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默 《中国新时代》2007,(12):22-22
贵刊2007年11月号封面文章《被明星化的企业家》让我们看到了喜欢登山的王石、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史玉柱,高谈阔论的马云、混迹于时尚圈的张朝阳等企业家的众生相。  相似文献   

2.
去年年底以来,《中国企业家》做了好几篇关于媒体转型、扩张与创新的报道。篇幅较大的是去年第24期的封面文章《战传媒》,最新一篇是您在本期看到的《东方购物:SMG基因变异图》。  相似文献   

3.
"智慧"和"忠诚"这两个中国词语,如果要同时寻求明星代言人的话,诸葛亮无疑是中国自有历史以来最好的人选.然而,诸葛亮越完美,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苦心经营的那爿蜀店日益没落的事实,越穷尽悲哀. "六出祁山"、"七擒孟获"怎么看都是诸葛亮一种偏执狂式的演出. 在诸葛亮身上,深透着一种完美的悲剧.  相似文献   

4.
魏大华 《经营者》2006,(5):107-107
以防守反击,变被动为主动,不失时机去适应、开拓市场,这是我们企业既定的战略,企业的创新只有发展才会真正有自己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网友评论     
读完贵刊2006年第7期的封面文章《解密中航油重组》,如饮甘泉,亦如释重负。此文以深度调查的形式,首次解读了一个海外上市的中国国企从遭遇破产危机到成功重组的全过程。作为读者,我最大的感受是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应从中吸取教训,重新认识危机管理之道。  相似文献   

6.
远离家喻户晓的明星身份,她从一个平凡的留学生到知名节目主编,再到加盟MySpace作职业经理人,每一次转型似乎都是那么出入意料、不合常规。  相似文献   

7.
陈明杰 《经营者》2002,(1):19-20
<正> 眼下,家用纺织品的销售不太景气,而上海民光被单厂产品销售却十分红火。一系列创新产品的开发,使这家企业人均创利连续几年居全国第一。这家厂在市场竞争中为何能长盛不衰呢?常务副厂长吴家裕道出了个中原因:主要是我们企业领导注意学习科学技术知识,使自己的知识与国际接轨,始终保持在最新状态。而今,我们已跨入了知识经济新时代,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不断涌现。据美国一家权威机构的测定:而今知识更新的速度比  相似文献   

8.
9.
景素奇 《中外管理》2005,(10):94-96
空降职业经理人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其失败的原因当然很多,但有一条,就是大多与权力有关。这里就包括经理人如何要权,如何用权,如何授权,如何辞权等。本文先谈一下,职业经理人空降企业后,该如何取得应有的权力,即如何握到权杖?  相似文献   

10.
有道是"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富不过三代",正在红火的中国顶级企业家们在市场大舞台上纵横捭阖十数年而不倒,但打下江山的创始人终会老去,这是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随着他们黄昏年龄的即将到来,退休已不可避免,他们开创的霸业盛世在下一代手上能支撑多久呢?中国顶级企业家们应当及早考虑自己的"后事",以防公司未来之不测.  相似文献   

11.
12.
13.
世界经济论坛终于聚焦“企业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龙 《中外管理》2002,(6):26-28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企业家》2010,(17):216-218,220
封面 25年时间,《中国企业家》的封面风格也历经数次大变身,冒着80年代的气息"土"了很久。如今的我们更加大气时尚,朝着国际化大刊的目标疾行。回看最初的封面肖像,或拘谨或刻意,现在我们对封面肖像的要求是展现企业家最真实的一面——而所有这些面庞,都是一个时代的风貌。  相似文献   

15.
近期,长城汽车的超额认购,中国人寿的热销、携程网以88%的涨幅登陆纳市……要以说,中国海外上市的企业吸引了全球资本市场惊羡的目光。有关人士预计,2004年中国企业将继续主导全球资本交易市场,未来2~3年内中国将有300多家企业海外上市,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浪潮将浪高过一浪,越来越汹涌的“海外上市潮”,其根源何在?对于那些正准备海外融资的国企、民企、高科技企业又意味着怎样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6.
17.
“现在很多中国企业家抱怨要拼命跟政府搞好关系之类的问题。很多问题会随着社会的变迁,随着新一代的人和新观念的出现而慢慢变好,所以不要害怕去直面现在的问题,企业家还是要对未来有信心。”  相似文献   

18.
19.
吉利成功并购沃尔沃,不但是中国民营企业并购海外明星企业的有益实践,同时也是一家成长型企业进行人才积累、构筑人力资源体系效果的有力验证。李书福,这个土生土长的中国民营企业家,正带领着吉利向国际化的目标全速前进。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老板极其自信,也极其敏感,极其坚硬,也极其脆弱,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往往都有几条不能碰及的“高压线”和“潜规则”。 第一,老板的面子不能伤。在中国企业里,老板的面子大概是属于企业中最重要、最值钱的东西之一了,忽视不得,但许多经理人却并不懂得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