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招生就业工作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学校品牌的重要手段和基本保证。要高质量的完成学校的招生就业工作,必须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和各种手段,充分调动招生就业工作人员积极性,不断创新招生就业管理模式,以保证出口畅进口才旺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教育,招生就业工作是学校的生命线,是检验高职办学成效的硬指标,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结合学校成功的经验,从招生就业的宣传为突破口,树立适应市场理念,为学校应对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等职业教育自身存在着一些不足,也是影响其招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中等职教要走出招生的困境,实现快速健康的发展,必须克服自身的不足进行改革。因此,研究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就业问题对于发展中等职业学校,从而进一步推动中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就业》2014,(5):59-59
正"每年招生季,全校师生齐上阵,分成60多个小组奔赴各地初中,为学校‘吆喝’,否则生源就会吃紧。"某汽车工程中等专业学校校长直言:毕业生就业不愁,但招生还是挺费劲的。近年来,职业教育受关注热度越来越高,尤其是在"最难就业季"的重压下,职教就业率成绩愈显可观。然而为何就业率颇高的中等职教院校,却在招生上犯愁?中等职教怎么就陷入了"好就业、难招生"的窘境?  相似文献   

5.
5月17日,省劳动保障厅下发《关于做好2004年技工学校招生和毕业就业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市切实做好2004年技工学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6.
《价值工程》2017,(31):225-227
招生是目前高职院校一直都不敢掉以轻心的事情,关乎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是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头等大事。深入招生调研,辨析招生形势,掌握招生变化和规律,制定精准的学院招生政策,探索合乎学院实际的招生方式和方法,保证足够的生源,是高职院校招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就湖南省近年来的高职招生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指出学院声誉、专业声誉等软实力是影响高职招生的重要因素,并就当前招生工作提出了建议,希望能够为相关高职院校的招生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万庆生  王英  李友善  宋颖  秦晓秋  李巍 《价值工程》2012,31(36):234-236
招生、培养和就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三个关键环节,构建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实现三者的良性互动,是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分析当前高校招生、培养、就业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构建了招生、培养、就业联动关系模型,并提出了招生、培养、就业联动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8.
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如何,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学校的就业安置率,是检验职业学校办学成果的重要标志。所以,职业学校除了狠抓质量管理,合理设置专业和做好招生工作外.应重点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安置工作。怎样才能有效做好就业安置工作呢?卢氏县中等职业专业学校十几年来的办学实践,总结出了抓好学生就业安置的几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4月29日,全省技工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会上布置了今年的技工学校招生工作。刘宝合副厅长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刘宝合说,要正确认识当前招生工作的形势。近年来,技工学校招生工作特点就是一个"难"字。招生数量逐年下滑。去年全省统计范围内的技工学校302所,实际招生的只有241所。主要原因是教育结构调整造成的,随着高校的扩招,出现了普通高中热,中等职业教育被冷落。同时宣传不够,工作不到家,也是招生下滑的重要原因。今年的形势仍不乐观。但也应当看到,较之前几年,技工学校的招生工作有利因素也在逐步增加。一是《山东省职业教育条例》的颁布实施,明确了技工学校是整个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职业学校处于同等地位,解决了过去地位不平等的问题,为技工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为招生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为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的发展创造了好的环境条件。二是中等职业教  相似文献   

10.
鲁劳社办〔2005〕29号各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省直有关部门,中央驻鲁有关单位:为做好2005年全省技工学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2005年全省技工学校招生就业工作总体要求认真贯彻《山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鲁发[2004]28号)精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职教育经过一段时间的迅猛发展,开始注重规模、质量、效益的统一,走发展的道路.高职教育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2010年底全国共有高职高专院校1239所,占据普通高等学校总数的近63%,从在校学生数和院校数来看,完全可以说高职教育已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超常规发展的同时,高职招生就业的问题也显现的比较突出.社会仍对高职有偏见、招生培养目标不明确、总体招生就业结构不平衡、招生就业队伍薄弱.本文通过对高职招生就业显现的问题加于思考,从树立高职教育类型观、准确定位高职招生培养目标、建立健全符合高职招生就业政策机制、加强高职院校自身建设几个角度,探讨了在新形势下对上述高职招生就业问题全面理解,以促进高职教育的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的招生工作,面对目前严峻的生源形势,应大力加强招生宣传,做好招生工作。高职院校招生宣传工作在遵循真实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区域广泛性原则和注重实效性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年度招生宣传之前的策划机制、建立高质量的生源基地、建立稳定的高素质招生工作队伍、建立高性能的招生信息网络,"以就业为导向"建立招生与就业工作相互促进机制等有效途径,构建行之有效的招生宣传工作体系,以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王小毅 《河北企业》2023,(4):135-137
在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的背景下深化校企合作、建立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对于缓解人力资源结构性矛盾,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探讨院校和企业深度合作,建立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以化解企业招聘专业人才和毕业生就业双重困难问题。通过调研校企合作共建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运行情况及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行业发展变化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完善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的措施: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点,加强专业教育,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多方协同,创新产教融合方式,完善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14.
对于大多数技校学生来说,上技校是为了学到一技之长,找到一个理想的就业岗位。同时,技工学校的就业状况反映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的总体水平。许多发达国家像美国,把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作为评估学校的最重要的指标。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有利于解决技工学校招生问题,对技工学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行的高考招生制度的产生既有其历史的渊源,又有其现实的客观条件,高校应该把招生工作和学校的发展相结合,和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最终达到推动学校的和谐发展,本文通过对中国计量学院量新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行动研究探讨新形势下招生改革和高校人才培养以及就业工作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的发展,社会对高职层次专业性人才需求越来越大,然而近几年来高职院校生源数量和质量不断减少,据统计,湖南省高职院校生源招生人数从2011年的35万人锐减到2013年的30万人,给高职院校招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因此,本文以湖南机电职业学院为例,深入研究校企合作办学教育模式,积极探索校企业合作对于学校招生就业的重要意义,为提高我国高职院校的办学能力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去年,我省技工教育实现新发展,技工学校招生连续四年列全国第一位,培训社会各类人员23.33万人次,在技能人才培养和就业培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招生数量再创历史新高,在校生大幅增加。截至2005年底,全省共有技工学校253所,当年招生学校183所,全省技工学校当年招生13.06万人,比  相似文献   

18.
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招生工作,对职业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如何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需要学校和学生密切配合,发挥两方面的积极性。一、重视学校在学生就业中的主导作用。学校应当适应新的就业形势,以劳动力市场为导向,做好工作计划,确定培养目  相似文献   

19.
就业是人类维系生存和谋求发展的重要前提,是促进国家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解决好就业和再就业问题,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因此,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就业发展战略。要坚持标本兼治。目前,就业问题的突出矛盾是下岗职工再就业。要全力以赴地抓好中央关于再就业工作的大政方针和政策措施的落实。要以增加就业岗位为目标,以落实再就业政策为主线,以强化再就业服务为手段,以加大资金投入为保障,以帮助困难人员就业为重点,把再就业工作抓紧抓实,切实抓出成效。在采取措施为下岗职工提供就业岗位和失业保障的…  相似文献   

20.
招生是当前基层电大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招生档案管理是电大招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学校招生工作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电大招生工作已由过去的现场录取到网上远程录取,由纸质档案到电子档案等发展.尽快适应新的招生形势、开拓创新电大招生档案的管理是摆在电大人面前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