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个人口超过北美、欧洲和日本总和的国家.中国持续25年的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历史奇迹。任何经济体系处于高速增长时期,都会发生不均衡问题。没有不均衡就没有发展。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均衡应当能够自动得到调整,中长期会趋向均衡。但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一些年里,形成了非常独特的非均衡形态,不仅持续时间很长,而且影响范围极广,提高了发展成本,降低了增长效益,限制了未来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全球经济背景下,世界经济非均衡发展趋势明显,我国国内经济发展也同样面临着较为突出的非均衡发展问题.主要体现在区域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经济的持续增长与地区间差距不断扩大.中国当前正面临着从非均衡发展模式向均衡发展模式的经济发展战略转变时期.本文重点探讨有关空间经济视角下地区非均衡发展问题的形成因素和空间经济模型,结合基础或创新拓展的空间经济理论模型,全面探讨了我国地区非均衡发展的动因、机制和趋势.  相似文献   

3.
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 ,幅员辽阔 ,资源丰富 ,但各区域间的人口、资源等经济发展要素的分布十分不均衡 ,因而 ,采取何种适宜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对中国经济的增长至关重要。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史 ,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在不同阶段选择均衡或非均衡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历史。认识到均衡与非均衡这两种区域经济的发展战略 ,在现阶段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4.
《海外经济评论》2006,(13):12-13
中国全国人大会议3月14日闭幕,通过了总理温家宝的政府工作报告和未来五年的发展计划。其中,中国今年的GDP增长速度预定在8%,未来五年的平均增幅为7.5%。与过去多年两位数增长速度相比,这是很大幅度的减速。这意味着,中国政府已经调整了发展战略,那就是适当抑制速度,求得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发展对世界经济体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在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进程中获得了发展,中国的发展反过来又对世界经济体系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论述了中国发展对世界市场价格、世界产业、世界市场竞争、国际综合国力竞争、世界经济增长、世界经济均衡、全球多边贸易、世界经济运行等诸多体系的影响,力图通过剖析中国发展对世界经济体系的影响,探讨中国发展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玉新  张建卫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10):101-108
企业家作为推动中国社会转型和经济繁荣的主体性力量之一,其均衡发展不仅与提高个人幸福指数和工作-生活质量显著相关,还与企业持续发展和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紧密相关,而且与提升组织、社区和社会的总体幸福水平不无关系。但是,企业家的发展失衡则会给个体、家庭、组织和社会带来十分显著的消极影响。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当前中国企业家群体表现出了成功与幸福失衡、工作与家庭冲突的明显趋向。在积极心理学理论架构的引导下,基于价值观体系失序与物质主义倾向的视角探索了企业家发展失衡背后的深层机理,提炼出了企业家价值观体系的核心要素并构建了企业家均衡发展理论模型,从驾驭成功与幸福、平衡工作与家庭、塑造积极心理品质和动机内化等角度提出了企业家均衡发展的理论路径。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内外均衡的环境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世界经济与贸易衰退情况下,中国经济近二年仍具有一定发展空间和潜力,这是注意运用政策建立抗风险传导机制的努力结果,在原有经验基础上,克服困难与不足,提出新的任务及确立内外均衡的措施十分重要,必须对体制与制度改革加以更多关注,予生产力以内生变量的考虑。  相似文献   

8.
浅析中国区域非均衡发展和均衡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改革开放到20世纪末,中国在区域非均发展战略指导下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央在政策上向东部沿海地区倾斜,使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社会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21世纪初,随着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战略的推行,中国正在向区域均衡发展战略转型,这将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的30年,中国经济实现了第一次腾飞。现在,中国经济要实现“二次腾飞”,就必须告别失衡增长,逐步走向均衡发展,构建经济一政治一社会—文化“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即:以经济发展为主线,政治体制改革为保障,社会整体发展为目标,先进文化为基础。以城镇化为载体,以现代产业体系为支撑,探索可持续的发展路径,构建新型的经济、政治、社会与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0.
罗黎平 《改革》2015,(2):91-97
改变我国发展失衡的状况,应推动并实施以深化改革为主线的再均衡国策,通过供需双调,实现宏观经济的内外再均衡。通过重塑区域发展格局和推进全国市场一体化建设,实现中观层面的区域再均衡。通过构建新型二元激励结构体系和激活民营经济活力,实现微观主体的动力再均衡。在这种再均衡国策下,县域经济在总体战略谋划上,应积极推动概念经济的转型和升级;产业发展应注重市场化导向、要素积累及本地根植性;空间发展应重视区域定位调整与内部"三生"空间优化;改革创新应重点抓好区县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