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从分配制度看当前利益分配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澄清了长期以来人们对按要素分配理论上的认识误区 ,指出当前实行按要素分配有利于调动各种要素所有者参与生产的积极性 ,能够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 ,从而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在当前市场化改革下实行按要素分配是可行的 ,并说明了实行按要素分配对当前经济生活的现实指导意义 ,提出当前应将按要素分配制度化。  相似文献   

2.
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根据生产要素所有权及生产要素所做贡献的大小参与新价值的分配。它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并不矛盾,马克思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分配实际上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和生产要素在生产中的作用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基础。我国现阶段多元化生产力结构借助多元所有制从根本上决定了我国现阶段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现实,并构成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客观物质基础。生产要素投入者的摄利目标  相似文献   

3.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起点 ,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的一元论 ,承认只有活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源泉。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进步 ,我们应该扩大生产劳动的范畴 ,认为凡是有益社会的劳动都创造价值 ,各种非生产劳动要素虽不是创造价值的要素 ,但却是创造价值的前提、创造使用价值的要素 ,因而现实中生产决定分配的内涵要求我们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的分配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是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按要素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作方式的基本特征与必然要求 ,按要素分配不存在剥削 ,按要素分配并不违反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有着共同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4.
收入分配是一个大众非常关心而又十分敏感的问题,收入分配的状况如何又与收入的分配方式紧密联系。因此,如何把收入分配方式与公平分配目标统一起来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一)在历史上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曾经出现过不同的分配方式,人类社会发展早期的原始社会,实行的是原始公有制,采用的分配方式是平均分配,即在一定的社会范围内按人头大致均分生存必需品。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分配方式是按权分配,即奴隶主和封建主凭借对生产资料(主要是土地)和劳动者人身的占有权,王室、贵族和各级官吏依仗国家授予的世袭特权…  相似文献   

5.
分配公平作为公平正义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而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无疑是实现公平分配的一个重要制度保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指标。政府在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应发挥主导作用。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面临的现实背景市场经济本质上是商品经济,它是一种在确认所有权的前提下,通过价值规律的作用进行资源配置和生产力布局,用价格信号调节社会生产的种类和数量以协调供需关系,按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进行生产和分配。作为一种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和主导的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形态,市场经济不仅有效…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投入到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要素,可以依据其产权参与价值分配,依据其贡献率的大小获得相应收益。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基础是劳动价值论而不是要素价值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承认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合理性有利于调动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和开发各种社会资源,对于正确认识“剥削”问题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分配问题是最政治化和最复杂的经济学课题之一。本文试图以经济学模型分析分配矛盾的历史演绎:首先从资源约束的视角推导出要素的价值模型,证明按要素分配就是按要素的稀缺性分配;以此为基本分析框架,再研究分配矛盾的本质所在,并提出资源稀缺矛盾的传导转换规律;最后运用分析结论探讨了资本主义百年来分配矛盾的历史变迁以及我国生产分配体系的逻辑和特点。  相似文献   

8.
按劳分配有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设想的和现实中的之分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设想的按劳分配与劳动价值论并无直接关系 ,而现实中的按劳分配与劳动价值论则直接相关 ;按要素分配有传统与现代之分 ,传统的按要素分配与劳动价值论是对立的 ,而现代的按要素分配与劳动价值论则是统一的 ;现在所谓的按要素分配都是对分配现象的描述 ,这里的按要素分配实质上都是按劳分配原则的具体实现形式 ,它们之间是内容实质与表现形式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评商品社会下的利息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中国经济生活中利息和利润性质根本不同的现实出发,用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划分的学说和劳动价值学说,重新认识了利息的质和量,揭示利息“是来源于广大存款者和银行职员二者自身以向借款者提供对过去劳动成果的节约劳动形式,共同参与再生产活动所创造的价值。”因此,利息实质是一种类似劳务的费用或收入,不是m分割的一部分。对于一个具有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资格的企业,在其外部,只有其所有者和国家二者有资格和权利参与其m分配(割),其他任何当事人与企业之间都是等值劳动交换者。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资本家具有劳动与剥削双重人性,其占有的m作为货币积累生息,其中含占有再占有雇佣劳动者的节约劳动成果份额。把利息观念建立在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基础上,有助加深对中共十五大报告作出的“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决策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一、知识经济与知识型企业的一般概念 “知识经济”是指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以科学技术为主的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消费)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知识经济在资源配置上以智力资源、无形资产为第一要素。对于自然资源通过知识、智力进行科学、合理、综合、集约的配置,主要不依赖与土地等已经短缺的自然资源的配置。在知识经济中,对智力资源(人才和知识)的占有比工业经济中对稀缺资源(土地和石油)的占有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郭鹏  孙永波  崔清泉 《经济师》2001,(7):106-106,111
知识经济是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以科学技术为主的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知识经济时代是创新时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创新主要是指营销创新,营销创新是企业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明智选择。  相似文献   

12.
一农业生产合作社产品分配关系的前提——农业生产合作社中的生产资料占有关系和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任何一种经济形式中的产品分配关系,都是为生产关系所决定的。马克思曾经指出:“分配的结构完全决定于生产的结构。分配本身就是生产的一种产物,不仅就对象说是如此,因为能分配的只是生产的成果,而且就形式说也是如此,因为参与于生产的一定形式决定着分配的特定形式,即参与于分配时所采取的特定形式。”因此,为了说明我国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生合作社内部的产品分配关系,我们首先要来考察一下这种农业生产合作社中的生产资料占有关系和人们在生产过  相似文献   

13.
对“剥削有功论”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必然涉及我国现阶段的剩余劳动和剥削问题。过去我们对刘少奇“剥削有功论”的批判是完全错误的,当时的资本主义剥削在我国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和进步性,资本家组织生产、发展生产的确有功,剥削对工人阶级也有利,剥削关系不能让资本家个人负责。我们现在引进外来资本主义的剥削,也是必要的、合理的,本国私营经济中存在按资分配和剩余索取,但本质上不是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离开生产力的发展谈消灭剥削,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空想。  相似文献   

14.
论生产力视域下的按要素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长升 《经济问题》2005,(12):11-11,45
按要素分配是指对投入生产过程的各种要素的所有者按市场原则支付报酬。十六大报告提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肯定了按要素分配的积极作用。笔者认为,社会分配更多地与生产力相联系,按要素分配能够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适应现实生产力发展水平,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具有客观性。  相似文献   

15.
王书华  孔祥毅 《金融评论》2010,2(3):104-112
Kuznets提出了关于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倒U型假说,对改革以来我国经济运行中居民收入分配状况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发现,由于经济中显著的二元经济结构,我国金融资源的分布也存在非均衡性:经济发达区域占有较多的金融资源,而经济落后区域的金融资源则相对较少。对数据的分析显示,我国居民的收入分配结构与金融资源分布结构密切相关,占有金融资源较多的发达经济区域,衡量其居民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较低,金融发展对其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性的影响力较弱.而金融资源分布较少的经济欠发达区域基尼系数较高,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对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影响力反而较大。缩小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需要从调节金融资源分布和二元经济结构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本文指出,按股分红既不是按劳分配,也不是按资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分配的一种基本形式.按股分红属剩余产品分配范畴,其分配依据是股权.它是在商品经济发展中,生产逐渐集中的伴随产物.其实质是对生产集中过程中让渡的生产资料所有权的价值补偿.  相似文献   

17.
我国实行的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根据不同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关系,以及这些不同生产要素在财富的生产中所作的贡献产生的一种分配形式。“要素所有权”是生产方式的前提和起点,它决定生产资料和社会成员在各生产部门间的分配,是“按要素分配”原则存在的依据,“要素贡献”是按要素分配原则的最终决定因素。在按要素分配理论中,正确认识“要素所有权”与“要素贡献”两者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是理解按生产要素分配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说明了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价值生产和财富生产有本质的区别,按要素分配并不构成对劳动价值论的否定。分配由所有制决定,而不由价值创造决定,劳动价值论与按要素分配并不存在冲突和矛盾。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由要素所有权决定,不是因为所有的生产要素都创造了价值。按要素分配是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分配方式,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与按要素分配具有兼容性。  相似文献   

19.
“按贡献分配”不是指按要素的边际贡献分配,也不是指按要素对财富创造和价值形成的贡献分配,而是指按要素提供必要生产条件的贡献和对要素投入差异产生的增量财富实现价值贡献分配。两种贡献作用于按要素分配的关系是,按第一种贡献分配是按要素分配的根本依据,即决定按要素分配存在的依据(通过要素所有权作为最终依据的作用体现);按第二种贡献分配则是按要素分配的从属依据,也即调节要素投入差异对财富实现价值影响在分配量实现上的补充性调节依据。  相似文献   

20.
知识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生产是以大量消耗知识为特征,与此相对应,社会财富分配的轴心也由资本转向知识,并由此产生了一种新的分配方式--按知分配。按知分配不同于按劳分配及按生产要素分配,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方式应是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与按知分配并存,而其发展的趋势将是按知分配与按劳分配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