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盼盼 《走向世界》2014,(21):94-95
有人说,要么旅游,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而有的人旅行的最大收获则把一大批书籍收入囊中,灵魂通过身体到达了许多人无法超越的高度。与书为友的同时,她将这笔财富悉数珍藏,以便让更多的人受益从而沉淀升华,她就是Kim。  相似文献   

2.
有人说,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 今年的4月23日,是第17个“世界读书日”。在这个倡导读书的特殊日子,在这个需要不断读书的信息爆炸社会,让我们都捧起书本。  相似文献   

3.
马盼盼 《走向世界》2013,(43):46-47
<正>有人说:要么读书,要么旅行,灵魂与身体必须有一个在路上。辣辣,一位教音乐的美女老师,教书育人之余她又是一个在路上的行者。几年的旅行生活让她开阔了眼界,陶冶了情操。豁达的性格使她更加明媚动人,气质上也更为出众。  相似文献   

4.
且行且歌     
夏炳歧 《走向世界》2012,(21):98-100
有人说: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闲暇时.置身自然.游走在这绚丽的风景间.用心感受万物的灵性、大自然的神奇。瞬间.忧思尽抛,任梵音袅袅.红带飘飘.与祥和在心间.自在。  相似文献   

5.
有人说,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若这个季节从美国纽约乘车南下,便会到达马里兰州的精神首府——巴尔的摩,定会被这里的美景所折服。这座以巴尔的摩男爵命名的城市,在独立战争期间曾是美国的首都。城中有丰富的历史遗迹,被称为"不朽城"。奔驰在马里兰州最富庶的地带,沿途的景观令人目不暇接。两旁绿荫覆盖的山麓丘陵  相似文献   

6.
灾难旅行     
有人说,“世界是一本书,而不旅行的人只读了其中的一页”;有人说,人生是一段旅行,不经历灾难,旅行就只是在原地打转。  相似文献   

7.
心路     
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不记得是谁说过,人生就是旅行,或旅行就是人生。于是得到了这样的感触,旅程也是心程,走的路有多远,心路也就有多远。走,放下工作,背上旅行包,用自己的双脚与渴求的态度去探索个究竟。带着潜伏的隐隐发作的旅行基因去感受那非洲大草原上奔跑的野生动物、去沉醉维也纳新鲜出炉的音乐、去膜拜埃及千年文明的积淀、去享受威尼斯水上生活的恬静。这一切的一切,说明我们的灵魂,远比身体渴望更多的空间。旅行忽然间变成了一种拯救,可以让自己挣脱人生的假座标,让自己和现实暂时抽离,全然地投入一种未知和陌…  相似文献   

8.
灾难旅行     
有人说,"世界是一本书,而不旅行的人只读了其中的一页";有人说,人生是一段旅行,不经历灾难,旅行就只是在原地打转。去园林或古城,寻小桥流水,宁静怡然自然是旅行的一种;去沙漠或火山,追飓风雷电,惊险刺激也别有一番滋味。近年来,灾难旅行风靡全球,一些驴友不惜将所有家产、感情,甚至身家性命打包,不远万里奔赴"地狱"般的环境,就是为了获得极端环境中的一次人生体验。  相似文献   

9.
《中国西部》2014,(42):1-1
<正>国人自古爱出游,游山游水游风物。无论是古人少年壮游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冲天豪气,还是今人挂在口头的"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的理想主义,都无一例外地向我们阐述了这样一个道理:旅行,是一种态度,与金钱和时间无关。旅行,就是这样一件事,它除了能让我们拥有放松的体验之外,不同的风土人情和旅行体验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对我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它从来都不是能让你蜕变或者经历过之后就会变得多  相似文献   

10.
唐文龙 《今日重庆》2013,(12):78-83
严格地说,这是一次预谋己久的旅行,更是一次让人敬畏的旅行,毕竟,在这条道路上,有太多让人感觉神秘莫测而又感慨万千的兴盛与萧瑟。  相似文献   

11.
《发展》2008,(12):158-158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毛泽东亲赴重庆参加谈判。重庆的文艺界人士邀请他演讲。演讲休息时,有人关切地问:“假如谈判失败,国共全面开战,你们是否能够战胜蒋介石?”毛泽东略一停顿,很风趣地说:“蒋先生(指蒋介石)的‘蒋’是将军的‘将’字头上加一棵草,他不过是个‘草头将军’而已。”  相似文献   

12.
现代伦理追求的是自身感觉、身体欲望的自由,完全有别于传统道德伦理观念,这是由现代化追求极度的物质利益造成的。身体是灵魂的栖居地,没有了灵魂身体无异于行尸走肉,麻木不仁。使灵魂得以幸福的途中,人的肉身变得格外沉重,身体向灵魂的升华,才是真正的幸福所在。然而现代伦理却走向了自我沉沦,人性被物化所奴役,我们不得不对它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3.
书中事     
《发展》2008,(12)
毛泽东妙语谈胜负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毛泽东亲赴重庆参加谈判。重庆的文艺界人士邀请他演讲。演讲休息时,有人关切地问:假如谈判失败,国共全面开战,你们是否能够战胜蒋介石?毛泽东略一停顿,很风趣地说:蒋先生(指蒋介石)的‘蒋’是将军的‘将’字头上加一棵草,  相似文献   

14.
路未央 《西部人》2005,(2):12-14
有人做过一个这样的测试:一年365天,你最关心的是哪一天?有人说是父母的生日,有人说是结婚纪念日,有人说是情人节,也有人说是新年的第一天,但绝大多数的人都选择了自己的生日。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从本能来讲,每一个人最关心的莫过于他自己,因此每个人对自己的生日,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很微妙的关切之情。一提到生日,自然就让人联想到蛋糕、卡片、花篮等生日礼品。然而,这些司空见惯的生日礼品,因为人们见得多了,也就很难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那么,有没有一种更特别也更有意义的生日礼品呢?你还别说,湖南籍打工仔胡先泉就从旧报纸里发现…  相似文献   

15.
都说人生有三样东西不能省:学习、旅行、锻炼身体。旅行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有人说,旅行可以看到更多的世界。以最省钱的方法背着包去旅行,自己设计路线,自己安排旅途中的一切,自由、主动、深刻、充满艰辛和诗意,利用现代文明带来的便捷,却又不受商业的蒙蔽和束缚的旅行。网上买机票、淘宝订酒店、在线租赁代步车、景点门票网上淘……抛开一切繁枝缛节,身随心动,这是一个自助盛行的年代,旅游岂能例外?背起行囊,放飞自由的心灵,人们不可救药地爱上了自助游。  相似文献   

16.
沈云 《沪港经济》2001,(2):31-33
今年37岁的上海爱使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宜阳是个很有个性的人,他在接受采访时,给记者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我是个不安现状的人。” 对此,有人说这是他的优点,有创新精神。有人说这是他的缺点,不安份守规。徐宜阳自己说:这是我的特点,我特别喜欢挑战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正大局观,原本是围棋术语,指棋手对全局形势进行全面分析、观察的能力。放在当下,通俗地说就是不以小胜小负动心,关注整体局面,凡事长远考虑,以得与失的辩证关系看待问题。无论在哪个行业,有大局观的人一般都是团队的灵魂人物,能够决定集体的未来。本篇,请让我们穿越时空,从孔子的言行中管窥他的大局智慧。春秋时期,鲁国有一条法律规定,如果某一个鲁国人流落在异国他乡,为生活所迫,做了奴婢、臣仆,失身无助,若有人解囊相助,帮他赎身回国,那么,这位救助者可以到国库中取回  相似文献   

18.
(接上期)到家了,汗水还流个不停的客人很舒服地洗手洗脸后,就容光焕发地围上老早准备好的酒桌。于站长站起来给大伙介绍,这是日本来的龟田先生。满屋子只有乱乱的呼吸声。龟田先生谦和地站了起来,两只手捂在肚脐眼位置,向围着的闲场人哈腰点头,然后缓缓坐下,两只手还放在原来的位置。有人说,日本人在闹胃病罢?另一个说,他脏得很,衣服上可以刮下半斤油,够你刷锅头十天呢。还有人说,他不像日本人,人家日本人嘴上就那么猫屎大的胡子,威风得很,他却胡里麻碴的像一四荒革……陪同来的是县电视局的科长、乡里的宣干、宣委。老么…  相似文献   

19.
经济学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从来不能互相说服的经济学家 对于经济学家来说,100个人常常是有着100个以上的观点,而且这些观点可以很好地共存,这往往是其他学科难以看到的盛况。于是有人说:“两个观点截然相反的人能够分享同一届诺贝尔奖,这种情形只有在经济学家中才会出现,如缪尔达和哈耶克”。 政治家们说,“叶利钦有100个保镖,其中有一个想谋杀他,叶利钦不知道他是谁;克林顿有100个经济学家,每次决策前克林顿听取这些经济学家的意见,但是每次只有一个人讲对了——而且每次都不是同一个经济学家。”看来克林顿的麻烦比叶利钦更大。  相似文献   

20.
书房     
《走向世界》2014,(47):18-18
孤单的人总会相逢 时下,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一直热度不减。《孤单的人总会相逢》是一本与旅行有关的书,却也是一本和旅行扯不上边的书。没有风景,没有美食,没有攻略,没有照片。作者真正想要讲述的,是旅途中遇到的每一个人,每一个故事,从而引发对这个世界的思索。在这场旅行中,作者和33个城市碰撞出33种人生。有穷人、富人、受过教育的、未受过教育的、推陈出新的、循规蹈矩的、大城市的、小村庄的……背景各不相同,却都活在当下,拥有丰满的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