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刑事诉讼法是我国基本的程序法律制度,是司法机关和当事人进行刑事诉讼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程序。学习刑事诉讼法,要了解和掌握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特别是要重点掌握刑事诉讼的管辖、证据以及刑事诉讼活动的基本程序等问题,并能够运用所学理论指导刑事司法实践,以探索进一步健全刑事诉讼法律制度的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科技与法律的相互摩擦推动着司法体制改革的信息化和数字化。但是,由于法律自身的滞后性、科技的前沿性,科技与法律之间的碰撞会产生不可避免的矛盾。利用智能工具对证据种类是否能够进入诉讼程序阶段判定,是我国封闭式的证据分类体系与时代发展之间的不可避免的矛盾。按照事实认定过程中证据收集、提取、保全以及审查判断的纵向发展过程,不同证据准入阶段面临着与法定证据种类制度相冲突以及证据标准、证明标准能否算法化问题。同样,社会中间的资本力量也影响着证据形成过程中的算法权力,自然而然会导致算法权力的异化。为了化解以上出现的矛盾,科学化进行案件事实认定,司法工作者们除了进行“理性主义”的思考外,也要适当进行“经验”上的补充,政法决策层也要对辅助司法的智能技术进行内外管理,以保证司法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彭娅婷  张宁 《当代经济》2007,(7X):44-45
收集证据可以说是整个刑事诉讼活动的基础和核心工作,是判断、认定案件事实的基础。当代世界各主要国家均不同程度的确认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因为各国在客观上均认为刑事诉讼的目的不仅在于惩罚犯罪,也在于保护人权。但我国目前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还存在明显的缺陷与不足,这要求我们适当的借鉴外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有益做法.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相似文献   

4.
彭娅婷  张宁 《当代经济》2007,(14):44-45
收集证据可以说是整个刑事诉讼活动的基础和核心工作,是判断、认定案件事实的基础.当代世界各主要国家均不同程度的确认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因为各国在客观上均认为刑事诉讼的目的不仅在于惩罚犯罪,也在于保护人权.但我国目前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还存在明显的缺陷与不足,这要求我们适当的借鉴外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有益做法,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我国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研究侧重于刑事诉讼方面,但从近年各国的立法实践和司法实务来看,民事诉讼领域也存在非法证据,而对民事诉讼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二者在一些制度方面有相同之处,但其在非法取证手段,证据排除范围等许多方面存在不同.  相似文献   

6.
未决羁押制度是各国刑事诉讼活动中普遍适用的剥夺刑事被追诉人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其具体是指有关刑事追诉机关在法院终局判决之前对被追诉人按照刑事诉讼法律相关规定予以羁押的刑事诉讼活动。无论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均从保障被追诉人人权角度出发广泛建立了未决羁押制度,以期通过严格的法律程序防止羁押权滥用与保障被追诉人人身自由。然而中国迄今为止没有较完整意又上的未决羁押制度,而且出现了羁押权行使没有独立的司法审查机制介入等问题。因此确有必要对中国的未决羁押制度进行完善,从而实现刑事诉讼程序意义上的保障人权。  相似文献   

7.
赵彦 《经济师》2003,(1):68-68,76
作为对反倾销法律制度的完善 ,反倾销司法审查制度的体系架构必须科学而缜密。文章以WTO反倾销协议为原则依据 ,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反倾销司法审查的法律规定和实践经验 ,就诉讼主体、管辖及其权限、受案范围等审查核心构件 ,对反倾销司法审查制度体系进行逐一架构。  相似文献   

8.
黎亚薇 《经济师》2006,(9):67-69
我国刑事诉讼法律原则体系中所包含的内容与国际刑事诉讼通行的原则有比较大的差距,因此在我国刑事诉讼修改与完善的过程中,如何设定我国刑事诉讼法律原则体系,并使之符合诉讼活动内在的要求和国际刑事司法准则,是我们所必须加以解决的。文章针对我国现有刑事诉讼法律原则的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民事诉讼法与刑事诉讼法是两个基本的司法程序法律制度,是司法机关和当事人进行民事诉讼、刑事诉讼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程序。通过学习,既要了解和掌握两大诉讼法各自的基本制度、基本原则,各自程序中所特有的内容,又要了解和掌握两大诉讼法的共同之处,特别是要重点掌握诉讼的管辖问题、证据问题以及两大诉讼活动的基本程序问题等。  相似文献   

10.
毕献星 《时代经贸》2007,(5Z):20-20,22
无罪推定原则作为现代刑事诉讼的基石,已经被写入联合国人权和刑事司法文件以及世界许多国家的宪法性法律。无罪推定原则的确立,标志着现代法治国家刑事司法民主化、科学化的价值取向,它不仅仅是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一项基础性原则,更彰显着一个国家民主、法治、文明的程度。疑罪从轻是指法院在罪与非罪之间犹豫时,出于种种考虑认定被告人构成犯罪但从轻量刑。二者对我国法治建设都有重大意义。本文首先分别分析了无罪推定与疑罪从轻的含义,然后比较了二者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理顺了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民事诉讼法与刑事诉讼法是两个基本的程序法律制度,是司法机关和当事人进行民事诉讼、刑事诉讼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程序。通过学习,既要了解和掌握两大诉讼法各自的一些基本制度、基本原则,各自程序中所特有的内容,又要了解和掌握两大诉讼法的共同之处,特别是要重点掌握诉讼的管辖问题、证据问题以及两大诉讼活动的基本程序问题等。  相似文献   

12.
疑罪从无原则又称“有利被告原则”,是无罪推定原则派生出来的又一个原则。由于现有证据既不能认定被追诉的被告人有罪,又不能完全排除被追诉人的被告人无罪,根据无罪推定原则,从诉讼程序和实体法律上推定被追诉的被告人无罪,从而终结诉讼行为的法律原则。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8条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被明确列为八项证据之一,虽然并没有将其称之为口供,但第53条又明文规定:"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由此可以的出去在我国的刑事诉讼语境中,口供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就与犯罪事实有关的情况向办案人员所作的供述和辩解.进一步还可以详细的将口供分为书面和口头两种形式,书面口供主要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诉讼阶段亲自书写的供述,而口头口供主要是指办案人员根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就有关犯罪事实所作的供述或辩解以及针对办案人员的提问所作的讯问笔录和录音录像资料等.另外,从内容上口供还可以分为有利口供和不利口供.而口供制度是指法律规定的关于口供的概念、作用、收集程序、审查判断以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口供时所享有的基本权利上的原则、规则和具体制度的总称.  相似文献   

14.
司法权威是指具备比较深厚的法律知识功底和精湛的法律推理能力的法官依据权威性法律规则、法律原则以及正义原则和证据事实,在权威性的程序保障下所作出的权威性裁判。西方法治国家司法权威确立过程也是西方法治化的过程。中国的司法权威的树立的过程也是中国法治化的过程。司法权威的树立需要很多具体的条件,包括:独立的司法权、终局性裁判权、司法审查权、司法公正、法官具有魅力型权威、藐视法庭制裁权、裁判执行等。  相似文献   

15.
对于侵犯财产类犯罪来说,数额认定是区分罪与非罪的关键。在反窃电实践中,窃电价值认定问题是困扰电力部门和公安、司法机关的难题之一,它涉及与窃电有关的证据的收集、审查、判断和认定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没有公开则无所谓正义,证据制度作为刑事诉讼的核心制度当然也不例外。证据公开主要表现在以公开的方式、方法进行收集证据、证据开示、公开举证、质证三个方面。对此予以理性分析是我国程序再铸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刘俊敏 《经济师》2004,(5):66-67
司法审查制度是现代法治国家普遍设立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 ,WTO《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协议 )确立了司法审查的原则。为了与世界知识产权规则接轨 ,我国立法部门先后对三部主要知识产权法———《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做了较大幅度的修改 ,其中最显著的莫过于在知识产权法上司法审查制度的确立。文章针对专利法上的司法审查问题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包运成 《经济师》2008,(11):89-90
反倾销司法审查制度是防止反倾销权滥用的一种制度,中国现有的反倾销司法审查制度,既有与WTO规则相一致的地方,也存在不足。目前,中国应对照wto的相关规定,并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提高反倾销司法审查的法律层次和效力,扩大反倾销司法审查的范围,确定反倾销司法审查标准,明确具体诉讼时限。  相似文献   

19.
证据制度是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不论是在民事诉讼立法中,还是在民事审判实践中,或者是在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中,都给予了应有的关注。证据问题是法官审理案件的核心问题,也是决定当事人胜诉败诉的根本问题。而举证责任问题历来都是诉讼法学界和司法实践中争执的焦点,而证据的提出有当事人举证和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两种方式。对二者关系的正确理解,有助于发挥诉讼当事人的举证积极性,有利于诉讼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平等保护,在发挥当事人在举证问题上主导作用的同时,不否认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  相似文献   

20.
崔立峰 《经济师》2008,(4):73-74
文章分四部分,首先分析了非法证据的定义,非法证据是指在刑事诉讼中,享有调查取证权的侦查人员违反有关法律规定,以违法的方式取得证据材料;其次分析了我国的立法现状;再次探讨了国外有关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相关理论;最后提出了完善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