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营者》2008,(5)
<正>重庆姜义武2007年,中国"入世"的第六年。这一年,中国经济以超常的速度,扩充着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在世界经济的版图上不断刷新着自己的记录,与世界各国经济加速融合,已经成为国际经济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这一年,"中国制造"成了国际媒体中出现最多的词汇之一,它为中国创造高速增长的GDP的  相似文献   

2.
<正> 一、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发生了通货紧缩在中国人的记忆中,通货膨胀是一个使人谈虎色变的字眼,但是自1998年以来,种种经济迹象让人们开始感到,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发生了通货紧缩。我国经济增长是在波浪起伏中前进的。如果单从经济增长指标来看,经济增长率保持在7%以上,形势似乎正常,但如果结合其他指标来考察,则形势又有些严峻。上一次经济  相似文献   

3.
过去的一年是中国经济历史上可 以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在经济高速 增长的时期,在加入世贸承诺即将全 面兑现的时刻,在新一轮宏观经济调 控进入软约束的当头,在中国企业家 群体成长为重要社会力量的背景下, 2005年,我们看到了中国的崛起吸引 了国际关注的目光;我们感受到了人 口、环境问题带来的隐忧;我们看到了 经济增长方式面临的变革,我们也体  相似文献   

4.
声音     
《中国新时代》2012,(5):18-18
"中国将成为最后一个摆脱全球危机的主要经济体。" ——这是知名经济学家MichaelPettis在日前发送的一封电子邮件中对中国经济做出的预测。与一批投行经济学家周期性地唱多唱空中国经济不同,Michael近年长居中国,一直唱空中国经济。他与《经济学人》打了两个赌:他认为中国未来9年经济平均增速将低于3.5%;他认为中国经济总量在2018年绝不会超过美国。  相似文献   

5.
<正>根据2010年第二季度的数据,快速增长的中国经济超越了日本。尽管此前早有预测,但这个消息还是成为了世界经济的热点话题。很多媒体的报道都是集中在中日经济、中美经济之间的比较。2010年8月16日英国《卫报》网站发表的一篇文章认为,2010年第二季度中国的GDP超过日本这一事实表明,  相似文献   

6.
<正> 几乎是眨眼之间,奥运经济在我们身边出现。一项研究调查报告表明,申奥将会成为未来7年贯穿中国经济增长的一条主线,每年将为中国经济带来0.3%的增长,7年下来对中国经济累计贡献将达到1.38万亿元。如此巨大的“天文数字”必然催生“奥运经济”,一大批产业将直接受惠。  相似文献   

7.
一、中国及新疆棉花产业在经济领域中的地位 (一)中国宏观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 1、中国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发展势头 党的十七大提出,2020年将实现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中国人均GDP将达3500美元左右;2020年中国GDP总值将超过80万亿元。2006年中国GDP总值20.94万亿元;按2007—2020年中国年均经济增长10-12%测算,中国经济增长将实现每7年翻一番。  相似文献   

8.
卷首语     
《经济界》2011,(4):1-1
当前国内与国际的经济环境都趋于复杂,在纷纭变幻的经济形势中理清宏观政策思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本期"宏观经济"栏目特约了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建《对当前与未来国内外经济发展趋势的六点认识》一文。文章指出,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虽然在加强,但是仍很弱;中国目前的通胀不是货币供给过量的  相似文献   

9.
2001年12月11日,我们是否应该记住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为其第143个成员.从这一天开始,中国将真正地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从这一天开始,中国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终于在"经济联合国"中拥有了合法席位;从这一天开始,我国按照WTO的规则在世界经济贸易活动中将与所有成员共享应有的权利和待遇;当然,从这一天开始,我国的政府和人民同样也将要切实履行在世界经济贸易活动中的义务和承诺.  相似文献   

10.
无论对于中国还是世界来说,2008年,无疑需要深刻铭记。因为在这一年,中国的改革开放整整30年;因为在这一年,北京奥运会和汶川大地震以不同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因为在这一年,华尔街金融危机引发了对全球经济的冲击。  相似文献   

11.
媒体观点     
《经营者》2007,(2)
<正>由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世界经济研究中心(WERCCN)和北京流通业研究基地中国经济指数中心(BCEIC)主任季铸教授主持编制的中国第一个《全球100个国家国际贸易投资风险指数》(ITIRI2006),从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政策风险和支付风险四个方面系统分析了全球国际贸易投资风险状况。针对这份研究报告,季铸告诉本刊说: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一国经济不可能一花独放。随着经济日益开放,一国经济增长促进了世界经济增  相似文献   

12.
一、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的进程。国际化是现代世界各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趋势。它反映了一国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的程度,一国经济的开放程度以及一国经济和金融的综合发展水平。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的过程就是伴随着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过程,既体现了中国资本市场逐步走向世界,也意味着世界正走向中国资本市场。中国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是金融体制改革的产物,从80年代初银行开放中长期贷款后,企业中长期融资的主要来源是银行的中长期贷款;另一方面,证券市场的建立也增加了企业外部长期资金的融资渠道。用证券在资本市场上进行直接融资始于…  相似文献   

13.
避免硬着陆     
9%的GDP增长值,对于二年级的新一届政府来说,是一个不错的得分;对于等着奔小康的我国老百姓来说,是一个可弹冠相庆的利好;对于那些看好中国,对中国经济风景流连忘返的友邦人士来说,是一个鼓励;而对那些见不得中国好,反复唱表中国经济的反华者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讽刺。一年来,为中国经济提心吊胆的人,终于可以将心中的那块巨石挪走了。急速飞行的中国经济,平安无事地实现了软着陆。蓦然回首,灯火阑珊处,中国经济依然对着世界灿烂地笑。  相似文献   

14.
<正>今天,我们是在中国共产党江西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闭幕之后举行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庆典活动:庆祝《企业经济》创刊三十周年。三十年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开始向城市延伸,以农村包围城市之势,发起了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企业经济》就是在这样的历史大潮中诞生的。三十年来,《企业经济》见证了中国企业改革的历史进程。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到收缩国有经济战线,从调整企业所有制结构到企业走向经济全球化,  相似文献   

15.
郭岚 《集团经济研究》2007,(34):216-217
一、区域协调发展: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及政策的主基调 发轫于20世纪70年代末以市场化为取向的体制改革,拉开了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序幕,造就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深刻改变了中国社会经济面貌:以一个大国的形象崛起,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反贫困取得突出进展;从一个封闭半封闭型经济转变为开放型经济,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发展与管理改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一、中国经济环境的变化中国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即从建国初到1978年的改革开放。这段时期我们可以把它称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平衡时期,国营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和合作经济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7.
《中外企业文化》2003,(5):53-54
中国正式成为世贸成员已经一年了。一年来,中国做了什么?中国市场发生了哪些变化——遇到了哪些冲击、抓到了什么机遇?俗话说,在大海中航行,比的是舵手经验、水手的勇敢,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一年的中国经济,更要认真地总结经验,从而更勇敢地参与到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中去。今年四月我国第一部《中国WTO报告·2003》蓝皮书面世,它高度浓缩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一年来市场开放、经济运行以及39个行业发展的变化。它不仅记载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这一年的历史,也为我们带来更多的经验财富。《中国WTO报告·2003》编委会主任、中国世界贸易组织…  相似文献   

18.
《企业导报》2004,(3):21-23
<正> “2003年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一年。”在2003年12月26日举办的一次座谈会上,国家统计局副局长丘晓华如是评价。国家统计局没有按照惯例在岁末公布当年GDP的预计数,不过,按照邱晓华早些时候的预计,2003年中国GDP增长率将达到8.5%。2003年关于中国经济的争论之多是多年以来未曾遇到的,不止一位经济官员和学者这样感慨。尽管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争论  相似文献   

19.
沙龙导索     
<正> 20世纪90年代,大门洞开之后的中国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经济快车推动着中国的城市经历了一次大变脸:古老的城市转眼间高楼林立,现代化都市立即遍布中国的东西南北,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在兴奋和激动中期待着每一天的不同。  相似文献   

20.
<正>从战略高度看待稳增长,谋一年与谋五年要衔接2023年终于来了。辞旧迎新之际,中国经济也踏上了逐步复苏的进程。2022年12月中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3年中国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在财政、货币、产业、科技、社会五个方面做出政策部署,并提出吸引和利用外资、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的具体举措。统筹发力之下,2023年的中国经济增速会获得怎样的提升?实现发展预期的挑战是什么?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重振的路径如何?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又在哪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