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亚洲国家在哥本哈根联手 为了应对富裕国家在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的大规模攻势,印度主动加入中国以及巴西和南非的发展中国家阵营。印度媒体称,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举动”。在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举行关键峰会的前夕,中国总理温家宝和印度总理辛格单独会谈备受关注。《印度快报》称,印度发展了与中国的关系,并且找到了两个亚洲大国保持在一起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是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主动的迫切需要。分析印度文化何以保持其特色,借鉴印度文化在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支撑印度现代化发展的有益经验,中国应发展文化产品走出去的途径———企业走出去,既要坚持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又要大力弘扬现代文化创新成果。中国文化走出去必须发展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实现中国文化自觉,增加文化自信,达到文化自强。  相似文献   

3.
《平台战争:移动互联时代企业的终极PK》[韩]赵镛浩著吴苏梦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版36.00元有别于此前百多年的数次企业"战争"风潮,中国企业在移动互联时代掀起的"平台战争",频度之快和程度之激烈并不逊色于国外——特别是美国以及日本、欧洲、韩国、印度、巴西等。这是一场同步的平台"战争",参与和共享重新塑造了中国商业文化及规则,在消费环境分散的前提下,企业竞相角逐平台领导力。  相似文献   

4.
“如果印方的反倾销真的很让中国企业‘受伤’,那么‘住院’的很可能是印度的相关产业链。”面对印度人酝酿了两年并一再升级的“青霉素”战争,中国企业似乎成竹在胸。但几年来疲于应对价格战的国内企业,在共同应对反倾销调查上显得一盘散沙,并缺乏经验。[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印度是世界上住房问题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但房地产业是印度仅次于农业的第二大产业,由于中国与印度在住房问题上存在诸多相同问题,因此研究印度近年来房地产市场,可以为中国现阶段陷入发展困境的房地产业提供有益的启发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章家清  牛咏 《特区经济》2010,(9):128-129
本文从纺织品出口总额、出口纺织产品结构、出口纺织品价格等方面对比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和印度纺织品对美国出口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美国市场仍是中国和印度纺织品出口争夺的主要市场,中国纺织品的优势面临印度的威胁。因此,中国应提高纺织产品质量,在扩大出口的同时注重国内市场,通过发挥传统优势培育特色品牌,促进纺织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主流国际经济学认为成本因素仍然是发达国家离岸外包的主要动因。为了进一步论证要素成本和交易成本权衡对发达国家离岸外包国别选择的影响,本文在综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后,设定了一个三锥"零散化"离岸生产成本模型,并以美国对中国和印度离岸外包活动为例进行经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生产要素成本和外包交易成本仍然是影响美国对外离岸外包决策的主要因素,成本因素对中国承接国外离岸外包数量的影响大于印度;同时,中国和印度在承接国际外包活动中存在竞争关系。由此,本文认为,直接降低生产总成本以及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和通讯技术进步间接降低生产总成本,将是中国实现承接更多国外离岸外包工序的主要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古代,称印度为"身毒"、"天竺",这里还是《西游记》唐僧取经的圣地。那么,印度是一个怎样的国家?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感慨:"对印度的任何评价都很正确,但是相反的观点可能也正确,因为它太复杂了。"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有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与中国西藏的一部分接  相似文献   

9.
印度和中国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亚洲大国,印中关系可以说是源远流长。特别是在上个世纪50年代,在两国开国总理尼赫鲁和周恩来的共同努力下,印中关系一度进入外交上的蜜月时期。然而,好景不长,随着1959年两国边界争端的尖锐化,两国关系迅速恶化。1962年,双方更是进行了导致两国关系长期冰冻的边界战争。直至2003年,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华,才使印中关系有了大幅度的升温。即使如此,不少国际政治分析人士认为,要说印中关系苦尽甘来为时尚早。  相似文献   

10.
对近十几年来中国与印度在经济增长与绩效方面的差异,国内外学术界甚久以来一直觉得是个谜。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前,同作为亚洲的两个世界人口大国,中国与印度在综合国力以及人均GDP等指标上相若。经过20余年的经济改革,中国在整体经济实力和人均GDP上均大大超过了印度。譬如,在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古代,称印度为“身毒”、“天竺”.这里还是《西游记》唐僧取经的圣地。那么,印度是一个怎样的国家?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感慨:“对印度的任何评价都很正确.但是相反的观点可能也正确,因为它太复杂了。”  相似文献   

12.
想要了解"哥德堡号"传奇背后的历史真相,还要回溯到始于公元1700年,终于公元1721年的"大北方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北欧霸主瑞典输给了东欧新贵俄罗斯,从此失去了通向亚洲的陆路通道.长久以来,俄罗斯通过恰克图进口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等商品,再转手将其中大部分卖给瑞典等欧洲邻国,从中赚取巨额差价.为此,瑞典也成立了"瑞典东方公司",与俄罗斯、波兰和土耳其等国家展开贸易. 由于"大北方战争"的爆发,俄罗斯自公元1700年开始,停止向瑞典出口商品,瑞典不得不以更高的价格从英国、荷兰等国进口中国商品,又试图通过挪威、土耳其等国打开新的东方航道,但均未成功.久而久之,高昂的东方商品物价令瑞典国民不堪重负,怨声载道.瑞典政府只得将瑞典东方公司改组为"瑞典东印度公司",仿效英国、荷兰等国的东印度公司,派船队绕过大西洋和印度洋,去遥远的东方与广州十三行展开贸易.  相似文献   

13.
<正>在中国古代,称印度为"身毒"、"天竺",这里还是《西游记》唐僧取经的圣地。那么,印度是一个怎样的国家?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感慨:"对印度的任何评价都很正确,但是相反的观点可能也正确,因为它太复杂了。"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有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与中国西藏的一部分接  相似文献   

14.
印度对华反倾销现状、原因及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印度对华反倾销的现状出发,从印度内部和中国企业自身两个方面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作了深入的探讨,同时深入分析了这一现象对我国可能导致的不利影响,在文章最后,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每一次重大胜利都体现出毛泽东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和科学决策的英明.四渡赤水既是毛泽东在战争中科学决策,使几乎陷于绝境的红军神奇般地变被动为主动,牵着敌人鼻子转,取得了关系红军生死存亡和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重大胜利.……  相似文献   

16.
周新华 《改革与战略》2008,24(2):16-19,137
儒家文化、印度文化和伊斯兰文化构成了亚洲东方文化的主体。在这三大文化圈中,中国、印度和沙特阿拉伯无疑是各自文化圈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从地域上也都是区域性的大国。它们的发展道路的选择和效用在各自区域内都具有明显的示范效应。在迈向现代化的征途中,中国、印度、沙特因现实国情和历史各异,致使实现现代化的方式和选择的社会发展道路存在着明显差别,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17.
马崇明 《特区经济》2006,(4):129-130
本文对中国、日本、韩国和印度四国对外开放水平与居民生活质量作了较全面的对比分析,使我们不仅看到了中国经济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全国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且也反映出了中国在亚洲国家乃至世界上所处的地位以及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毗邻———印度,近年来经济已呈现缓缓增长态势。几乎与中国一样,这个古老的穆斯林帝国如今也面临着人口持续增长的巨大压力。但是,令人惊异的是,这个历史悠久的莫卧尔王国却在现代化与古老传统的双重作用下,自得其乐地发展着。被印度人引以为骄傲的GTR主干道公路横跨印度次大陆,总长达2000多公里。这也是印度经济商贸发展的一条重要交通干道,印度人视其为“生命之河”。可以说,GTR是印度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它表明了一个同时生活在汽车、工业革命和现代网络与信息产业时代古老国度的历史。牛车与骆驼拉的两轮车亦在各得其所的与飞…  相似文献   

19.
印度和中国相邻,又同属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两个国家在历史、资源及发展速度等方面也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印度开展FDI的时间与中国相差无几,但在FDI的区位选择上有很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后期中、印两国开始经济转型以来,两国在对外经济关系战略上都有了较大的转变,两者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但也存在明显的差别,总的来说,两国都由进口替代转向了出口导向战略,重视自身的比较优势,但印度的对外开放度明显不如中国。两国都强调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但中国更注重对外开放,而印度则更偏重于民族企业自身的发展,另外,中国更强调对外开放的层次性,在经济特区等试点地区的对外开放比印度取得了更大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