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战略定位是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文献分析表明,城市规模分布结构、城市产业分工与跨区域公共产品供给是城市群建设的3个重要维度,这3个维度的发展状况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城市集聚效应、外部性和比较优势的发挥,从而对城市群区域经济总体发展效率和人民生活质量产生重要影响。为此,粤港澳大湾区在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过程中必须着力抓好这3个维度的发展,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和持续的制度创新,优化大湾区城市群规模分布结构,推动不同城市之间形成高效的产业分工关系,并实现城市群公共产品的协调供给。  相似文献   

2.
以京津唐保“四核”城市为主体的京津冀城市群在京石、京秦和京津等交通线的影响下呈现轴向延伸和扇形扩张的发展趋势.但是京津冀之间的不对称经济联系以及行政等级的差别约束了该区域经济的合理发展。京津冀经济发展一体化具有悠远的历史基础和地缘优势.依托京津冀之间的资源互补以及便利的交通网络,京津冀城市群的发展主导应该是京石和京秦铁路两条发展轴包围起来的环渤海扇形地域。为此要多角度考虑协调京津冀区域经济的发展对策:将保定和唐山独立出来设立直辖市分担京津职能并协调京一津一保一唐的发展:规划多梯度的经济格局并强化城市间的联系:构建大北京辐射下京津冀双环掌状网络发展模式。从制度设计和经济联系双方面保障京津冀城市群的“一体两翼”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沿海三大城市群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区域,也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沿海三大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体现在创新引领、内引外联、产业高端、治理高效、生态宜居、民生共享六个方面.实现沿海三大城市群高质量发展需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生态等多方面的协调.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沿海三大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是严格生态环境保护,构建高端现代产业体系,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推进高质量公共服务基本均等化,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为此,应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建设开放高效政府,提高城市—区域治理能力,合作共建创新型战略平台.  相似文献   

4.
在城市群发展过程中,产业作为其主要支撑,直接关系到城市群内部协调发展能否顺利实现。本文通过研究长株潭城市群的案例发现,该城市群产业存在行政分割与城市竞争、产业结构趋同且彼此产业关联度不高、产业创新发展缓慢以及支柱产业支撑减弱等问题。完善协调发展机制、构建产业合作体系、发挥市场与政府的双重作用、优化区域创新环境合理高效配置资源,加速改造传统企业等措施将有助于提升长株潭城市群内部协调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5.
郝丽霞 《特区经济》2012,(6):203-205
城市是重要的要素集聚区和经济辐射源泉,城市群是促进城市合理分工和拓展功能的有效形式,在促进经济增长和推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关中—天水经济区城市群发展中存在城市群等级体系不健全,城市间分工协作程度较低、产业结构趋同化明显、协调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应该从城市群等级体系、产业结构、城市一体化方面进行优化,以提升城市群整体竞争力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城市群是我国区域发展的重要空间组织形式,发展城市群可在更大空间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群内各大中小城市的协调发展,增强城市群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我国地域广阔,各城镇地缘相接、人文相通,有着较好的互补关系并逐成网络体系,城市群建设深深影响新型城镇化进程和国际竞争力,城市发展方针指引我国城市发展方向和趋势,尤其是"十三五"规划提出城市群的具体政策措施,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格局等等,为我国城市群发展指明了方向,各地积极探求适合本地特色城镇化的路径。鉴于此,在新区域发展战略和城市群趋势背景下,顺应国家构建科学合理城镇化战略新格局的历史机遇,有效把握大中小城市协调的政策演进,明确城市群城市层次的规模结构、空间结构、产业结构、生态结构等关系,归纳总结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东北地区城市群的协同发展是东北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现方式与战略选择。近年来,东北地区城市群依托空间分布形态优势、交通区位联结优势和核心城市的引领与示范优势积极推动社会发展要素的空间流动,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与先进地区城市群相比,在城市群区域协同治理、功能定位、要素配置、产业合作上仍然存在较大差距,难以为东北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赋能。为此,辽中南城市群和哈长城市群应因地制宜发挥域内优势,推动产业集聚,优化产业布局,推进传统产业生态化转型升级;明确功能定位,优化城市群空间布局,构建多层次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完善公共服务协同与财政政策协调机制,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强化城市群一体化管理,共同推动东北地区城市群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黄伟先 《改革与战略》2011,27(2):100-103
广西北部湾作为后发展地区,面临工业化、城市化与环境保护的两难选择,走城市群发展生态化道路是化解发展难题、实现新跨越的唯一正确选择。文章认为,北部湾生态城市群建设既要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发展观,立足生态资源优势与特色,实施建设生态广西战略,又要通过区域协调与发展,使北部湾区域形成一个空间结构合理、开放度高、辐射力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和生态良好的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  相似文献   

9.
进入"十四五"时期,我国已经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十四五"规划纲要》把区域经济发展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为引领,区域重大战略为核心,实现优化区域经济布局的目标.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需要各个地区、板块、城市群和都市圈共同发展,形成区域发展的新局面.开展区域合作、推进区域一体化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内容.新时期要加强区域合作,通过区域合作与区域竞争实现区域空间结构的优化,推进中央主导的区域合作进一步深化,推进区域合作步入规范化与制度化的发展轨道,促进形成区域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10.
长株潭城市群作为湖南经济的增长极、全省发展的创新源以及产业结构升级的先导区,其经济一体化过程将有力地推动该区域的发展乃至带动整个湖南经济的发展.而经济一体化过程中,产业一体化是核心.文章通过对长株潭城市群三次产业趋同性与互补性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3市三次产业之间与内部存在一定的趋同性和互补性,进而提出3市在建设成中部地区强力中心的区域经济整合与开发过程中,应该协调产业分工,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实现长株潭城市群的产业一体化.  相似文献   

11.
建立现代化区域发展体系,应以实现国家现代化为导向,以区域协调发展为总战略,统筹东中西,协调南北方,促进经济要素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广空间顺畅流动与合理配置.要以系统的思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建设都市圈,形成城市群,发展经济带,规划经济区,培育增长极,构建彰显优势、各具特色、相互耦合、协调联动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12.
大珠三角城市群整合和空间结构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现状分析,认为应将发展的视野和城市群空间布局的重点放在都市圈的构建和整合之上。应着力构建双核心、双轴线、内外圈层协调发展的网状区域发展的城市群空间结构,总的发展思路是“双核心优势互补,双轴线主次分明,内外圈层协调联动”。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党中央通过了《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对区域发展做出了具体安排部署。2018年2月22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兰州—西宁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把兰州一西宁城市群(以下简称兰西城市群)培育发展成为支撑国土安全和生态安全格局、维护西北地区繁荣稳定的重要城市群。  相似文献   

14.
城市群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空间载体,加快西部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于缩小我国东西部发展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西部地区9个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构建我国西部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测度,同时基于经济、社会、制度、人口、环境5个维度,识别影响西部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西部城市群整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缓慢增长态势;子系统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明显,协调发展水平和绿色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开放发展水平差距最小;投资水平、消费水平、交通运输水平、工资收入水平、环境治理水平的提升能够显著促进西部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政府干预和人口集聚抑制了西部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各影响因素存在异质性。据此,西部城市群应进一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提升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坚持问题导向、加快补齐城市群发展短板,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李林 《开发研究》2020,(1):47-53
都市圈是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和运行效率的重要空间战略,也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成渝城市群向世界级城市群迈进过程中,必须推动成渝两大都市圈由"背向"发展转向"相向"发展,经济合作逐步取代区域竞争成为"主旋律",区域市场逐步由"散乱"走向统一。新时代,为更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应当以国际化现代城市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打造、创新体系协同和交通网络体系连接贯通为重点,打造成渝两大现代化都市圈,引领成渝城市群向世界级城市群迈进。  相似文献   

16.
芮宏 《杭州研究》2010,(1):145-151
本文考察了泛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面临的产业分工冲突问题,揭示了新型区域产业分工的基本特征和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于产业链分工的泛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产业分工的协调思路。在区域竞争与合作的过程中,推进形成一体化的新型产业分工体系,是消除和缓解泛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产业发展恶性冲突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是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手,而太原城市群是黄河流域的重要城市群。本文以太原城市群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构建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耦合协调性。结果显示,太原城市群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总体较低。为了促进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耦合协调,山西省要加大生态建设投资,做好环境监测,开发新能源,推进资源重复利用,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高级化。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2005年以来学术界关于城市与区域发展、区域合作与发展方面的重要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与梳理,发现:(1)与以往城市群、都市圈、城市圈、大都市区、城市带等各种概念混杂局面有所不同,学界倾向于一致认同城市群的概念。城市群的核心强调的是分工与协作,强调资源的整合。它将是未来中国城镇化发展的主体形态,是城市与区域发展的重要趋势,是国民经济和国家综合国力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形式。(2)城市群的崛起带动了经济圈的形成和发展。城市群的演变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也是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在因素。随着以城市群为核心的经济圈的发展,中国的区域经济格局也将发生变化,中国的区域战略正在经历由非均衡增长到互动协调发展的重大转变。(3)在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的背景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正迎来一个新的时期,区域合作与发展逐渐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全球化加剧和经济一体化进程将使区域间的合作多于竞争。最后,本文通过总结分析现有文献指出,区域发展寻求“大市场、大整合、大突破”的强烈发展趋势将可能使产业链-城市链-城市群和区域发展的研究、区域一体化的利益协调机制的研究、有关城市群中中心城市发展的研究等问题将成为近期中国城市群与区域发展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城市群发展的现状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群逐渐成为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但是在城市群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地方利益和行政区划的影响,各地方政府间的协调合作进展的并不顺利。本文通过对我国城市群发展现状的分析,找到了造成目前困境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我国城市群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0.
可持续发展是城市群经济可持续竞争力提升的关键。中原城市群经济可持续竞争力的提升,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观,立足区域.面向全球,统筹空间整体布局,创新机制,构建城市群系统的整体协调体系。本文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分析了中原城市群发展中存在的不可持续因素,提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中原城市群经济可持续竞争力提升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