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化进程中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化进程主要包括农业人口向非农业转移的过程以及非农产业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收入差距通常会引起劳动力的流动,通过历史时间序列的分析表明,收入差距确实和城市化水平有因果关系;另外对不同产业收入的分析表明,在服务业工作的农民更容易在城市定居。缩小城乡劳动力收入差距、加快城市化进程的策略主要有:改革完善现有制度,创造良好的人员流动环境;引入市场竞争,实现农民素质长期有效得到提高;提高农村市场化水平,帮助农民实现职业转变等。  相似文献   

2.
乡村的治理改革,不是想方设法将农民统统赶到城市去,而是适度增加国家对农村生产生活基本秩序的扶持力度。对那些“融不进城市、回不去家乡”的务工者来说,农村就是农民体面生活的底线。  相似文献   

3.
从公共服务供给角度看待农民进城务工,主要存在着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农民得不到基本公共服务和农业发展所需公共服务严重匮乏、落后等原因,当农民工进入城市后工作和生活状况方面依旧没有享受到相应的公共服务,被排除在城市公共服务体系之外。在这个问题上政府应当发挥主导作用和承担更大责任,转变职能,强化自身服务意识,增加政府在公共服务上的资本投入量,改革预算管理和地方政府之间财政关系,同时对进城务工农民做好公共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各地推进农村改革的积极性很高,也有不少创新性的做法。在总结各地经验的同时,也迫切需要加强指导和协调。当前,有一种倾向值得高度重视,由于一些地方片面以城市发展为中心考虑问题,因此出现了在统筹城乡发展名义下侵犯农民合法权益、甚至危及农村基本经济社会制度稳定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江西省贵溪市的林权改革实践证明,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保持林地集体所有制不变的前提下,把林地的使用权交给农民,实现让农民享有对林木的所有权、处置权、收益权,实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使林业生产关系更加适应了林业生产力的发展。贵溪市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是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丰富和完善,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林地上的拓展和延伸,是遵循林业发展规律、顺乎农民意愿、符合农村实际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6.
浩忠 《内蒙古工作》2004,(11):30-32
近期,我们到上海、南京、杭州、苏州、张家港、宁波(以下简称“长三角”)等地的城市和农村,深入到民营企业、农民家庭和集贸市场,参观了各地的城市建设,听取了当地领导同志的情况介绍,深深感到“长三角”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到处呈现出一派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富裕的繁荣景象。总结和学习他们改革发展的基本经验,对我们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报道》2008,(11):84-85
30年前,发端于安徽省小岗村的农村改革拉开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中国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农村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并未有实质性的改革。用小岗村农民的话说,他们用一年的时间脱了贫,却没有在30年的时间里致富。  相似文献   

8.
讨论西部是否会出现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经济或文化城市是一个伪命题。就是多项优势名列西部城市前茅的成都、重庆、西安这三个城市,哪个城市都不可能成为西部门户城市。而新一轮改革过程中,如何发掘、发挥广大农民兄弟作为农村改革的主体性、首创精神,也就是说自下而上的形式,尚没有破题。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的农业大市渭南市成为新一轮城乡统一户籍改革工作的试点。然而,渭南农民认为并没有盼到他们想要的“平等待遇”,城乡户籍统一改革遇到了配套制度的不统一。有意思的是,当大城市如临大敌似的问自己能否接纳“来势汹汹”的农民的时候,一部分农民对城市的向往之情正慢慢减退。[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一、对“农民特区”概念的初步界定“农民特区”,或者称“农民经济发展协作区”,是以邓小平理论和十五大精神为指导,把农业、农村,尤其是农民问题的解决与邓小平理论中的“特区理论”结合起来,汲取世界有关国家和地区,特别是我国“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农业高新科技示范区、农村社会发展综合试验区、城市建设、小城镇建设等诸多经验教训,由国家法律认可、政策支持,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法,以提高我国城市化、城镇化水平为目标,以先富起来及有潜力、有能力在城镇、城市生活的农业人口为首先的…  相似文献   

11.
当前农村发展面临政治体制改革滞后、农村要素和资源的城市偏好、农民素质低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继续推进农村改革,就是要把握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发展生产和提高农民收入放在突出位置,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跳出农业和农村求解“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我国二元户籍制度在一定历史时期有积极作用,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形成、推进了国家工业化的进程、维持了城乡社会稳定等。但户籍制度带来农民被边缘化,阻碍了农民市民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违背了公民迁徙自由等基本权利、农民身份遭歧视、削弱了农民的进城积累、抑制了农民需求条件的进一步提升等方面。改革现行户籍制度成为农民市民化之必须,改革中应注意循序渐进,相应的配套服务的展开、城市和谐共生和完善法律制度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3.
农村信用社改革实行农民参与入股的经营策略,这有利于信用社的改革和发展。但是,动员农民入股必须坚持自愿原则。要通过宣传,让农民了解信用社与自己有什么利益关系,从而自愿入股。信用社要进一步改善服务,加大对农民的金融服务,使农民真正感到信用社是自己的银行。信用社在组织农民入股的过程中,政府最好不要参与,  相似文献   

14.
正无论是否给进城农民城市户籍,无论怎样进行户籍改革,我们都不应该去动农民的承包地和宅基地,都不应该把给予进城农民城市户籍和农民的承包地、宅基地联系起来。这是两件性质完全不同的事情,根本没有可比性。刚刚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用了整整一节文字,强调在户籍改革的过程中切实保障农业转移人口的合法权益,尤其不能侵害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简称"三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90年代初,深圳经济特区开始进行农城化改革,对集体经济进行了第一次改制。社区型股份合作制的诞生,推动了农城化股份合作公司的迅速发展和壮大,并在实现特区农村向城市、农民向城市居民“两个转变”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农城化股份合作公司的发展,股份合作制的局限性和制度缺陷日益显  相似文献   

16.
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和农民的全面小康,就不可能有城市的现代化和全面小康.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这是继第一次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二次农村税费改革后,对城乡关系、工农关系进行的第三次重大调整,其实质是统筹城乡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逐步建立以工补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  相似文献   

17.
农村贫困地区的乡村,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开农业和土地在工业、商业和服务业就业。那么,应给予农民什么样的教育?一、农民迫切需要岗位培训和教育(一)农民就业岗位变化引发的教育需求。贫困地区农民通过熟人引进或亲戚介绍等方式流入城市,在城市二元化的劳动力市场中,通过非正式渠道,进入环卫、建筑、服装、餐饮、零售、家庭服务、交通运输等部门就业。单一的仅为当地农民服务的农村教育已明显不适应当前的农民教育需求了。城市职业和岗位大都需要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但外出农民的知识素质不高,不少人也自感在就业竞争中的技术文化…  相似文献   

18.
从“家庭联产承包”到“农村税费改革”.农业大省安徽一直是中国农村改革的探路者。农村税费改革及农业税取消是一次农村经济利益的大调整.目的是通过对原有的农村和农业领域的税费制度改革理顺国家、集体和农民之间的分配关系,真正实现“耕者有其利”。取消农业税,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重大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和结果。  相似文献   

19.
当前的户籍制度既不能长期不变,也不能一下子放开。政府应当在城市资源可以承受的幅度内,逐步放开户口限制,加快吸收农村户籍人员进入城市的步伐;“民工短缺”现象出现,从户籍管理制度角度看,是政府通过户籍制度管理,对城市资源进行强制性垄断,限制农民工走向城市,形成人为的“非国界壁垒”造成的。为了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同时可以分享经济发展成果,必须加快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20.
由财政压力引发的农民超负担:一个解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熊彼特-希克斯-诺思命题”揭示了“凡有重大的改革,者有财政压力的背景”,“财政压力决定改革的起因和路径”。寻着这一思路,笔者考察了农民超负担形成的历史背景并从财政压力的角度分析了中央、地方、基层政府和农民之间的关系,对农民超负担现象给出一个综合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