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革命”的提出为新时代思政课如何提质增效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已成为深化教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命题。推进高校思政课“课堂革命”需要厘清三重维度即思政课为何要“课堂革命”、需要什么样的“革命”、怎样“课堂革命”,要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课堂革命”的呼声触及当下思政课堂痛点难点,既明确了课程改革的方向又呼应了当前课堂教学改革趋势,对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21世纪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和高度竞争环境氛围的形成,作为与社会经济发展互动性很强的财经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中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应把握世界财经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树立教育创新、素质教育等教育理念,准确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财经专业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4.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教师是关键的因素,他们必须具备六个方面的基本素养:先进的教学理念,过硬的专业理论素养,相关世界史知识素养,理论联系实际的素养,把握学术动态的素养和高超的教学艺术。  相似文献   

5.
“三个代表”为财政学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三个代表”进一步拓宽了财政学的研究范围 ,提供了检验财政政策效果的标准 ,为科学界定财政支出范围提供了依据。因此 ,我们培养财税专业人才必须符合“三个代表”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1903年梁启超"大、小民族主义"概念的提出是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从东渡日本之初不时声言"革命排满"到游历美洲后提出"大、小民族主义",梁启超这一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过程伴随着中国传统"夷夏之辨"、"天下观"等思想与西方近代民族主义的对接与调适。其中,梁氏本人对瑞士政治学家伯伦知理国家主义思想的借鉴至关重要,它促使中国传统主要以文化取向为主的"夷夏之辨"、"天下"思想最终转化为以国家取向为特征的"大、小民族主义",进而衍化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  相似文献   

7.
培养财经专业学生的创业能力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就业形势相当严峻,高等院校财经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更不容乐观。高等院校会计教育应该成为培养创业人才的摇篮。大学生通过创业来解决就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加强对高等院校财经专业学生的创业教育,发挥财经专业优势,丰富创业教育内容,是培养财经专业学生创业能力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红船精神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史,具有深厚的民主性、鲜明的时代性和无产阶级的先进性;从狭义革命视角而言,中国革命精神的形成包含两个要素:一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二是经历中国革命的长期实践.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的历史起点,从红船精神到西柏坡精神,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也是推动中国共产党不断克难攻坚、成长壮大的原动力;更是中国革命精神的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9.
师范类专业认证是教育行政部门针对我国教师专业建设中长期存在的问题和瓶颈做出的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有助于推进我国教师专业内涵建设,提高教师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其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文章以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游戏与指导”课程为例,从课程内容的建构、教学模式的改革、活页式教材的探索、立体课程评价体系的应用等方面探索了项目式教学改革的基本路径,以期培养更契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高素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0.
“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道德修养”课作为一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课程,旨在对大学生开展“三观”、“三义”教育,紧密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引导学生认清时代要求与历史责任,明确社会主义大学的培养目标,端正学习目的和态度,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健全人格,促进大学生全面而健康发展。这门课程的性质就决定了“思想道德修养”课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教育性、科学性、实践性和针对性特征。其教学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社会会主义大学能否实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目标。因此,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课教育效果,增强课程的实效性就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大思政课”是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理念、育人要求和育人实践的重要发展。基于新时代大思政课的育人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从大处着眼以承其大,从“精准”处着手以夯其基石。思政课“精准化”教学模式发挥专兼职相结合的思政课大师资体系为思政课教学主导作用,将学生作为思政课教学的主体,构建思政课教学整体性机制为抓手,以“精于主导”“准于主体”“化在机制”实现“大思政课”视域下思政课的育人初衷,有效精准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2.
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是核心工作,实训课是学生形成职业技能的重要环节。采用什么方法上好实训课,使学生成为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教育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要上好高职酒店专业实训课,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利用酒店作为第二课堂,把实训与考证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毕业时成为持有"双证"的服务酒店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矛盾问题的精髓学说”不仅对中国革命和建设,而又也对当前乃至今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及处理国内外重大问题,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根本性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4.
15.
高校教育过程中,思政教育所占的位置相当重要,特别是近些年来所推出的课程思政,在各大高校得到了普遍应用,且产生了理想的效果。高校舞蹈专业在此背景下也应突出课程思政的价值。重点探寻微课与课程思政相联系的实践路径,以期使二者共同发挥出舞蹈专业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论述中重点涉及到内容革新、主体优化、方法调整、导向实际等具体策略。研究表明,此类策略将在增强学习质量,使之在课堂上拥有更好的互动感受,形成优质上课体验上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材是对高职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依据。根据高职大学生思想文化、专业和职业特点,突出高职“思政课”教材的简明性、针对性、实用性,力求达到使教材简明扼要、针对学生的“问题”和需要提出观点和思想、对学生学习专业和未来从事的工作有用,对学生思想和心理起引导作用,使“思政课”教材真正具有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形势与政策”是我国高校“两课”教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由于其教学内容的特殊性,使这门课程的教学任务与其他课程相比有着独特的内涵和特点,只有认真俯和落实这门课程教学任务,才能更加深入、扎实的实现“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目的,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相似文献   

18.
吴宪 《全国商情》2012,(11):65-66
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对于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坚定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仰,具有重要意义。可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稳定和充实"思政课"教师队伍;加强党建,坚定信仰,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带动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课程体系是高职教育实施的重要载体,也是高职教育改革的关键内容。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的背景下,以“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开展为契机,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参考H3C、红帽等主流IT企业职业认证,分析了“1+X”证书制度下构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证融合”课程体系的意义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中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发展,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证融合”课程体系重点提出了实施路径,旨在提高学生专业技术技能水平,促进高质量就业,实现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对创建“国家税收”校级和自治区级精品课程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程建设工作业已成为高校如何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家税收”课程是财经高等专科学校专业基础主干课程之一,它不仅是培养财经类学生提高各项专业技能的重要渠道,而且也是各种经济类专业技术职称考试以及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的必考内容,更是各类企事业单位对财经类人才(尤其是财会人员)所要求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因此,强化“国家税收”课程建设是目前我校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优化专业课、基础课课程设置、打造精品课程,以适应新形势下财经工作需要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