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存准率渐成主要货币政策工具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以下简称"存准率")作为央行货币政策调控的"三大法宝"之一,通过提高存款的准备金上缴比例,限制商业银行信贷创造能力,降低货币乘数,减少货币供应,达到紧缩货币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2.
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主要有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其中,货币供应量是供给总量性指标,利率是价格信号性指标。在我国,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信贷规模一直是我国央行的主要中介目标,直至1998年信贷规模指标被取消,货币供应量成为我国央行最主要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在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经历了从利率到货币供应量再回到利率的过程。下面本分别分析金融创新与货币电子化对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的影响,然后探讨其对中介目标选择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央行加息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不断攀升,全面通货膨胀压力加大,为此人民银行加大了公开市场操作力度。截至2007年12月20日,央行先后10次上调存贷款利率。2008年上半年,央行虽没有采取加息的货币政策,但有专家称,下一步货币政策组合或面临调整:由上半年的“快升值、快升准备金率”可能被“缓升值、加息”所取代.本文就央行的加息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
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主要有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其中,货币供应量是供给总量性指标,利率是价格信号性指标.在我国,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信贷规模一直是我国央行的主要中介目标,直至1998年信贷规模指标被取消,货币供应量成为我国央行最主要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在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经历了从利率到货币供应量再回到利率的过程.下面本文分别分析金融创新与货币电子化对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的影响,然后探讨其对中介目标选择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2007年以来,我国经济增势强劲,物价、房价、股指屡创新高,风险逐步加剧。为此,央行年内5次加息、8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意在运用货币紧缩政策,抑制经济"过热"。虽然政策调控不直接针对银行业,但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对于县级联社的影响却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金融资产存量的增加,资产价格的波动对货币政策制定和运行提出了诸多挑战。本文选取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综合指数作为我国资产价格的代表,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揭示了股票价格如何影响货币供给,肯定了资产价格波动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和在央行制定货币政策中的作用,因而货币政策必须密切关注资产价格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2015年央行较为频繁、灵活地实施较为积极的货币政策,为在结构调整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增速下滑的国内经济营造一个适度平稳的资金面;为资本市场创建一个适度宽松的运行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国外资本市场波动对国内资金面的冲击。债券市场也在降息降准、公开市场操作以及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的引导下,在较为震荡的调整行情后延续了上一年的牛市。在对2015年货币政策进行解析基础上,结合债券收益率等数据对全年债券影响因素展开分析,综合各个因素,对2016年初期的货币政策基调做出预测,并进一步做出近期债券市场整体操作策略。  相似文献   

8.
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主要有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其中,货币供应量是供给总量性指标,利率是价格信号性指标。在我国,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信贷规模一直是我国央行的主要中介目标,直至1998年信贷规模指标被取消,货币供应量成为我国央行最主要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在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为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我国积极实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从货币政策方面来讲,我国实施了稳健的货币政策,国家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及存贷款利率、发行央行票据等手段,加大流动性的收缩,加强信贷资金的管控,总体上呈现出资金供应从紧的局面。与此同时,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风险被高度关注,针对政府融资平台信贷风险的清理整顿工作持续进行,银行从总体上减少对政府融资平台发放贷款,使政府融资平台的融资环境,由前几年受银行"热  相似文献   

10.
话题背景:央行宣布,从2011的1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自2010年起,央行第七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使之达到了19%的超高水平,逼近该比率执行以来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面临着新的经济形势,相应的进行宏观调控的货币政策也要有所转变。货币政策作为央行以及货币当局达成目的的重要手段,其所能够使用的工具需要被仔细研究,即工具的工具,所以有必要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进行有效性分析和探讨。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首先介绍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冲击和影响,其次介绍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现状与发展,最后对当前现状和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2.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分类,货币政策框架主要包括三类:货币总量目标制、汇率目标制和通货膨胀目标制。目前通货膨胀目标制作为一种新兴的货币政策框架,已经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采用。各国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是货币供给在中长期是中性的,即从中长期来看,货币供给的变化只能影响价格,而对实体经济的产出和就业无实质性影响。二是通货膨胀无论是对资源配置还是对长期产出,都将产生不利影响。三是由于货币政策难以避免的存在滞后效应,使得货币总量目标制、汇率目标制容易造成实体经济的频繁波动,使得菜单成本和鞋底成本上升。  相似文献   

13.
刚刚过去的2010年,接连加息、频频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央行调控经济的"组合拳"直指通货膨胀预期。作为一种货币政策,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常常被一国政府用来抑制通货膨胀。那么,通货膨胀是如何形成的呢?  相似文献   

14.
10月29日,央行宣布9年以来的首次加息,将一年期存贷款利率均上调0.27个百分点,进一步扩大了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原则上不再设定上限,并首次允许存款利率下浮。这个政策的出台可以说预示着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开了实质性的一步,金融机构参照中央银行基准利率掌握一定的存款利率浮动权,是货币政策顺畅传导的条件之一,同时也预示着货币政策传导由货币供应量渠道逐渐向利率渠道的转化。货币当局运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引起社会经济生活的某些变化,最终实现预期的货币政策目标,就是所谓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5.
在传统的“大一统”银行体制和“统存统贷”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下,货币乘数在我国没有赖以发挥作用的客观基础。面在今天,随着中央银行和专业银行的分设以及信贷资金管理体制的改革,货币乘数已不再是资本主义的“金融专利品”,其作为一个活生生的金融存在,已深入到我国现实的金融经济生活之中 近年来,金融理论界对我国货币乘数的形成背景、内部结构、作用机制、变化规律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理论探讨,在货币乘数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在对我国广义货币乘数模型的确定上,还存在着很大岐见。而这个问题,又是货币乘数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首要的和带有关键性的问题。因此,有必要继续探索。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央行从6月16日起,正式下调了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继4月25日定向下调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县域农村合作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之后,短短50天内的第二次定向降准.在短短50天里,央行连续实施两次定向降准,意图很明显:一方面是要彻底摒弃以往那种大投资和大肆放水货币信贷的调控做法,代之而用货币政策上的定向降准、信贷定向投放等微刺激的调控措施;另一方面,就是要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加大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使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这就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定向降准”所释放的资金是一个矢量,并不是无定向、均等化和普惠性的,那些生产过剩的产业和行业是享受不到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西方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及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研究,根据现阶段我国微观经济主体持币动机的变化,分析我国货币需求的变动。由于我国货币需求的变动使得相应的货币供给不能达到政策预定的目标,从而找出货币政策弱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货币政策也从无到有,并通过运用各种货币工具,在紧缩性与扩张性的实施中不断地调整、发展,发挥了突出作用。针对2007年我国经济过热等问题,我国实行了从紧的货币政策;针对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适度放松货币政策。当前,金融海啸愈演愈烈,已形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本文通过回顾我国货币政策的发展历程,介绍我国货币政策工具,概括了当前经济形势下我国的货币政策及其效果,并对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专家声音     
<正>周小川:根据经济和通胀走势调整货币政策央行行长周小川日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31届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系列会议上表示,中国将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并根据经济和通货膨胀走势进行适应性调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经验表明,货币政策可以为结构改革创造机会,但单纯依赖货币政策也会带来风险。中国经济正在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速虽有所放缓,但仍处于合  相似文献   

20.
当前,需从调整信贷规划设计思路入手,优化农村信贷总量结构,完善县域法人信贷调控,保障"三农"的信贷投入,助推农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自2012年以来,我国连续三年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央行通过运用合意新增贷款规划来保持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如何在执行信贷调控政策与保持信贷合理增长中寻求平衡,从而更好地发挥支持"三农"发展的作用,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