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价格战是企业实施成本领先战略的必然后果 ,价格战不是低级的竞争策略 ,而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竞争策略 ,它与价值战不是对抗性的 ,而是相互补充的。价格战从某种角度来说 ,于国、于企业、于消费者都有好处 ,但并不是所有的企业 ,都适合打价格战 ,在不恰当的时机 ,对不恰当的产品 ,发动价格战的结果可能是害人又害己。  相似文献   

2.
价格战攻略     
<正> 今日的市场上到处弥漫着价格战的硝烟,价格战已经成为企业争夺市场常用的武器。但是价格战对经济的破坏性极大,它导致国家税收减少,企业和整个行业的赢利水平降低。最终无论哪一方得胜,情况总比参战前更糟。尽管如此,价格战却愈演愈烈。即使经营得再好的企业,也难以置身于价格战之外。该如何避免卷入价格战?如果迫不得已,又该如何应对价格战呢?  相似文献   

3.
峰青 《经营者》2007,(7):20-20
对于两大石油集团来说,要参与竞争,价格战不是利器,最重要的还是在品牌服务方面下功夫,改变原来垄断国企不好的公众形象。  相似文献   

4.
品牌短视症     
一、把品牌仅仅看作是营销领域中的事情 许多经理至今仍认为品牌建设是营销部门的事情,做品牌只不过是一种广告活动或一个口号,而不是公司工作中的战略问题。这种观念与对品牌本身的理解有关。 品牌究竟是什么?无论对消费者还是对企业来说,都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如果我们认为品牌对消费者来说仅仅是一种赖以区别不同产品的标识,那么做品牌的确只是一项广告或推销活动,品牌也只是营销部门的事情。然而品牌不只是一项识别标志。它对消费者而言是一项与某种产品、服务或一个组织相联系的、持久的和可靠的  相似文献   

5.
朱雪尘  崔玲 《英才》2012,(10):43
从民族感情上来说,我们的确应该支持苏宁。可是,中国早已加入世贸组织,流通零售领域是中国入世承诺必须开放的行业。对于闹得沸沸扬扬的电商价格大战,张近东在采访中表现得有些焦虑:"要知道,参与到价格大战中的电商,其企业资本都在海外。从某种意义上看,不排除外国资本正在有目的的对中国企业进行打压,以控制国内消费平台。苏宁,代表的是中国的民族品牌,因此,这场价格战不是偶然发生,更像是有战略性的举动。"  相似文献   

6.
自从有了商业 ,就有了竞争 ;有了竞争 ,就有了价格战。价格战总是令人关注 ,它给广大消费者带来了直接的好处。竞争一激烈 ,商家都或多或少要打一打价格战。价格战都是商家挑起的 ,而受害的恰恰又是商家。它导致了商品利润的降低 ,从而使多数商家减少了售后服务 ,降低了产品质量 ,并把一些成本高的企业挤出了市场。为了避免两败俱伤 ,各个行业往往都要建立行业协会 ,设立行业标准 ,最重要的是对降价作出限制。最欢迎价格战的 ,自然是消费者。在这种战争中 ,消费者是最大的获利者。为了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 ,许多国家都制定了反垄断法 ,通过…  相似文献   

7.
<正> 如今的企业正在经历着越来越频繁的价格战的洗礼,价格战的战火由家电行业开始燃起,逐渐波及众多的行业,既包括制造业,也涉及服务业,既有消费品领域,也在工业品领域出现。本文试图对价格战的成因及其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价格战的一些方法。一、价格战的成因分析西方的营销专家们对价格战的分析表明,大部分的价格战是源于由一些偶然因素造成人们对市场竞争实际情况的错误判断,而很少是作为产品竞争策略的一部分而由某个公司主动引发的。国内的情况则有些不同,多次价格战的发起,都是由行业中的一个企业或企业联盟主动降价,而其它企业被迫迎战而开始。市场经济时代,商品往往不是依据成本定价,而是遵循竞争性定价策略。企业决策者的价格策略的制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一线销售人员关于竞争对手的商品价格的报告。很多的时候,销售人员反馈回来的信息,出于无意或是有意地,并非是全面、准确的市场信息。例如,销售人员关于主要竞争对手对其主导产品执行降价15%的促销政策,如果我们不立即反应,就将损失大半的销售量的报告,引起企业决策者决定采取相同的策略。但是实际上对方价格的变动只是局限在某个城市中的一种次要渠道,且仅持续两周时间,仅限于一个老型号,这样的信息决策者是听不到的。一场价格战就这样开始了,并且逐步升级。  相似文献   

8.
《中小企业科技》2004,(6):36-36
对于不是很了解二手车行情的消费者来说,如果只凭品牌、外形来选购一部旧车,就很难保证得到实惠=其实自己也可以通过计算来衡量一些二手车的价值,做到不盲目购买。这里有种简便的折旧计算方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王老吉是凉茶,巧克力是食品,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但有人却愿意把王老吉当饮料来卖,把巧克力当礼品来卖。同一个产品,它被公众广泛接受的使用功能其实并不是唯一的。但由于大家已经司空  相似文献   

10.
在任何一个领域 我们几乎都可以用“价格战”来描述中国公司之间的竞争。有人说“降价”是对中国消费者最大的善意,还有的报纸公开对厂商们呼吁:欢迎价格战。 那么,价格战给企业和消费者带来的是什么样的“战果”呢?陷入价格战中的企业该如何脱身呢? “恶果”被当成了善意 在中央电视台的某栏目中,有位专家在谈格兰仕“价格战”时说“降价是对消费者最大的善意。”这句话很快流传开来,受到了普遍的欢呼。不过在我看来,这是一个似是而非的判断。先不说它会使那些走高价路线的厂家有“恶意”之嫌,就消费者本身而言,这种判断不仅不是对消费者的善意,反而真正是对消费者的恶意。  相似文献   

11.
企业应对价格战之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目前,价格战在我国硝烟四起,呈现越演越烈之势,不仅频频爆发,而且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从家用电器到日用百货,再到大型消费品,从小到几元的饮料到大到十几万元的汽车,无不弥漫着价格战的硝烟。 我国企业频繁爆发价格战,这决不是一种偶然现象,是由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环境所决定的,有其发生的历史必然性。以降价为主要特征的价格战是买方市场的必然产  相似文献   

12.
尚希  胡正起 《经营者》2008,(21):74-75
当所有的商场都在卯足了劲儿大打价格战的时候,solana并不着急,她正在筹划下一次的party要在哪个广场举行,而这并不是在开玩笑。  相似文献   

13.
没有理想,人类就看不到美好的未来; 没有品牌,企业就抓不住未来的市场。 品牌的重要已是全地球人皆知的事实,管理者清楚明白,营销人极力推崇。 谁不知,品牌并非唾手可得之物,品牌建设也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品牌塑造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而且其产出又有相对滞后性。这对于资金缺乏、员工素质、管理水平低下的中小企业来说,只能是一种奢望,是根本无法承受的。 所以,当“品牌专家”把周密计划的“品牌方案”摆  相似文献   

14.
当市场经济汹涌澎湃的大潮袭来之时,企业界无可避免地被卷入到一场现代商战之中。对大多数市场营销经理来说,进攻和防御是自然战略。行业领先者防御,其它公司都进攻。这样,还有什么新战略?答案是侧翼战。大多数经理都可能会把它看作一种在市场营销方面没有任何应用价值的军事概念。实际上并不是这样。侧翼战是市场营销中最富有新意的作战方式。尽管侧翼攻击战走的是一条迂回曲折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管理心得     
《中外管理》2013,(2):15
张亮圣元国际董事长兼CEO【价格战必须和战略相结合】企业打价格战不是简单的降价,价格战首先需要资源规划,需要有长远的发展路径,这里面包括产品质量的保障,基础研发的跟进。没有完整规划的价格战充其量是苟延残喘地去捞取最后一根稻草。面对外资的品牌推广模式,内资最忌讳的是跟着讲故事(个别行业除外,如中草药等)。家电业用价格战打法先冲垮外资利润底线,  相似文献   

16.
有句话说得好:承认错误是最好的品牌危机公关。但是,微妙之处在于——并不是所有的品牌危机都源于品牌运营中对消费者犯了错。对企业品牌来说,有一些危机的袭来,是被“不可抗力”撞了一下腰。面对众多品牌案例,我们不得不感慨:企业品牌是脆弱的,建设起来需要经年累月的努力,而破坏起来有时却是兵败如山倒。  相似文献   

17.
价格战攻略     
今日的市场上到处弥漫着价格战的硝烟,价格战已经成为企业争夺市场常用的武器。但是价格战对经济的破坏性极大,它导致国家税收减少,企业和整个行业的赢利水平降低。最终无论哪一方得胜,情况总比参战前更糟。尽管如此,价格战却愈演愈烈。即使经营得再好的企业,也难以置身于价格战之外。该如何避免卷入价格战?如果迫不得已,又该如何应对价格战呢?  相似文献   

18.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的时间比较短,绝大多数人对市场营销都缺乏基本的认识。可以说,大多数中国企业目前还停留在产品推销阶段,很多企业都把经营的重点放在渠道建设和品牌宣传上,而偏离和忽视了市场营销的核心工作——产品创新。由于对营销认识存在误区,企业内缺乏真正的营销职能,重复建设、恶性竞争、价格战、  相似文献   

19.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的时间比较短,绝大多数人对市场营销都缺乏基本的认识。可以说,大多数中国企业目前还停留在产品推销阶段,很多企业都把经营的重点放在渠道建设和品牌宣传上,而偏离和忽视了市场营销的核心工作——产品创新。由于对营销认识存在误区,企业内缺乏真正的营销职能,重复建设、恶性竞争、价格战、  相似文献   

20.
品牌延伸(BrandExtensions),按照菲利普·科特勒的定义是:把一个现有的品牌名称使用到一个新类别的产品上。它并不是简单地借用表面上的品牌名称,而是对整个品牌资产的策略性运用。目前,品牌延伸已经成为各种公司战略性发展的核心。一项针对美国超级市场商品的研究显示,过去十年来的成功品牌,有三分之二是属于产品延伸,而不是新品牌上市。这是因为,当消费者的经验与知识越丰富,越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时,要上市新产品或改变消费者认知的代价就越昂贵。同时,在科技和信息发达的今天,要创造出产品或服务的实质物理性差异越来越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