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深入,大量的外资进入中国,外资的进入一方面缓解了中国经济建设的资金不足问题,促进了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加速了国际产业向中国的转移。伴随着国际产业的转移,大量的污染产业也转移到国内,因此有必要从经济学的视角分析污染产业跨国转移的原因以及对中国贸易环境的影响,以便制定相应的措施减少污染产业向中国的转移。  相似文献   

2.
污染密集产业转移原因的经济学分析及防范措施建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许水平  赵兴 《经济论坛》2004,(21):34-36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在引进外资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大量的外资投入我国不同的产业,这为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发达国家的许多污染密集产业也大量向我国转移,对我国的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不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根据国际产业转移的规则和发展方向,中国制造业顺应国际产业转移趋势,产业结构水平得以提升,经济快速发展。但是,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产业转移的实施效果,如污染密集型产业对我国环境的严重污染。以国际产业转移理论为基础,着力分析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及其对中国经济转型的作用,并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污染随着污染产业转移改变传播路径,并对转入地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文章构建区域动态产业集聚指数对污染产业在中国的转移路径以及转移量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污染产业相对转移趋势明显,尚未发生大规模绝对转移,总体上遵循从东部发达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路径,东部处于净转出状态。建立区域污染物的因素分解模型,间接研究产业转移过程中的环境效应,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地区污染产业的转移有利于区域环境的改善,中西部地区大量承接污染产业,且多处于产业增长状态,污染产业转移大大增加了地区环境污染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初,日本掀起了对华投资的热潮,制造业的生产据点向中国大量转移,且制造业的移师带动日本的其他边际产业依次向中国转移。此轮日本对华投资虽然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和销售比率有所扩大,但是,从根本上讲此轮日本对华投资仍然摆脱不了“边际产业”依次向中国转移的“嫌疑”,那么作为引资的中国为了更合理地引进外资、利用外资,放大外资  相似文献   

6.
金融危机以来在内外环境大变化的情况下,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也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出现外商直接投资向中西部转移的迹象.中西部地区应抓住机遇,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借鉴东南沿海省份及国外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的路径,承接好国际、国内产业转移,调整结构,抢占市场.采取正确引导外商投资的措施,鼓励外资进入中西部地区的优势行业的同时,从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和现实国情、省情出发,寻找中西部省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制约因素与突破路径,努力实现超越传统的代工和低端引进外资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胡星 《经济经纬》2004,(5):22-24
新一轮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呈现出的一大特点是国际产业大规模向中国转移。中国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方面既有优势也有劣势。东中西部应抓住机遇,发挥不同优势,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推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西部大开发的进行,进入中西部地区的外资逐渐增多,许多被东部地区拒绝接受的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形成工业产值“东迁”,工业污染“西移”,给当地带来了一定的生产污染,给本来就脆弱的西部生态环境增加了新的负担。基于这样的现实,本文从引进外资和跨国污染转移的角度出发,对比分析东、西部差异,指出外商直接投资与污染产业在东西部的转移规律,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FDI对中国流通产业安全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流通产业全面开放和外资大量进入的背景下,流通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其产业安全发展对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在系统分析外资进入流通产业对于产业控制力、竞争力和发展力可能带来负面影响的基础上,结合流通产业的发展现状,分别从政府与企业层面,就维护中国流通产业安全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东、西部地区污染密集产业转移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西部大开发的进行,进入中西部地区的外资逐渐增多,许多被东部地区拒绝接受的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形成工业产值"东迁",工业污染"西移",给当地带来了一定的生产污染,给本来就脆弱的西部生态环境增加了新的负担.基于这样的现实,本文从引进外资和跨国污染转移的角度出发,对比分析东、西部差异,指出外商直接投资与污染产业在东西部的转移规律,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地处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大省江苏,近年已成为吸引国际资本的强力磁场。统计显示,江苏省协议外资规模已连续3年居全国第一位。目前,该省协议外资已占全国总数的23%,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实际到账外资占全国总数的19%,列第二位。外资已成为江苏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劲引擎。眼下,国际资本和产业正大举向长江三角洲转移,经济实力雄厚、产业基础优良、投资环境完善的江苏备受亲睐,外商纷至沓来。眼下,江苏已成为中国利  相似文献   

12.
以2001—2010年中国969个城市为研究对象,用2006—2010年数据探讨环境管制是否有效抑制外资进入与污染排放。结果发现:(1)FDI能带给中国经济成长的同时,也带来环境污染,"污染避难所假说"成立。(2)人均GDP与环境污染存在倒U型的"库兹涅茨曲线"。(3)产业结构会加剧污染的产生。(4)当地工业总产值过高,使得污染严重,会使得外资转移到西部与中部低GDP区继续去污染。环境管制虽抑制了FDI进入投资,却无法使污染达到减少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瞿忠琼  欧名豪  厉伟 《经济地理》2007,27(5):730-732,746
产业国际转移是指发生在国家之间的产业转移,即产业由某些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些国家或地区的现象。从理论上讲,产业国际间转移呈现出一定的梯度性规律。然而,自从中国日益向世界工厂的角色转变之后,由于中国劳动力二元结构特征的存在使得这一从中国向产业低梯度国家的产业国际转移进程受到了很大阻碍。在这种情况下,理应采取各种措施与原有准备承接产业转移的低梯度国家处理好政治经济关系。文章首先介绍了国际产业转移的梯度效应,分析了劳动力二元结构下的国际产业转移障碍,即发生在中国的国际产业转移阻断现象,据此提出了中国对外贸易应注意的战略性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4.
我国医药制造企业尽管在大量的外资进入以后生产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创新能力还不高,对技术外溢吸收的能力有限.本文先对技术外溢的理论研究进行了介绍,然后分析了我国医药产业技术低外溢的原因,最终给出了在外资研发分工大量向中国转移背景下的建议.本文认为技术和人才储备的积累是提高技术外溢吸收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从国家经济安全的基本内涵、中国利用外资是否过度、外资是向中国转移了先进技术还是造成中国的核心技术缺乏症、外资流入是否造成国际收支风险及外资是否产生了产业控制风险等五个方面对近年来国内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分析。  相似文献   

16.
CAFTA框架下中国与东盟引资竞争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全球国际直接投资蓬勃增长。随着大量外资流向亚洲新兴发展国家,CAFTA的引资效应也吸引了大量外资进入,这种情况可能会对中国与东盟(区内两个最大引资经济体)引资竞争产生影响。文章比较了中国与东盟的对外引资现状和特点,结合全球FDI趋势和CAFTA对外引资效应,探讨中国与东盟的对外引资竞争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外资并购环境下的中国商业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世后,并购成为外资商业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主要途径。文章分析了并购取代新建成为国际商业资本进入中国市场主流方式的原因,研究了商业外资并购的主要对象及并购方式,提出通过流通业的重新整合、弱化外资弥补商业资本缺口的观念,强化择优引资意识,推进流通产业的国际化,加强流通模式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手段来应对外资并购。  相似文献   

18.
在政治经济学国际价值模型框架里,非垄断条件和垄断条件下国际贸易所引致的国际产业转移的机理是不同的,前者的核心在于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而后者更多的是国际垄断因素控制的结果。在发达国家向不发达国家进行的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存在着产业转出国和承接国截然不同的产业转移效应,即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国际转移效应、生命周期型产业国际转移效应、能源和污染密集型产业国际转移效应和价值链垂直转移效应。  相似文献   

19.
伴随高速经济发展而来的环境恶化、资源耗竭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不但降低了当代人的生活水平,而且也削弱了后代人生存发展的能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可持续理论,是过度使用环境,遭到环境报复以后,人们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而得出的经验总结。近年来,国内掀起了一波污染密集产业由东部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的产业转移浪潮。一方面,污染密集产业转移的承接地需要通过承接产业以带动地区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正视污染密集产业进入带来的环境等负面效应。文章从污染密集产业承接地的角度,基于环境与经济运行的物质平衡系统,结合环境容量约束来分析污染密集产业转移承接地的环境效应,并提出承接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三条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20.
开放条件下中国零售流通产业安全评价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零售产业开放后,外资通过向中国输出技术、资金和管理等资源在优化产业生存与发展环境,以及提高流通产业整体竞争力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对零售流通业的产业控制力和持续向好发展构成一定的威胁。本文以中国零售市场开放后1999—2009年的数据为基础,从产业生存发展环境、产业国际竞争力和产业控制力三个方面构建了零售流通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开放后的中国零售流通产业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分析,发现零售流通业在开放后虽然产业生存与发展环境得到了优化,整体竞争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对产业的控制力在减弱。总体看来外资进入后零售流通产业的安全性尚可,但由于安全评价值的走向趋势并不明朗,需要保持警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