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相关政府机关推出各项政策鼓励金融创新,丰富了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其中包括在2013年推出的永续债。此后,永续债备受资本市场欢迎,发行数量与发行总额增长迅速,发行人以央企和地方国企为主,集中在金融业、基础设施建筑业、公用事业、房地产业和制造业等。它们大都是高杠杆的行业,除去金融业,又都是重资产的行业。为适应资本市场的快速变化、防控金融风险,相关政府部门不断调整完善永续债相关会计准则,尤其2019年财政部颁布的永续债新规即《永续债相关会计处理的规定》较为严格,对永续债的分类和发展影响重大。本文对我国A股上市公司2013~2022年发行的永续债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永续债新规出台前,企业普遍将永续债归为权益工具;永续债新规出台后,绝大部分企业未据此对此前发行的永续债进行重新分类,并且基本都通过调整合同条款将新发行的永续债归类为权益工具。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还选取两个典型案例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印证了上述结论。本文最后从全球视角对相关问题的深入思考表明:我国存在与永续债相关的争议不足为怪,不能不顾经济环境和政策的变化谈会计准则的变迁及其影响问题。  相似文献   

2.
杨焕云 《财会月刊》2019,(19):83-88
2019 年1 月和4 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分别发布了《永续债相关会计处理的规定》和《关于永续债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公告》,对永续债属性的认定及税会处理给出了详细规定。基于税会新规,结合存量永续债实际,详细分析永续债属性认定及其对财务、税务和后续永续债发行的影响,以期对实务界永续债属性认定、税会处理和永续债发行条款设计等方面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由于永续债集股性和债性为一体,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补充长期资本、降低资产负债率,往往通过发行永续债的方式进行融资。自2019年1月新的永续债相关会计处理规定出台以后,对永续债认定为权益工具的要求更加严格。以绿城中国为例,主要探究了新的准则出台前后房地产企业对永续债确认的会计处理可能存在的争议点,以及房地产企业应对永续债新规的处理措施与未来永续债会计处理的可能走向。  相似文献   

4.
永续债在满足一定会计核算条件的前提下可以作为权益入账,对于去杠杆、稳杠杆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积极作用,但对于永续债这类混合性质的金融工具实现简单的“股债两分”十分困难。本文总结了当前实务中对永续债融资会计处理的不当之处,以及由此产生的隐藏真实负债水平、美化财务状况和扭曲重要财务指标等不良经济后果,从准则规范和监管角度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2019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陆续发布了《永续债相关会计处理的规定》《关于永续债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公告》两个文件,虽然完善了企业永续债的财税处理,但是在实务中相关会计处理细则并未出台。基于此,以2019年市场中存续的永续债为分析对象,分析新政策对融资方会计处理、财务报表披露、税务处理的影响,并对永续债的发行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6.
2019年1月,财政部发布了《永续债相关会计处理的规定》(以下简称新规),对《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以下称22号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以下称37号准则)中关于永续债分类进行了整合细化,并未推翻2014年规定和22号准则、37号准则相关规定,对永续债的会计分类做出了详细的指导。本文从新规前后永续债会计分类规定以及存续永续债的会计分类情况两方面探讨了新规对永续债发行方会计分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随着会计准则的修订和完善,地产永续债成为房地产企业重要的融资方式。本文以恒大地产2013年年报为例,首先通过财务报表分析永续债的发行对报表中主要财务数据变动的影响,然后从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等多个角度分析永续债对其主要财务比率的影响。从企业资本扩张、现金流改善、资金利用效率以及财务风险四个方面分析了永续债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具体影响,为投资者分析永续债发行方财务报表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8.
王凯  聂晓曦 《财会通讯》2021,(1):106-108,138
2019年以来,财政部和税务总局为规范推动我国永续债市场发展,相继颁布文件对永续债的会计处理以及所得税政策加以明确.本文对永续债会计处理及所得税政策演变进行了分析,认为发行人应更加审慎地设计永续债条款以满足权益属性要求,并将利息支出做税前扣除以节约发行成本.对于现行政策尚未明晰的问题,本文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权益与负债的本质区别、我国会计准则以及国际评级机构对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的划分标准为依据,对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发行的永续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华能永续债确认为权益值得商榷,一是不能完全满足我国会计准则确认为权益的要求,二是由于利息跳转较大,华能集团有很大的可能性在3年后将其赎回,按照国际评级机构的标准,华能永续债更多地呈现为负债的属性.本文认为,我国会计准则在对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的划分标准还应该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任明  张昕 《财务与会计》2016,(22):46-47
本文从预算管理、盈余管理、绩效考核、资本管理、债权人、市场监管等不同角度介绍了永续债对企业财务的影响,从永续债发行方和投资方两方面介绍了其对企业税务的影响,并提出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一、永续债利息的所得税会计处理《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2017)[以下简称金融工具列报准则(2017)]规范了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的区分、金融工具在财务报表中的列示和披露等。2019年1月28日,财政部又印发了《永续债相关会计处理的规定》(财会[2019]2号),对企业发行或持有的永续债,按照金融工具列报准则(2017)判断企业发行的金融工具属于金融负债还是权益工具提出进一步的指引。  相似文献   

12.
陈斌  张仕奇 《财会月刊》2022,(9):115-119
近年来,关于资本弱化问题在避税原理、实施途径、经验借鉴方面均存在较多文献,但以可转债、永续债为代表的复合型金融工具“股”“债”划分所可能产生的资本弱化问题国内研究较少。本文尝试分别从会计与税法的角度来探究此类复合型金融工具的资本弱化问题,以X公司的永续债为例说明其潜在的资本弱化可能性,并就相关制度的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永续债的财税处理规定的梳理和分析,认为:虽然理论上发行和投资双方财税处理会存在多种选择情形,但实务中仅一种情形最为多见;永续债的持有期利息收入是否缴纳增值税,不应取决于会计处理结果,也不应取决于企业所得税上的认定,而只应按照增值税的规定进行独立判断;建议明确和允许登记结算机构出具的债券兑息材料作为合法有效凭证进行税前扣除.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相关政策分析了企业在保本保息、保本不保息、以货币资金投资收取的固定利润或者保底利润、永续债、优先股投资及明股实债(远期合同)等典型资金交易模式和合同条款下增值税"贷款服务"税目的征税范围.  相似文献   

15.
永续债券又叫无期债券,它并不规定到期期限,发行人只需支付利息而无须偿还本金。在满足一定条件下,永续债可以归类为权益工具而非金融负债,因此,对于财务杠杆比率已经很高的企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一)永续债券的由来永续债券起源于荷兰,当时政府财政收入无法满足菜克河堤坝反复维修而产生的防护支出,就授命水务管理机构发行没有到期期限的债券来弥补这些赤字。它们在1648年发行的一只永续债券至今仍在支付利息,票面利率5%,与当时的国债利率相当,是现存最古老的永续债券。  相似文献   

16.
负债的一代     
政府债、学债、卡债.更加上成年后的车债、房债……,出生于网络崛起的一代,怎么会不是“负债的一代”?[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2021年,旭辉集团销售由重视规模转向重视权益,累计合同销售金额为2473亿元,同比增长7%。净负债率为62.76%,现金短债比为2.63,长短期债务比为5.43,平均债务账期为4.5年,企业的负债结构相当安全,短期的偿债压力不大。剔除预收账款的资产负债率为69.74%,达到了“三道红线”的要求,企业成功进入绿档。多元化业务快速发展。同时,旭辉提出“三五战略”,其中明确提出旭辉要加大力度推进轻资产的发展,物业管理、商业地产、长租公寓和代建业务是旭辉的重点发展方向。从2021年的情况来看,旭辉永升服务、旭辉商业、旭辉瓴寓都在快速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房地产》2023,(2):55-62
2022年全年,华润置地累计合同销售金额3013.3亿元,同时在收购华夏幸福相关项目后,该公司也成为2022年土地投资金额最多的房企之一。经营性不动产业务作为提升盈利能力及抗风险能力的核心,截至2022年底该公司同样录得租金收入183.9亿元,剔除减免组影响后同比实际增长13.9%。其他诸如轻资产、代建代运营等业务也被寄望为新的增长点,在“重塑”的主题下,华润置地已然成为弯道超车的存在。  相似文献   

19.
欧债危机的最新进展欧债危机目前仍在恶化。表现为:一是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外部融资成本大幅上升,两国10年期国债利率都超过6.5%。欧央行干预后有所下降,但仍面临压力。由于国债和银  相似文献   

20.
政府采取奖补政策的方式帮助高校化债,很大程度缓解了困扰高校多年的资金紧张的状况。化债促进了高校的发展,减小了财务压力,可这不并意味其财务风险完全消失,高校探索出更有效广阔的融资渠道,成为制约基建工程建设的关键。化债后,面临新的机遇,各个高校有必要探索高校基建工程融资风险成因及解决途径,从而科学决策,防范于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