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司治理机制问题的提出源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美国。目前理论界对公司治理机制的界定仍存在较大的分歧,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两种。一种观点认为:公司治理机制的中心在于确保股东的利益,确保资本供应者可以得到其理应得到的投资回报,因而股东是具有绝对主导地位的,这是所谓的“股东至上论”;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应把股东利益置于与利益相关者(如债权人、国家、供应商、经理、员工等)相同的位置,公司治理机制的研究是包括股东在内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以及规定它们之间关系的制度安排,即是所谓的“利益相关者理论”。笔者认为,公司治理结构作…  相似文献   

2.
一、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一)公司外部治理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首先,公司外部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是竞争的资本市场、经理市场的存在;合理的股权结构和高度透明的会计信息的存在。但我国资本市场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也未建立高级经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机  相似文献   

3.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塞浦利斯半导体公司的管理系统时刻密切跟踪公司的各职能部门以及每个员工的业绩,使公司每位经理包括我本人,对公司关键性问题都能了如指掌。公司各级信奉的是:守纪律,有责任心,不放过任何细节。塞浦利斯公司如何精心确保成功的呢?公司一直  相似文献   

4.
一、内部治理现状 公司内部治理主要表现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这四方面。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权力机关;董事会是公司的决策机构;经理是公司的执行机构,是董事会的代理人;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它受股东大会的委托对经理和董事进行监督。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一旦一方有问题,公司内部就需要治理。  相似文献   

5.
陈新潮 《河北企业》2004,(12):16-17
<正> 在不少人看来,在现代金融经济学中,有效市场理论、资产定价理论及认股权制度是其理论核心,而认股权制度则是对金融经济学的贡献最为重要。因为,按照这种制度,可以激励公司的经理在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实现公司委托人的利益最大化,从而降低公司代理成本,减少公司的委托代理问题。因为,作为一种长期激励的公司报酬制度,它赋予了公司的经理人员一种权利,即可能在一定的时间以事先约定的价格购买一定数量的公司股票。当在股票认股权的行权期限内股票的市场价格超过其协定价格时,拥有该项权利的公司经理人员通过行权取得股票,从而获得该股票市场价格与协定价格之间的差额;反之,股价下跌时可暂时不行权。也就是说,对公司的经理来说,这种制度是包赚不赔的好买卖。正因为认股权制对公司经理采  相似文献   

6.
赵泉勇 《电子财会》2006,(11):55-60
公司治理结构也译作公司治理、公司治理机制,其基本构成是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概括的说,公司治理结构是有关所有者、董事会和经理人员三者之间权力分配和制衡关系的一种制度安排,表现为界定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人员职责和功能的一种企业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7.
1、公司外部治理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公司外部治理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是竞争的资本市场、经理市场的存在和合理的股权结构。我国的高级经理人才形成和筛选机制尚未建立,资本市场发育程度还很低,股票市场上2/3的股票不能流通。那些能够流通的、由社会公众分散持有的股票虽然可以选择“用脚投票”的方式,通过市场机制的外在力量达到对经理人的约束,但由于所占比例太小,即使所有的个人股东都抛售手中股票,即使有人能将某上市公司的股票全部买进,也不能取得该公司的控制权,因此,对经理人员不会造成压力,“用脚投票”的外部治理机制失效。  相似文献   

8.
基金管理公司内部治理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静 《财会月刊》2005,(6):72-73
2004年,《数字财富》杂志发表了《中国基金经理报告》专题,指出2003年以来中国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基金经理变更,共有55只基金调整了基金经理。一石激起千重浪,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以下简称“基金管理公司”)的内部治理机制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各家基金管理公司的内部治理机制就像一只只看不清的“黑匣子”,在类似的框架下又各具特色,是外部投资者难以直接观察到的。  相似文献   

9.
一、股权代持的会计处理问题 在风险投资业务中,有的公司为了加强公司内部的约束机制,制定了"投资经理项目跟投"制度。即当投资公司决定对投资经理及其小组所负责的项目进行投资时,公司要求投资经理及其小组成员按照投资金额的一定比例进行投资。在实际操作  相似文献   

10.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国际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治理结构就是指由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执行人员即高级经理三者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在这种结构中,上述三者之间形成一定的制衡关系。通过这一结构,所有者将自己的资产交由公司董事会托管;公司董事会是公司的决策机构,拥有对高级经理人员的聘用、奖惩和解雇权;高级经理人员受聘于董事会,  相似文献   

11.
卢嫄 《企业经济》2002,(1):30-31
国有企业经营困难问题是否能解决,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能否继续深入的关键。上至中央,下至百姓,举国关注,人们的目光自然集中到了国有企业经营者的身上,到底是他们的“能力”出了问题,还是他们的“努力”出了问题?如果认为是他们的能力出了问题,那是选拔任用机制的毛病;如果是他们的努力除了问题,则是激励约束机制的问题。经理股票期权(Executive stock options,简称ESO)是指其持有者有权在某一特定期以某一特定的价格购买或出售标的资产-股票,在西方企业界中,它作为一种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被普遍接受。1999年《财富》杂志评出的全球企业500强中,近90%的公司都实行了经理股票期权;在美国上市公司中,也有一半以上的公司运用经理股票期权计划。  相似文献   

12.
论内部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内部控制与内部公司治理尽管在概念表述上存在差异 ,但总的来说 ,都认为是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经理人员之间的相互制衡关系 ,主要解决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控制和约束问题 ,以防止董事或者经理侵害公司及股东的利益。一般认为 ,公司治理包括内部公司治理和外部公司治理。所谓内部公司治理或称法人治理结构、内部监控机制 ,是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等组成的用来约束和管理经营者的行为的控制制度。所谓外部公司治理或称外部监控机制 ,是通过竞争的外部市场 (如资本市场、经理市场、产品市场、兼并市场等 )和管理体制对企业管理…  相似文献   

13.
一、公司治理结构与利益相关者社会观 对于什么是公司治理结构?它的功能是什么?由谁来进行治理?传统上有两种对立的观点:股东价值观(shareholder-value perspective)和利益相关者社会观(stakeholder-society perspective).股东价值观源于新古典利润最大化的企业观,施莱佛和维什尼对这种观点做出这样的表述:"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融资者确保投资收益的诸种方式."(Shleifer and Vishny,1998)融资者确保投资收益的诸种方式包括:设计合理的工资合同激励经理为股东利益服务,以法律手段给予股东恰当的权利,赋予董事会监管经理的信托责任.  相似文献   

14.
刍议经理股票期权(ESO)的会计入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经理股票期权(ESO)的会计处理,有两个问题最为关键:一是期权费用是否能从公司利润中提取;二是期权费用作为公司成本应何时入账。关于前一个问题,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有相应的规定,所有实行经理股票期权的公司必须遵照执行;对于第二个问题,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只是提出建议,各公司在实际做法上不尽相同。根据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规定,如果以等现值或较现市值不利价格发行经理股票期权,其费用不必从公司利润里提取。这条规定有鼓励各公司采取以上两种方式而不是采用较现值有利方式发行…  相似文献   

15.
一、公司治理模式对公司融资方式的影响公司治理是一套制度 ,用以协调若干在公司中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团体———投资者 (股东和贷款人 )、经理人员、职工之间的关系 ,并从这种联盟中实现经济利益。它主要包括 :如何配置和行使控制权 ;如何监督和评价董事会、经理人员和职工 ;如何设计和实施激励机制。在公司发展的漫长过程中 ,由于受各国不同的政治、经济、法律政策、历史文化等因素的长期影响 ,形成了因国而异的公司治理模式 ,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有着不同的财务特征 ,公司融资方式也因之而异。若从公司治理的股权结构及监控机制来看 ,大体可…  相似文献   

16.
《企业研究报告》2001,(3):26-27
充分的沟通是知识生成和价值创造的基础,在公司总部与创业团队之间建立起好的信息沟通系统,是保证公司放心给予创业团队足够的权利开展新业务的有效手段。同时,在创业团队内部建立起良好的信息、知识共享机制同样重要。为了找到成功的组织设计方案,单单依靠有才华的经理们的企业家魄力还不够,以专业知识为基础的战略是确保公司成功的另一个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一、超产权论的内涵及模型分析 20世纪90年代末以英国经济学家马丁和帕克(Martin & Parker,1997)为代表提出了超产权论,其核心是竞争,把竞争作为激励的基本因素.超产权论隐含了一个内在逻辑:市场竞争-公司治理-企业绩效.在超产权论中,公司治理机制被简化为经营者利润收益激励机制、经理聘选机制与企业资本财务机制.经理聘选机制直接影响着经理能力的挑选与其如何上岗.上岗竞争越激烈,经理的上岗激励就越高,这样他的努力就会被上岗激励所驱动.此外,它还特别强调经营者能力及其所掌握的资源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我们公司改制为股份制企业后,公司领导把内部审计摆在重要位置。我们抓住机遇,积极开展工作,使内部审计上了一个新台阶。(一)强化经济责任监督,开展离任审计我公司审计处根据《经理、会计离任审计实施办法》的规定,把经理会计离任审计作为一项长期重要的工作来抓,坚持做到"未审计,不离任,先审计,后离任"。1994年,为确保襄樊商城新大楼如期开业,公司对所属的部分商场(店)进行撤消或合并,人员集中到商城,并对分公司经理、会计、  相似文献   

19.
我国资本市场、经理市场的发育程度和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 ,影响了公司内、外部治理机制有效地发挥作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有赖于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路径选择 ;监督约束上市公司的大股东 ,是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关键 ;开放式基金 ,则可能是上市公司产权改革和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的一个可行突破口。  相似文献   

20.
<正>公司控制权市场是不同的利益主体通过各种手段获得具有控股权或股东的委托表决权,以获得对董事会的控制权,进而达到更换管理者或修改公司发展战略目的而相互竞争的市场。从公司治理结构角度说,公司董事会是一种引入市场机制的制度,是公司内部控制机制,而接管则是外部公司控制权市场。因此,公司控制权在一定条件下会在内外部市场机制之间进行切换,从而起到自动约束公司经理人员,优化公司治理结构,促进资源有效配置,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