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产品市场竞争治理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CEO变更视角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蒋荣  陈丽蓉 《经济科学》2007,(2):102-111
产品市场竞争作为公司治理机制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对公司高管是否存在治理效应一直备受各界关注。本文运用Logit回归方法,以2000-2004年中国上市公司的CEO变更为视角,对产品市场竞争的治理效应进行了经验研究。研究表明:(1)总体上,CEO变更与HHI之间的负相关不显著,但低竞争行业下,CEO变更与HHI显著负相关;(2)高竞争行业下,CEO变更对经过行业调整的业绩的敏感性高于对公司业绩的敏感性;(3)中国产品市场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对CEO的监督,低竞争行业还有很大的市场化空间。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盛润股份"连续十五年获得非标准审计意见为例,分析了"非标"意见未能发挥公司治理功能的制度根源.研究发现,独立审计之所以没能发挥治理功能,是因为审计师出具的"非标"意见未给公司及其内部人带来显著成本,而这又与市场价格机制和公司股权结构上的问题以及有效的监管和法律诉讼机制的缺失有关.本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证券市场上独立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功能及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以A股公司为样本,以非标准审计意见作为审计治理效应的代理变量,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前后外部审计对大股东"掏空"治理效应的变化。研究发现,在股权分置改革前,大股东"掏空"与非标准审计意见显著正相关,外部审计对大股东"掏空"具有揭示和抑制作用;但在股权分置改革后,外部审计对大股东"掏空"的揭示和抑制作用下降。审计治理效应发生变化的原因在于,股权分置改革后大股东为了顺利套现,存在购买审计意见的强烈动机,这一动机对审计意见的影响显著降低了外部审计的治理效应。  相似文献   

4.
从关系契约与制度环境的互动视角,考察关系型交易和制度环境及其交互作用对企业外部审计需求和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更依赖关系型交易的企业更"偏好"聘请本地小所进行审计,而且审计费用更低,但随着制度环境的改善,这种"偏好"会显著减弱;进一步控制内生性问题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文章进一步丰富了以关系型交易为主要特征的转型经济社会中的外部审计需求和审计收费的文献,也为理解外部审计的公司治理效应及传导机制提供了增量信息。  相似文献   

5.
审计重要性水平、事务所规模与审计意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以财务重述公司为样本,探讨了审计重要性水平、事务所规模与审计意见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重要性水平影响审计意见的类型,超过重要性水平的错误更容易被出具非标意见;不同规模的事务所对重要性水平的执行标准是有差异的,规模大的事务所对超过重要性水平的错误更加敏感,"大所"在执行审计业务时,时超过重要性水平的错误报表更容易出具非标意见.研究结论支持"大所"出具的审计意见更严格、审计服务质量更高这一论断.  相似文献   

6.
作为外部监督环境的一个重要成分,外部审计也是公司治理机制特别是外部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投资者为核心的公司利益相关者对外部审计,尤其是对审计师或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以及其中所表述的审计意见的关注和重视由来已久,本文主要基于国外的相关研究和中国股市及上市公司的特征,依据2000-2003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从多个角度对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告的审计意见类型进行比较研究,初步考察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分布和行业差异以及非标准审计意见与年报披露迟滞、未预期盈利、年报预约披露、会计师事务所更迭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主要考察了作为内部治理机制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外部治理机制的外部审计制度对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利益侵占行为的制约作用。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质量高的公司有助于抑制控股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并且随着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公司聘请高质量外部审计师的动机越大。研究还发现公司选择高质量外部审计师的概率越大,控股股东的侵占行为越小。说明无论是内部控制制度,还是外部审计监督制度,均具有一定的治理效应。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审计质量的视角,以2008~2010年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不同产权性质下外部审计的治理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低质量审计样本与高质量审计样本相比,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降低会显著增加经理人代理成本,这说明外部审计具有治理效应,高质量的外部审计能缓解经理人代理冲突;进一步区分国有和非国有上市公司后发现,在国有上市公司样本中,高质量外部审计发挥的治理效应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2006~2012年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公司大客户依赖性对审计师风险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对大客户的依赖性显著提高了审计师发表非标审计意见的概率,相对于发表标准审计意见而言,审计师在发表非标审计意见的同时也收取了更高的审计费用;进一步研究发现,与本地审计师相比,异地审计师的上述倾向表现得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2010—202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究资产负债表日至上期年报披露日之间发生CEO变更对上期应计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上期年报披露日之前发生CEO变更的公司对上期年报进行了更多的负向应计盈余管理。异质性检验发现,高质量的内部控制与外部审计能够抑制继任CEO的负向应计盈余管理行为;相较于内部继任CEO,外部继任CEO更倾向于对上期年报进行负向应计盈余管理。进一步研究发现,CEO变更时点与上期年报披露时点之间的间隔越长,负向应计盈余管理程度越大;在CEO变更子样本中,对上期年报进行负向应计盈余管理的公司比其他公司在变更当期更有可能实现业绩增长。本研究不仅有助于提升资本市场对高管变更前期盈余管理行为的认知,而且可以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证据。  相似文献   

11.
白宪生  田新翠 《技术经济》2011,30(12):120-128
以2009—2010年我国沪深两市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实证研究了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与审计意见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年度,不同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指标对审计意见的影响程度不同;总体上看,流通股比率、每股净资产、每股收益、资产周转率和现金流量债务比与非标准审计意见负相关,董事会会议次数和资产负债率与非标准审计意见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反垄断法》能够有效改善中国上市企业的公司治理,提升市场效率。本文以中国2005—2010年A股上市公司的总经理离职事件为研究对象,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中国《反垄断法》的施行是否提升了公司治理水平。本文研究发现,《反垄断法》的实施显著提高了我国上市公司经理人离职与企业业绩的敏感程度,促进了市场公平,缓解了公司治理的委托代理问题,强化了股东对CEO的有效监督。此外,本文通过将样本按照行政垄断程度、行业垄断程度及企业垄断程度进行分组并对比分析后发现,该效应在行政垄断程度较高、行业垄断程度较高的地区更加明显,在地方国有企业中尤其显著。以上结果均表明《反垄断法》的实施有助于改善公司治理,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市场公平。  相似文献   

13.
张必武  石金涛 《财经研究》2006,32(1):121-132
文章从业绩相关理论、锦标赛理论和专用化人力资本理论出发,对总经理更换后的高管团队稳定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经验证据表明,总经理更换提高了高管离职的概率,但降低了企业绩效对高管离职的影响;总经理被迫离职后的年轻高管有较高的离职概率;高管与离任总经理的专用化人力资本越高,总经理更换后高管离职概率越高,而与继任总经理的专用化人力资本则可使高管离职概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实证结果支持锦标赛理论和专用化人力资本理论,但业绩相关理论没有得到支持。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1995~2002年我国上市公司CEO更换的数据,实证分析和比较了国有和民营控股上市公司的绩效考核机制。研究发现:对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而言,资产周转率与CEO更换负相关,权益乘数与CEO更换正相关,利润边际与CEO更换不相关;而对于民营控股上市公司而言,利润边际与CEO更换负相关,其余两个绩效因子与CEO更换不相关。本文认为,国有和民营控股上市公司的目标函数以及监督激励不同是造成两者绩效考核机制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而对利润边际的重视程度不同是区分国有和民营控股上市公司绩效机制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Chao Zhou 《Applied economics》2013,45(55):5900-5910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effect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on the decision to voluntarily disclose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 reports. By using a unique longitude data set of Chinese publicly traded manufacturing firms from 2010 to 2016, this study finds that ownership structure and board characteristics a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firms’ decisions to voluntarily disclose CSR reports. In particular, our study finds that state ownership, institutional ownership, managerial ownership and board size are positively and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decision to voluntarily disclose CSR reports. However, board independence is not related to the decision. We also find CEO duality is negatively and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he decision. Our findings highlight the role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firms’ transparency by influencing the voluntary disclosure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on firms’ CSR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16.
郭葆春 《财经科学》2008,(3):117-124
本文通过对2003-2006年四年期间我国深沪两市上市公司CFD变更的原因进行实证研究,构建从公司业绩、董事会特征,以及CFO特征分析CFO变更的研究框架.影响CFO变更的因素包括:公司业绩、董事会开会次数、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兼任、CEOO变更、审计意见类型、CFO年龄、CFO持股数,以及CFO任职期限.  相似文献   

17.
文章着眼于与盈余管理有关的信息风险如何影响审计意见的发表,以2003—2013年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为分析对象,研究发现操控性应计利润对业绩波动存在重要影响,而不像以往假定的那样不影响信息风险。依据这一结论,将与盈余管理有关的业绩波动部分定义为盈余管理信息风险,进而发现:当盈余管理信息风险越大时,上市公司获得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也越大,并且审计意见对盈余管理信息风险的敏感性显著大于对基本面信息风险的敏感性。这表明审计意见对信息风险来源的鉴证发挥了积极作用,其原因在于两类信息风险审计鉴证责任的实现方式不同。本文不仅首次提出并证实了盈余管理信息风险是甄别重大盈余管理的指标,从而在理论上拓展了信息风险与审计意见决定因素的研究,而且对于指导风险评估和投资决策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risk of CEO turnover in US firms over the period 1993–2011. There is an increase in the CEO turnover rate and a 41% decline in median tenure. Where firm performance is poor, CEOs are increasingly replaced, either by the board or in the process of the firm being taken over. US corporate governance regulations had some success in mitigating the agency problem. In the wake of those reforms, CEO turnover outcomes are more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firm performance. The declining CEO tenure may have structural impacts on CEO pay.  相似文献   

19.
以1 038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2013-2015年的数据为样本,考察了公司治理、研发投入延迟效应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董事长与CEO两职兼任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研发资金投入,董事会规模和独立董事比例与企业研发投入没有显著相关关系;股权集中度没有对研发投入带来显著的积极作用,机构持股与研发投入之间没有显著相关关系,股权制衡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正向影响;薪酬激励、高管持股和在职消费对企业研发投入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企业研发投入具有延迟效应,对当期和后续绩效分别具有负向和正向影响。从新视角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发创新活动,为构建匹配产业创新特征的治理结构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