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传化”品牌经过十年培育,已形成了以精细化工为龙头的两大系列产品,一是以洗涤用品为主体的日用化工系列,二是以印染助剂为主体的纺织化工系列。传化牌商标为浙江省著名商标,传化牌洗衣粉被评为杭州市名牌产品和浙江省地方工业名牌产品,在实践中走出一条创造名牌、保护名牌、发展名牌的名牌之路。创造名牌近年来公司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实施名牌战略的“三步曲”。(一).宣传品牌,扩大知名度。如何打响自己的产品牌子?首先,通过征集确立传化高品位商标图案设计和传化产品广告语,使广大消费者了解传化,参与传化。其次,…  相似文献   

2.
中国名牌遭遇外国品牌“围剿”饮料业 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有八大汽水名牌:四川的天府可乐、北京的北冰洋、上海的正广和、沈阳的八王寺、广东的健力宝和强力、武汉的大桥、天津的山海关,现在只有广东的健力宝在独自支撑着中国饮料业的一片天空,其他都纷纷归附到美国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旗下。固体饮料也是外国品牌占据大部分市场,雀巢、麦氏成了咖啡的代名词。中国作为茶叶生产大国,却成了寸茶不生的英国“立顿”红茶倾销地。日化用品市场 碧浪、汰渍、奥妙等洗衣粉品牌取代了熊猫、菊花、高富力,仅有活力28在艰难挣扎。洗发液市场…  相似文献   

3.
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海外“巨人”抢滩登陆,世界各国洋名牌占据了中国市场各个角落,市场竞争达到了白热化阶段。随着洋名牌的大举进攻,大批国产名牌被挤进了仓库,挤下了柜台,挤出了市场,使民族工业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剖析国产名牌在竞争中失利的原因,主要有:  相似文献   

4.
荆楚大地一向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而著称,在产品质量方面也曾拥有一份辉煌,象莺歌电视、活力28洗衣粉、沙松冰箱、荆江热水瓶等等品牌曾享誉海内外。记得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上海出差逛商场,热情的营业员向我竭力推荐的几件名牌产品竟都产自湖北。同事中也有不少人闹这样的笑话:出差在外,原本打算带点外地  相似文献   

5.
名牌再开发     
名牌产品都曾辉煌过,如何保持这种辉煌,关键是名牌的“再开发”。在企业界,大凡有成就有名望的企业都不同程度地进行过“再开发”,而且能转化成企业效益。美国宝洁公司一跃而为包装行业的位使者,就是由象牙名牌肥皂向象牙牌液皂、洗衣粉等系列产品延伸的结果。怪不得一位经济学家曾深耷感触地说:“企业要发展壮大,离不开规模经营,而名牌的再开发,则是实现规模经营的一种重要手段。”进行名牌“再开发”,其基本内涵在于充分依托和发展名牌产品拥有的基础和潜力。具体地说,就是增强产品融入市场的可能性。其一,缩短新产品与消费者…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吸收外资规模发展迅猛,已位居发展中国家第一位,窥伺中国市场已久的外国企业纷纷挤入华夏大地,抢占中国市场的制高点。 (?) 有关数字表明,外资已充分进入民族品牌领域; 洗衣粉行业 据统计,我国年产8万吨以上洗衣粉的“熊猫”、“双猫”等企业已分别与美国“宝洁”、英国“利华”等合资,外国的品牌已垄断了我国洗涤品市场的3/4。结果仅存的国产名牌南京“加佳”,沙市“活力28”等几个品牌与洋货抗争。 啤酒行业 国内60家年产6万吨以上的啤酒厂中,有70%与外商合资,像北京啤酒、杭州啤酒和烟台啤酒与香港中策公司合资,美国AB公司收购了武汉中德啤酒厂,澳大利亚富士达收购了天津渤海  相似文献   

7.
小议名牌     
当今是个追逐名牌的时代。消费者追逐名牌是由于名牌满足了物资(使用)和精神(享受或称娱乐)两大需要;厂家追逐名牌则是意味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利润。正是在消费者和生产者这种共同追逐下,名牌几乎主宰了一个时代,从某种意义上讲,名牌在市场经济中是任何个人、团体、乃至地区、国家都不可忽视的一种存在。正是基于这个  相似文献   

8.
通常,生活中有四类名牌:一是家族世袭的名牌,如范思哲;二是流行风,在流行自行车、缝纫机等商品的年代,其中自然会涌现出名牌;三是企业家魅力成就的品牌,如张瑞敏成就了海尔;四是依靠企业机制发展起来的品牌,如可口可乐、麦当劳的强势就与现代化企业制度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9.
《企业技术开发》2001,(10):17-17
名牌,是企业的宝贵财富。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商战中,企业创名牌不易,保名牌更难。分析美国著名啤酒企业———库尔斯公司从辉煌到惨败的经历,死守名牌是它的致命伤。解剖它失败的原因和研究预防对策,对我国企业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创名牌辉煌之路1873年,阿道夫·库尔斯一世创立了库尔斯啤酒酿造公司。到了20世纪50年代,库尔斯公司已远近闻名。库尔斯公司注意创立名牌,深谙创立名牌的3个关键因素。首先,公司把注意力集中在市场上,开发出消费者喜爱的产品———一种具有独特风味的库尔斯啤酒。这种啤酒只有一家酿造厂生…  相似文献   

10.
买施名牌精品战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湖北尚安勇,李良平名牌是市场竞争的产物,它可以引导消费,提高社会效益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名牌是质量的集中体现。在创名牌过程中,不仅能改变“广种薄收’”的粗放型经营方式,而且可以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名牌的创建和形...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激烈,名牌在市场竞争中越来越占据着独有的竞争优势,因而如何去争创名牌、开发名牌、扩展名牌、保护名牌都被时下不少的工商企业列入了企业的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然而,值得一提的是,时下一些企业由于对争创市场名牌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科学详尽的了解,致使企业在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和营销策  相似文献   

12.
小议名牌     
当今是个追逐名牌的时代。消费者追逐名牌是由于名牌满足了物资(使用)和精神(享受或称娱悦)两大需要;厂家追逐名牌则是意味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利润。正是基于这个因素,许多国家制订出“名牌战略”,众多企业实施起了“名牌工程”。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名牌战略”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提出来的。经过10多年的努力,我们也产生了一些不同层次的名牌,有的还打进了国际市场,成为各国消费者耳熟能详的优质产品。但是,这样的名牌毕竟太少。相当多的名牌,特别是那些自封的或被某些权威机构封的“名牌”,却并没有“名”。有的连“牌”也消失了。 什么是名牌,我认为,名牌就是产品的或企业的质量信誉,当然是较高的质量信誉。名牌既体现了质量竞争力的高水平,又可以扩大质量竞争力的影响。企业较高的质量竞争力。往往通过名牌来体现。没有较高的质量竞争力,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名牌。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说,名牌就是质量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名牌,是为广大消费者所熟悉、所喜爱,并受相应法律保护;名牌,总是以特定的有形产品为具体内容,与高质量、高品位相联系;名牌,是对特定有形产品的独占权或专用权的  相似文献   

15.
名牌的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名牌是一种高质量名牌就是产品质量免检证书,名牌就是市场通行证,名牌就是打开宝库的咒语"芝麻开门"。名牌的巨大魅力,来自上乘的产品质量。名牌的市场大小取决于产品质量高低,但产品的质量高低却不能取决于市场大小,也就是说,不能以投机心理对待市场。产品不好卖的时候注重质量,产品好卖的时候"萝卜快了不洗泥"。这样做可能不会影响一时的销售量,但从长远来看,这是在为名牌自掘坟墓。名牌企业永远追求的是高质量,这是名  相似文献   

16.
洗衣粉是家庭常用的洗衣用品,市场上不时有假冒洗衣粉出现,以下就如何识别假冒洗衣粉教您一招:从包装上区分名牌优质洗衣粉,包装袋印刷清晰,无错版及油墨污染现象。假冒的名牌洗衣粉,包装多数是印刷厂挑出来的废品,有错版及油墨污染现象。从外观上区分名牌优质洗衣粉,为类似小米粒状的空心颗粒,包装蓬松饱满,颜色纯正,颗粒大小均匀。假冒伪劣洗衣粉则夹杂粗颗粒或硬结块,颜色灰黄。如果加酶的洗衣粉颜色变为灰蓝色,说明酶活力已过期失效,或为其他染色后的不明物质。从使用效果上区分名牌优质洗衣粉,放入水中溶解快,手触溶液…  相似文献   

17.
辩之 《现代质量》2002,(5):10-11
(一) 名牌是什么? 名牌是优质的代名词; 名牌是企业赢得发展的效益载体和生命之源; 名牌是消费者所熟知所认可所美誉的无形价值; 名牌是省长市长们炫耀于世的烫金名片; 名牌是维护一个地区经济命脉的支点; 名牌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实力的重要象征; 名牌是国宝是财富是信心是骄傲; 名牌是普照经济绿洲的灿  相似文献   

18.
要打造名牌,特别是打造享誉世界的中国名牌,应该政府、社会中介、企业与消费者共同驱力,缺一不可;政府:要创造名牌生存和发展的法制化、有序化的市场环境,为名牌企业开绿灯;中介:要加强信用信息传递、评估、监控功能,成为解决“信息不对称”市场弊端的有效手段和渠道。企业:需要企业在打造名牌的主体方面练好内功、发挥作用;消费者:通过树立理性消费、科学消费观念对名牌产生影响,自觉维护消费者主权对名牌产生影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本篇是《高扬名牌的旗帜》(见本刊1993年第11期)的姊妹篇,两篇文章加起来正好是一句完整的话:高扬名牌旗帜,发展名牌事业。上篇说,发展名牌是解决质量问题的办法;下篇说,发展名牌是振兴民族事业的一种思路。从"旗帜"到"事业",是"观念"到"实业"的转变,是名牌意识的觉醒到名牌事业的建立这样一个渐进的创业过程。企业的名牌事业,是企业发展的高级阶段;社会的名牌事业,是社会进步的明显趋势;民族的名牌事业,是民族振兴的千秋大业。请读者思考:发展名牌事业,是不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由之路。——主持人  相似文献   

20.
创名牌难,保护名牌更难。自觉维护名牌的声誉,这是任何一位经营管理者都懂得的道理。可愣是有个别人为了小集体的利益,不惜自毁名牌,干了杀鸡取卵的糊涂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