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有股减持的关键问题在于减持价格的确定、减持运行的机制和减持的速度。本文通过浮动定价机制的设计,认为采取国有股逐步拥有流通权并选择减持,市场最终可以发现国有股的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   

2.
发挥资产管理公司在国有股减持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有股减持方案及其市场反映 (一)国有股减持方案及其评议。 2001年6月14日,国务院有关部委颁布了《减持国有股补充社保基金的办法》,要求在新股发行中将有10%的国有股发行,其定价为新股的发行价。《减持办法》出台后,证券市场反映强烈,深沪股市深幅下挫,市场人  相似文献   

3.
余大杭 《福建财会》2001,(10):12-13
一、国有股减持方式及其定价。从目前国有企业改革试点方案来看。国有股减持有三种思路。一是减持国有股并使之转变为流通股;二是减持国有股以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并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三是减持国有股以激励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最近一段时间,有关国有股减持的讨论又成为热门话题。随着讨论的逐步深入,分歧的焦点也越来越明显,概括起来说,主要集中在10个方面:(1)减持基点:是同类股票还是异类股票;(2)内涵把握:是筹集资金还是产权变革;(3)定价原则:是市场定价还是基数定价;(4)推进速度:是缓慢减持还是加快进行;(5)操作  相似文献   

5.
从去年6月《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文件的出台,到今年6月23日宣布停止通过国内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这一政策的前后变化情况,受到了群众的广泛关注。2001年6月,为完善社会保障体制、开拓社会保障资金新的筹资渠道,支持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国务院发布了《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其中第五条明确规定,国有股减持主要采取国有股存量发行的方式。凡国家拥有股份的股份有限公司(包括境外上市的公司)向公共投资者首次发行和增发股票时,均应按融资额的10%出售国有股。国有股存量出售…  相似文献   

6.
苏明 《会计之友》2008,(17):111-112
2007年6月,国家发布了新的国有股减持办法,提出以市场价格为基础作为转股价格.本文认为,减持价格不能脱离市场价格,但又不能完全按市场价格,应是介于国有股成本价与流通股市价之间的使国有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双方利益达到均衡的一种价格.  相似文献   

7.
首都经贸大学教授刘纪鹏认为,采用场外协议转让方式取代二级市场上减持国有股应当慎重,在这一转让过程中,有三个问题亟需解决。  相似文献   

8.
股票市场连续下跌,首次发行新股减持和增发新股减持成为众矢之的,国家终于紧急叫停,重新研究新的减持定价方式.采用什么方法减持国有股,专家、学者提出了许多极具创意的方案.本文认为,国有股减持既要符合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又要简便易行,不能复杂化.……  相似文献   

9.
何军香 《企业经济》2003,(12):218-220
国有股减持曾被众多专家认为“多赢”,却无法摆脱“多输”的尴尬现实,最后被迫停止减持。本文认为,国有股减持失败,有理论和政策上的缺陷,主要有:主观色彩浓厚,以行政命令代替市场机制;以“弥补社保资金缺口”为减持的目的不合理;减持价格过高;减持过程中部分企业违法等。当然停止减持并不意味着永远放弃减持国有股,在条件和时机成熟时,还可以再减持,这就必须做到:一要依法办事;二要确立合理的减持价格;三要正确处理减持和社保基金之间的关系;四要采取多样化的减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国有股减持及其股权定价问题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在明确国有股减持目标和原则的前提下,减持方案应力求公平、公正,照顾到各方面的利益,同时要综合考虑市场的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11.
程潭生 《福建财会》2003,(12):36-37
本文提出以权益现金流价值(FTE)为减持价格的国有股减特方案,以修正后的FIE作为国有股减持价格可以使股票价值更贴近于内在价值;同时对国有股实行SP0审核,从而使证券监管部门更有可能从质量和数量上控制非流通股的减持工作。配合SPO审核制度,实施禁售期、宽限期及保荐制度将可以进一步改善上市公司质量,保障广大股东利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相似文献   

12.
国有股减持方案的思考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宏 《价值工程》2004,23(8):84-85
国有股减持症结的关键是减持价格定价依据是否合理有效。笔者从同股同权同利的角度,即国有股东应与社会公众 股东取得相同收益的角度,提出国有股减持思路和方案。  相似文献   

13.
首都经贸大学教授刘纪鹏认为 ,采用场外协议转让方式取代二级市场上减持国有股应当慎重 ,在这一转让过程中 ,有三个问题亟需解决。其一 ,只完成了减持而没有解决流通 ,非流通股份只是从抽象的代表国家的各级政府名下 ,转到了具体的代表企业的民营法人手中。其二 ,这种转让并没有使转让方———国家得到比在股市上用净资产价格转让给股民更高的收入 ,而且转让过程不透明 ,助长地方政府“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投机心态。其三 ,国家没有多得到好处 ,也没让 60 0 0万股民受益。国有股协议转让需解决三大问题  相似文献   

14.
国有股,法人股直接上市流通,这种方案就是让国有股,法人股,个人股一起进入二级市场进行交易,是最早提出的一种解决国有股流通的方案,但这种方案显然不具有可行性,其根本原因在于国有股数量巨大,超过了市场受能力,大量的国有股上市将加大市场扩容速度,导致股票失衡,更为重要的是,国有股,法人股与社会公众股在发行上同股不同价,在同一市场上流通显失公一,而这一点将导致人们怀疑国家发展证券市场的基本政策,怀疑国家减持国有股的动机,导致股市风险的发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不少学提出了将国有股缩股后再行流通的方案,这一方案必须将国有股进行还原处理,其操作的复杂性显而易见。而且,其定价也面临二难选择,高于或等于市价将无人问津,低于市价将冲击股市,在数年前,上海曾以“嘉丰”为试点,让其国有股直接上市,结果引起了股民恐慌,造成股价暴跌,并低迷数月之久,就深刻地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5.
缺乏明确的流通预期是上市公司存量国有股流通问题的症结。现提出在明确流通预期的基础上,重新设计存量国有股流通制度。上市公司国有股流通是进一步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重大问题,它关系到我国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关系到证券市场的规范、稳定和发展,特别是证券市场参与各方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近年来,我国理论界主要从国有股减持以补充社会保障资金的角度探讨了存量国有股流通问题,但是,在国有股减持方式、减持定价及其对市场影响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分歧,从而制约着我国国有股流通和减持的改革实践。本文拟从流通预期的角度探讨存量国有股流通问题,以期对我国国有股流通提供可资借鉴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张文魁日前说,现在有很多人反对将上市公司国有股场外转让特别是转让给非国企,认为国有股应该留着,以用于在全流通时补偿给流通股股东。但是全流通问题不能等同于国有股在二级市场减持,而是发起人能否在二级市场出售和被接手者继续在二级市场买卖的问题。他说,现在中国证券市场已经有了一些由非国企发起的上市公司,这些公司的发起人股根本不是国有股,而是由民营企业持有的法人股或者自然人股,如果强制要求他们拿出自己的股份对流通股股东补偿后才流通,未必行得通。另外,“补偿式全流通”由于涉及到所谓的“补偿”问…  相似文献   

17.
一、从国家控股到国有股减持,都是突破财政部长项怀诚在全国企业资产与财务管理工作会议上表示,财政部将在国有企业资产与财务管理方面出台一系列新举措,以进一步促进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其中一项措施为:对优势企业要通过重组上市、并购等方式,实现国有资本的优化集中,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对劣势企业实行关闭破产、出售拍卖;对部分企业的国有股实行减持变现,用于建立中国社会保障基金。我以为在国企改革进程中,从肯定股份制和强调国家控股,到宣布国有股可以减持,在理论上都是一个不小的突破。我们知道,党的十五大召开之前,尽管…  相似文献   

18.
论国有股减持的方案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国有股减持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动机 作为一个有效的证券市场,其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同股同权,也就是基于这一点,才能谈市场对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上市公司的管理机制才能完善而有效,这也是国有股减持的理论基础。但长期以来,中国的证券市场是作为为国企服务  相似文献   

19.
<正> 【沙龙导索】 十六大之后,深化国有资产体制改革再度成为社会关注热点。有关人士分析,国有股权的大变动是新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必然产物。 国有股转让出现了新特点。同以前尝试向二级市场减持国有股的方式有所不同的是,目前越来越多国有企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上市公司中的国有股减持问题是国有企业改革向深层次迈进的重要一步,其减持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国有股配售、国有股回购、可转换债券、协议转让等方式。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说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这一点已成为共识。因此,笔者认为:上市公司在选择减持国有股的方式时,除了考虑内外其他因素外,还必须充分考虑减持国有股对上市公司的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和分配活动的影响,即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审视国有股的减持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