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2.
构建长三角城市群集成电路产业链协同创新网络,探究网络驱动机制对促进成果转化,提高关键核心技术原始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以长三角城市群集成电路产业链合作专利数据为基础,基于社会网络分析(SNA)方法构建集成电路产业链协同创新网络,采用指数随机图模型(ERGM)探究网络演化驱动机制。结果表明:网络由“单核心”向“多核心”网络结构转变,网络“小世界性”显著,层级性清晰;开放型三角结构对网络演化呈倒“U”型曲线关系;研发主体的中心性、结构洞属性对网络演化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技术距离对网络演化有差异化影响,其中技术多样性与重叠性对网络的影响呈“U”型曲线关系,技术宽度始终呈正向显著,而技术深度则对网络演化无显著的促进作用;网络演化具有显著的组织邻近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基于长三角地区金融企业总部分支机构数据构建金融网络,以中心度指标刻画城市的金融网络嵌入特征,以专利申请数量衡量城市创城水平,探讨金融网络嵌入与城市创新水平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金融网络的知识管道效应已成为影响城市创新水平的重要因素;得益于长三角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信息搜寻成本的降低,地理距离对知识溢出和转移的约束作用正在减弱,知识溢出效应更加依赖于网络邻近性而非场所空间中的区位优势;金融网络嵌入的知识溢出效应呈现出空间异质性特征,扮演“知识守门人”角色处于核心地位的城市能够从网络链接中获得更大的收益。未来,应进一步加大超越长三角区域的金融网络建设,并实施差异化的创新发展政策,充分发挥高创新水平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低创新水平城市则应借助网络外部性提升自身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4.
城市是实施创新发展的基本组织单元,协同创新和创新网络是创新活动的组织发展模式.以杭州市为实证,根据其2001-2018年的合作专利数据,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城市协同创新产出的增长过程、特征及其与协同创新关系组织结构的关联性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显示:城市协同创新产出的增长经历了低位滞增、渐进缓增、高位波动的发展阶段;城市协...  相似文献   

5.
协同创新受到各国创新理论家和创新政策制定者的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回顾了协同创新的相关文献,基于江苏的区域产业协同创新现状,提出目前区域产业协同创新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缺乏完整的协同创新机制,创新资源要素共享不够,协同创新的微观主体动力不足等。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包括创新主体、创新要素资源、创新区域、创新产业以及创新政策制度等方面的协同创新,以促进区域产业协同创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作为长三角区域的重要城市,常州市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其演变历程经历了雏形建立阶段(1984-1988)、初步发展阶段(1989-1991)、调整与体系化阶段(1992-2000)和发展完善阶段(2001-),并呈现出政策数量由少变多、政策对象由窄到宽、政策手段由单一到体系、政策目标由松散到形成自上而下的系统、政策方案不断趋向科学和合理的五大特征。  相似文献   

7.
文章针对过往区域创新系统创新机制模型存在无法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分析如何促进区域创新系统综合绩效的提高,无法量化评估各个主体要素对区域创新系统的贡献和改善方向等缺点,以上海市为例,构建了基于资源投入要素的区域创新系统创新机制模型,并选择结构方程模型作为研究方法,验证模型与假设。同时,对实证研究的结果进行了讨论,总结了基于资源要素投入的区域创新系统创新机制的四条规律。  相似文献   

8.
长三角地区城市品牌定位研究——以吸引旅游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玮  伍青生 《上海管理科学》2008,30(3):92-96,F0003
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为长三角地区城市品牌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本研究从城市目标受众(旅游者、投资者等)感知而非资源禀赋优势的角度出发寻找城市品牌合理定位的依据。本文以潜在旅游者为例给出从目标受众角度进行城市品牌定位研究的过程,并结合资源禀赋分析、竞争分析为长三角八个案例城市的旅游品牌定位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正处于全面贯彻落实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的关键阶段,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研发人员、研发资本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保障长三角区域创新绩效提升的重要战略资源。基于长三角、长江经济带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分析长三角研发人员及资本流动的方向、结构特征和时空相关性以及研发人员及资本流动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研发人员流动主要通过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影响创新绩效;研发资本流动主要通过资源配置效应与资本流出的空间溢出效应影响创新绩效。在实证分析基础上,结合江苏省具体情况提出促进江苏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研发人才与资本引进策略设计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非正式创新网络——中小企业创新的新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颂 《企业经济》2005,17(6):67-69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绝大多数产品市场为买方市场的激烈竞争背景下,市场势力相对弱小的中小企业却取得了惊人的创新成就。传统的创新理论很难对此作出完美的解释。本文通过对浙江省多个产业集群和大量中小企业案例研究发现,网络型的、非正式的创新组织形式———非正式创新网络能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整个动态过程特征作出很好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长三角城市群网络结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响 《城市发展研究》2011,18(12):80-85
城市群网络化发展是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基本特征之一.研究以长三角城市群内16个主要城市经济联系为实证,从社会网络分析视角,对城市群网络的基本形式、网络结构属性及内部微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长三角城市间已互动形成紧密的网络状关联,但网络内各城市结点间中心性不均衡、枢纽型城市较少,区域多中心、网络化协同发展格局显现...  相似文献   

12.
在新一轮全球经济整合与重组的激烈竞争中,城市群已成为区域经济研究中的热点。在所有空间问题中,城市空间处于核心地位,空间异质性引发的空间分工已不容置疑地影响着城市群的发展与区域空间一体化。建立在空间异质性和空间价值基础上的城市群分工已成为区域空间一体化的力量源泉。长三角城市群产业空间演化的证据表明,区域空间一体化本质上是城市空间价值与产业价值链耦合发展的结果,同时,只有建立区域空间多样化和城市空间专业化合作与互补的区域经济关系,方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群的兴起,集聚经济的优势产生于"邻近空间"的交互作用中,应该构建包含"空间"维度的逻辑体系、法则和模型。在城市群发展过程中,城市间的竞争与合作是并行的,城市间的关系对城市自身和城市群整体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基于探索性地统计分析、空间权重矩阵、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选取长三角城市群扩容后的26个城市为样本,分析城市间竞争关系和合作关系对城市及其他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空间—产业"已形成有效互动,二三产业发展、FDI对本地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而弱化其他城市经济发展,资本存量和人口密度对本地和其他城市经济发展均产生正向影响。长三角城市群未来要实现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探索城市群的协同管理机制,在从整体上规划好城市群发展的同时,将"城市间合作"作为区域发展机制的重要内容,通过产业分工强化城市间的经济合作关系和行为,重点解决城市经济联系不充分、城市职能分工不明确等问题,构建网络化城市布局形态,推进横向错位发展和纵向分工协作的城市群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长三角地区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创新能力发展的影响,通过构建智慧城市建设评价体系,从智慧民生、城市治理、经济发展三个方面建设创建城市创新评价指标。使用Stata计量软件,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对变量卫生机构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绿化覆盖面积、污水处理量、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三产业增加值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第三产业增加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城市创新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城市创新的系数为负,卫生机构数、绿化覆盖面积、污水处理量对城市创新表现不明显。研究表明:长三角地区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创新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长三角区域物流资源网格化管理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晓玲 《物流科技》2010,33(7):27-30
随着物流发展呈现区域层面的融台趋势,很多学者开始关注区域物流合理化问题。虽然实际运作中频频提出协同观念,但是通过整合区域物流资源.进而达到区域物流的资源共享、协同工作等问题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尚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支持。因此。选取长三角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网格化管理理论构建物流资源的管理体系,并结合Arena仿真技术对长三角区域物流资源网格化管理体系进行研究。树立区域一盘棋.以确保长三角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周克 《价值工程》2019,38(13):28-31
本文运用城市流强度模型和中心度模型对2016年长江中游城市群28地级市的对外联系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外向型服务部门的总体发展水平较低,武汉和长沙作为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处于较为优势的地位,但部分功能仍有待提升,而南昌的现代对外服务业发展不尽人意;功能效率相对均衡,部分城市由于劳动力的素质相对较高,因而导致其外向功能效率较好,但较多城市的劳动力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城市流强度与城市经济实力基本一致,而城市流倾向度与经济实力不平衝,各城市经济地位相差很大;城市间的各项中心度两极差异明显,城市联系网络处在相对单一、低层次的状态,且存在较为明显的"核心-半边缘-边缘"结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建立了两套回归模型:无空间相关变量的单向和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有空间相关变量的单向和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比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有:"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内部的确存在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珠三角"区域内部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略大于"长三角"区域,但两者在统计上并没有显著的差别;两个地区都存在经济增长的β收敛,但"珠三角"地区呈现出更强的收敛性;对于影响"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增长的因素,有些相同和不同点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8.
上海世博会后长三角城市群的功能提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上海世博会后,长三角城市群将成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的全球功能活跃于世界经济舞台。由此,长三角城市群地区应从三个方面提升功能:一是核心城市上海的高端国际化功能,二是长三角城市群地区的深度一体化功能,三是长三角城市群向长江下游延伸的空间拓展功能。三个功能的提升互为关联,开拓长三角城市群科学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9.
为在不同层次、不同方面探讨城镇建设用地空间结构的连通特征,在城乡规划与复杂网络交叉领域,以黔江区2013年现状及规划建设用地为基础数据,对城镇建设用地空间结构进行网络模型构建,对比分析两者空间结构连通性差异。主要研究结果为规划后建设用地布局连通性结构稳定性、均衡性明显提高,但空间格局局部仍有不均衡;随着建设用地的扩张,山体、河流、道路等阻隔因素的制约作用增强,组团间连通程度低于内部。研究结果为今后城镇道路交通建设、城市设计、用地功能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规划问题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