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从社会网络算法出发,使用Louvain算法构建机构投资者网络,提取机构投资者网络团体,实证研究了机构投资者抱团行为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抱团持股显著提高了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水平。机构投资者抱团通过增强其“用手投票”和集体“用脚投票”的能力迫使公司发放红利,还会通过“信号理论”吸引外部资金,缓解上市公司融资约束,促进股利发放;此现象在代理成本大的公司更明显,两权分离率起到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金融中介理论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券商佣金的性质,指出中国券商的经纪业务实质上是对其“会员资格”权利的一种租赁活动,所收取的费用是租赁费。经纪人制度的推出使券商收入成为租赁费用与佣金的混合体。在浮动佣金制度下,券商应认清佣金收入的性质,更多地承担其金融中介的职能,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下佣金的增长。  相似文献   

3.
“资本总是要说话的”,在现代企业里,最终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资本。对于上市公司,资本说话的主要方式是“用脚投票”;对于非上市公司,资本说话的方式是董事会和股东会。我国农村信用社,从面上看,虽然建立了理事会、监事会、社员代表大会制度(以下称“三会”),在部分机构实行了理、监事会和经营班子分设,实现了决策、监督、执行三权分立,但始终没有解决最根本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资本市场已经进入一个危机四起的阶段,从上市公司、券商、中介机构到投资者都存在严重的诚信危机”,金融领域著名学者吴晓求对中国资本市场如此评价道。  相似文献   

5.
王丹  孙鲲鹏  高皓 《金融研究》2020,485(11):188-206
本文研究了投资者 “股吧”讨论这种“用嘴投票”机制能否发挥治理作用进而促进管理层进行自愿性业绩预告。用上市公司股吧中的发帖量、阅读量和评论量来衡量投资者“用嘴投票”的参与程度,研究发现投资者“用嘴投票”参与度越高,管理层进行盈余预测自愿性披露的概率越大,且更愿意及时披露业绩下滑等坏消息。进一步研究发现,投资者“用嘴投票”是通过对股价产生影响、引发监管层关注和招致媒体报道这三个渠道对管理层产生预警进而发挥治理作用。且这一治理机制在管理层受到互联网信息影响可能性越大、公司中小股东户数越多以及论坛的讨论内容越负面时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我国券商问题的根源与治理:一个分析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券商问题的表象入手,通过成本一收益框架分析发现,“问题”券商的本质特征是违法收益“私人化”与违法成本的“社会化”存在错位,因此股权结构调整优化等公司治理手段失效。券商问题的解决既要对券商以及利益相关人的有效约束,又要切断违法利益相关人对“政府埋单”的预期,使违法成本从“社会化”向“私人化”转变。  相似文献   

7.
王丹  孙鲲鹏  高皓 《金融研究》2015,485(11):188-206
本文研究了投资者 “股吧”讨论这种“用嘴投票”机制能否发挥治理作用进而促进管理层进行自愿性业绩预告。用上市公司股吧中的发帖量、阅读量和评论量来衡量投资者“用嘴投票”的参与程度,研究发现投资者“用嘴投票”参与度越高,管理层进行盈余预测自愿性披露的概率越大,且更愿意及时披露业绩下滑等坏消息。进一步研究发现,投资者“用嘴投票”是通过对股价产生影响、引发监管层关注和招致媒体报道这三个渠道对管理层产生预警进而发挥治理作用。且这一治理机制在管理层受到互联网信息影响可能性越大、公司中小股东户数越多以及论坛的讨论内容越负面时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券商借壳上市何以因噎废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券商借壳上市遭遇卡壳,本是意料中事。但导致卡壳的原因不是无“爱”可求,也不是“求亲”失败,而是来自证监会的棒打鸳鸯,这就有点奇怪了。如果说,在股改以及券商整治之前,证监会对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券商借壳上市冷若冰霜,那还不难理解。但在券商规范化治理据说已经取得重大成果、并且经过股改之后的上市公司已经进入全流通时代的今天,券商借壳上市还要看“家长”的脸色,这就未免让人有点匪夷所思了。毫无疑问,证监会收紧券商借壳上市的口子,并不是没有一定的理由。其中最大的理由就是券商借壳上市有猫腻,最令人不能容忍的猫腻就…  相似文献   

9.
李继娟 《新理财》2010,(5):73-75
梳理A股上市公司流动资产占总资产比率居高位的至少有四种情况:一是包括银行、保险及券商等在内的金融企业,二是具有“类金融”特点的房地产公司,三是传统行业中的“轻资产”型公司,四是刚刚成功运作IPO的上市公司。不同的资产结构,管理层面临不同的经营问题,比如严格资金流转与审批制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2009—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对ESG表现与组织韧性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发现:ESG表现可以助力企业构建组织韧性,并且机构投资者在其中起到中介作用。其中,长期主义型机构投资者通过“用手投票”“信息传递”“稳健资本”等方式助力ESG表现构建组织韧性,其影响大于短期主义型机构投资者。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与国有控股企业相比,非国有控股企业ESG表现对组织韧性的促进作用更强;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ESG表现对组织韧性的促进作用更强。研究结果对促进企业关注自身ESG表现,构建组织韧性,推动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