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保险公司利润操纵的十大手段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旭华 《财会月刊》2005,(12):28-29
利润操纵是企业盈余管理的一种微端表现,是滥用盈余管理手段的结果。目前,许多保险公司(简称“公司”,下同)存在着不良的利润操纵行为,其手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一直是人们瞩目的焦点。虽然在合理范围内的盈余管理可以减少企业的经营风险,均衡年度收益,增强公司经营的稳定性等,有利于进一步激励管理者的创新能力。但因盈余管理有悖于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有悖于会计信息的中立性,会使会计信息失去公允性、可靠性和可比性,从而误导投资者并影响证券市场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过度的盈余管理是有害的,因此必须积极防止其滥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象比较普遍,更为突出是滥用盈余管理进行利润操纵。利润操纵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企业管理当局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追求的目标和行为动机的不一致。另外,从会计角度看,利润操纵的存在与现行会计所采用的原则与方法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4.
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盈余管理是目前国内外会计学界广泛研究的热门课题。PaulM.Hyaly和JamesM.Wahlen认为盈余管理是“发生在管理当局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和通过规划交易以变更财务报告时,旨在误导那些以公司的经济业绩为基础的利益关系人的决策或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为基础的契约的后果”。盈余管理的动机和手段很复杂,我国企业或上市公司在IPO、配股、避免摘牌时有着强烈的盈余管理动机,存在着大量的盈余管理行为,并出现了滥用盈余管理的作法。  相似文献   

5.
盈余管理作为财务揭示的热点问题,自 20世纪 80年代始受到西方实证会计学者的广为关注。在我国,由于股份有限公司的大量涌现,国有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才引起重视,并成为财务会计的新课题之一。本文笔者试从盈余管理行为动机的分析入手,进而探究盈余管理的行为约束机制,以期盈余管理理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一、盈余管理的涵义及行为动机   盈余管理是管理当局为实现公司效用或市场价值的最大化,合理运用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变更等手段,从而有目的地调节公司盈余水平的一种行为。公司盈余管理的行为动机指“管理当局为实现公司…  相似文献   

6.
牟海燕 《活力》2011,(6):152-152
伴随着资本流动的全球化。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我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盈余管理现象。这样必然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影响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如何将盈余管理限定在合理的范围内已成为广大投资者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现结合我国当前的经济背景和资本市场制度,就如何规范上市公司滥用会计政策变更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提出了几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企业盈余管理的重新审视——基于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盈余管理是企业在享有选择会计政策和变更会计估计的自由时,选择使其效用最大化政策的一种行为。本文从盈余管理的动因出发,结合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重新审视了新准则下盈余管理的会计行为与非会计行为,分析了新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的限制及可利用的操纵空间,以期为管理当局、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监管部门等会计信息使用者正确认识企业的盈余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盈余管理的实质是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博弈行为,本文基于博弈分析视角,提出规范企业盈余管理的治理对策,明确对待盈余管理的态度,应该是倡导和保护合理性盈余管理行为,打击和消灭利润操纵而导致信息失真和会计欺诈行为的投机性盈余管理行为,以维护会计诚信和财务秩序。一、企业盈余管理博弈分析  相似文献   

9.
盈余管理在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中普遍存在,给市场经济的运行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管理者更加倾向于通过盈余管理来改变公司的经营业绩、投资者的预期等方面的内容。因而,对盈余管理动机的探析,对防止上市公司滥用盈余管理十分必要。本文通过对盈余管理动机的分析研究,针对过度的盈余管理行为产生的影响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从根本上控制并改进盈余管理信息失真的情况,使报表的使用者可以更清楚的了解企业真正的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企业伦理引入盈余管理行为分析框架,认为盈余管理行为是企业的理财行为,更多的涉及到企业的理财道德;文章运用企业伦理的原则评价盈余管理行为,并剖析了过度盈余管理行为的伦理道德根源;认为相关者利益、企业利益与伦理道德是一致的,盈余管理使企业违背了伦理道德,其不能使个人利益和企业利益最大化。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可能能够促进企业短期利润的提高,但最终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从寻租经济学的角度看,盈余管理可以分为寻利性盈余管理和寻租性盈余管理两大类。寻利性盈余管理是正的管理行为,会激发管理者的生产性寻利行为;寻租性的盈余管理行为零的盈余管理行为具有会计后果;而利润操纵则是一种纯粹的寻租行为,是一种对社会资源的负和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12.
企业在会计核算、管理中的盈余管理行为与利润操纵行为有很大的不同,合法、适度的盈余管理能够为企业带来正面效应,是企业不断走向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13.
盈余管理(EarningsManagement)指的是企业管理人员利用会计政策的选择获得利益的最大化,实现企业市场价值的行为。它通常应用在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及有关财务会计法规等方面。到目前为止,我国的一些盈余管理行为已经对证券市场产生了~些不利影响,我们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抑制不良盈余管理行为的发生。本文通过分析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及采取的方式,来探讨控制盈余管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论盈余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盈余管理是指当企业的管理人员有选择会计政策的自由时,他们必定会选择使其自身效用最大化或使企业的市场价值最大化这样一种行为。盈余管理在有些地方也被译成利润操纵,但我认为盈余管理更为中性,也更符合本对这种行为的态度,盈余管理也不同于会计造假。会计造假是一种蓄意欺骗行为,而盈余管理则是一种合法行为。在因为如此,盈余管理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已成为各公司财务经理们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盈余管理问题也成为了当代西方尤其是美国实证会计研究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人寿、中国人保和中国平安的相继上市,对保险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的研究也日益受到瞩目。盈余管理行为是一把“双刃剑”,在合理范围内的盈余管理可以减少企业的经营风险。本文分析了保险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六大动机,并且对于保险公司的不当盈余管理,提出完善保险企业会计准则、设计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大监管力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会计盈余是会计工作对外提供的最重要的信息,它不仅是企业签订契约的基础,也是评价契约履行情况的重要依据。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企业通常会对会计盈余的生成和披露进行管理,即通过盈余管理达到避免税收管制、避免债务违约、获取最大报酬等目的。盈余管理有合理的盈余管理和不合理的盈余管理,应区别对待并加以规范引导,但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易与利润操纵相混淆。本文通过辨析我国企业盈余管理与利润操纵的不同之处,使企业和投资者能够正确认识目前广泛存在的盈余管理。对于利润操纵应严厉惩罚,而对盈余管理则应区别合理与不合理,并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加以引导和规范。  相似文献   

17.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当局为了误导其他会计信息使用对企业经营业绩的理解或影响那些基于会计数据的契约的结果,在编报财务报告和“构造”交易事项以改变财务报告时做出判断和会计选择的过程。它与会计造假不同,会计造假是一种蓄意欺骗行为,而盈余管理则是一种合法行为。  相似文献   

18.
盈余管理这一问题存在已久,过度盈余管理给信息使用者带来极大不便。尤其是上市企业过度盈余管理,有碍于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通过盈余质量分析可以有效的识破企业的部分盈余管理行为,对企业盈余"去伪存真"。对于保持企业所有者、投资者的利益,甚至是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桂明晖 《四川会计》2003,(10):22-23
盈余管理的本质是一种利润操纵,但它同一般意义的利润操纵有所区别。利润操纵是通过违规违法的手段弄虚作假,人为地虚增虚减利润。而盈余管理则在公认会计原则的约束下,选择最有利的会计政策,在职业判断中规划交易,使得企业的经营行为既符合企业的利益又符合公认的会计准则。盈余管理首先可以通过调节企业的收益来帮助企业合法合理地避税。其次,在合理范围内谨慎的盈余管理可以减少企业的经营风险,以维护企业和其他利益关联者的利益。然而,现代公司制企业是以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为基础的,上市公司的股东可能并不参与日常经营管理,真正掌握…  相似文献   

20.
企业盈余管理是指企业合理利用会计政策选择能够达到管理者目的、影响企业盈余的会计政策或财务手段,来达到调控企业报表利润的管理行为。一、盈余管理的方式企业进行盈余管理,总的来说有以下四种方式:(一)甩包袱,也称除垢法。当经营者发生变更或企业发生体制变化时,往往会将以前年度遗留的问题全部处理掉,甚至将未来的成本提前预提,使企业当期产生巨额亏损,将潜在的盈利能力留给以后年度。(二)利润最大化。利用各种手段做大报表利润。这是企业盈余管理中最常见的方式。(三)利润最小化。企业为了避税或减少政治成本时,会采用这种方法。(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