展作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突破口,作为智慧北京建设的重点推广技术。北京市北斗产业现状北京市是北斗技术和系统研发的发源地,产业资源丰富,产业链完整。初步统计,北京市北斗产业规模约占全国的40%,产业资源占全国50%以上。主营北斗相关服务的企业90多家,占全国的57%;卫星导航领域上市企业10家,占全国的66%;全国自主研发北斗芯片的5家企业,3家在京;全国取得北斗民用分理正式服务资质的10家企业,5家  相似文献   

10.
组合导航系统能够使各导航分系统充分进行信息互补与信息合作,是新型导航系统发展的重点。其中,以INS/GNSS/CNS组合的系统较为理想,各传感器能够实现互补,且系统费用较低、易于实现。文章通过分析研究当前组合导航系统发展现状,提出INS/GNSS/CNS多传感器发展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1.
正近两年,随着北斗系统的应用广度和深度逐年提升,北斗相关产品已进入规模应用阶段。行业应用的发展风生水起,航天、航空、航海、公路与铁路、通信、测绘、气象、环境、农业、车辆导航与监控管理、公共安全与应急救援等领域的应用日臻成熟。在民用领域,北斗系统在车载以及智能手机领域有了一席之地。但综合来看,北斗在全面走向大众应用、服务大众生活方面,思路还没有完全打开,市场空白较多,在与GPS的  相似文献   

12.
朱明建  张伟 《魅力中国》2009,(21):77-78
SOUTH CORS 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是一个高度集成化的测量系统,将尖端的GNSS测量技术和传统的常规测量技术结合在一起,提供了一整套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发、数据管理的先进解决方案。本文着重论述了CORS的概念、优缺点、分类、用途及原理,为建立城市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明建  张伟 《魅力中国》2009,(27):58-59
SOUTH CORS 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是一个高度集成化的测量系统,将尖端的GNSS测量技术和传统的常规测量技术结合在一起,提供了一整套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发、数据管理的先进解决方案。本文着重论述了CORS的概念、优缺点、分类、用途及原理,为建立城市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当前通用航空器监视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的航空监视系统。该系统由便携式机载设备、北斗地面监视指挥中心和数据融合服务器组成。通过对ADS-B技术与北斗短报文通信原理的研究,设计一种同时兼容1090ES数据链和北斗卫星链路的机载终端,能够同时使用“北斗”和GPS双导航源进行定位,利用多链路,实现在北斗卫星信号覆盖范围内的监视数据传输。北斗地面监视指挥中心的双向通信能力弥补了传统ADS-B系统单向传输数据的短板。数据融合服务器将不同格式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实现监视数据的稳定显示。研究成果可为ADS-B技术与北斗系统在通航领域的应用推广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北斗守国门百姓得实惠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12年12月27日正式发布的英文名称为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缩写为BDS。该系统是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共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授时(标准时间信号发播)服务。有了GPS(全球定位系统)为什么还要建立北斗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下称"北斗")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在推进北斗产业化、产业布局、顶层设计上起步非常快,国家一直大力支持兼容型北斗终端以及新技术的研发,积极推动北斗在各行业领域的应用。目前,北斗应用已经从单纯的终端销售转向更广阔的运维服务,并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效果。随着技术的发展,视频监控高清化、网络化的趋势日趋凸现,车载导航定位监控行业应用高清化、智能化产品的呼声逐渐高涨,车载导航定位监控产品正在从单一的视频监控、单一的定位功能,向多系统融合集成的  相似文献   

17.
正今天,当人们提起郑州这座中原名城时,最先想到的可能是少林寺和烩面。然而,当我踏进郑州高新区,环顾这99平方公里的土地时,我想几年之后,当人们再次提及郑州,或许脑海中最先闪现的是一座北斗系统的集聚地。因为一个规划建设的北斗云谷正在这里崛起,一个北斗产业集群在这里萌芽生长,这座中部城市的国家级高新区,正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迎接北斗卫星产业化时代的来临,率先奏响号角,拉开北斗产业快速发展的序幕。自2012年10月,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  相似文献   

18.
正卫星对于大多数普通中国人来说充满神秘感。从当初的"最高机密",到今日面向民用进行市场推广,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体现了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艰辛与荣耀。近日,《高科技与产业化》记者专访了北斗计划最初的参与者、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被誉为中国"卫星之父"的科学家孙家栋院士。围绕这个宏大的航天计划,这位精神矍铄,思维清晰的八旬老者,作为亲历者、见证人向我们讲述了北斗系统建设的发展历程,解析了它在军事和民用领域的应用价值,以及它将面对的美好又颇具挑战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日前,国家卫星导航产业技术创新孵化器在北京亦庄北工大软件园内正式启动。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北京)有限公司、中国嵌入式系统产业联盟、北京经开投资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下属的北工大软件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三方正式签署协议,将联合建设"北斗"孵化器平台,打造中国自主创新型民用卫星导航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20.
介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现状以及北斗卫星星基增强系统的工作原理.研究影响卫星导航精度定位的主要来源,确定有3种误差源,分别为卫星钟差、对流层延迟误差、电离层延迟误差.在此之后,对影响定位精度最主要的误差源——电离层延迟进行分析.针对电离层误差提出格网电离层模型的优化算法并通过数据采集和算法仿真对比得到较好的优化模型.通过仿真结果对比证明了优化算法能够有效降低电离层误差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