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丁利 《中国报业》2014,(16):21-22
目前,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开通了微博平台,以应对网络舆论对政府话语权发起的挑战,政务微博已在发布政务信息、疏导网络舆情、塑造政府形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但在政务微博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意在探讨政务微博存在的问题,通过构建绩效评估体系和建立相关制度来促进政务微博制度化、常态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戴苗  刘邦凡 《电子商务》2014,(12):40-41
政务微博的发展在中国有着重要意义,对于政务公开、信息透明都起着积极的作用,尤其是政务微博对于政府公信力的积极效果也是十分明显的。政务微博的出现为政府公信力的提升带来了转机,政务微博应用的好可以有效提升政府公信力,但是如果应用的不恰当,也许会出现反作用。政务微博可以强化政府的执政能力和自身素质,有效引导社会舆论健康发展,加深公众的认知和理解,还可以提高公众的参与程度,这些都能够促使政府公信力得到提升。因此,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政务微博的运行,通过政务微博的不断发展,推动我国政府公信力的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3.
微博作为近几年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介,正以迅猛速度发展成为信息交流发布平台之一,并在公共议题形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越来越多的政府开设微博,以发布信息,与民交流,微博逐渐成为推进政务公开、促进民意表达的又一个重要网络渠道.本文通过对一些政府微博的研究,总结出政务微博对于政府管理的作用,并且对理性建设政府政务微博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孙荣欣 《中国报业》2012,(18):84-86
2011年以来,政务微博发展迅猛,成为政府及公务人员发布信息、了解民意的又一渠道。但是,政务微博的发展还很不平衡,开通政务微博还没有成为大多数公务人员的自觉行动。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微博数量少,规模不够;一些政务微博更新缓慢,内容空洞,与网友的互动少。为此,办好政务微博,要有"公共意识""媒体意识"。  相似文献   

5.
谢刘波 《商场现代化》2012,(20):366-367
近年来,政务微博在我国不断兴起,发展迅速,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越来越深入。尤其是2011年政务微博出现井喷式增长,堪称中国的"政务微博元年"。目前,政务微博已经成为政府与网民沟通、倾听民众呼声的平台和重要渠道。但政务微博运作与网民的信息需求尚存在差距,仍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分析研究,提出解决对策,以便更好地促进政务微博健康的发展,真正成为联系群众的桥梁。  相似文献   

6.
《商》2016,(7)
政务微博作为创新社会治理工具,具体而言在政府信息公开、汇集民智渠道、预警风险、政府危机公关和维护社会稳定表现出强大的影响力。本文在整合型技术接受模型的基础之上,考虑政务微博的独特性,了解公众对政务微博的要求和期望,结合问卷调查,来研究政务微博用户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探究出影响政务微博使用的因素,为我国政务微博的良性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梁芷铭  许珍 《中国报业》2013,(18):28-29
近年来,地方政府官方微博与日俱增,但是能够被广大民众所喜爱的政务微博却寥寥无几,舆论影响力甚微。本文以腾讯微博平台"微成都"为例,在探讨影响地方政府微博舆论影响力的因素基础上,进行初步数据分析,并提出提高舆论影响力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8.
微博问政     
《成功营销》2011,(10):15-15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开通了政务微博.截止2011年7月30日.通过新浪实名认证的政务机构微博5900个.遍布34个省级行政区划。政务微博成为官民互动的新载体,“微博问政“使有效沟通成为可能,对政府管理产生的影响也是前所未有的。  相似文献   

9.
微博时代,各级政府机构及官员纷纷开通政务微博,与网友亲切互动.但开通政务微博的结果却大相径庭,有的政务微博风声水起,有的却逐渐销声匿迹.产生这种境况的原因即在于对政务微博这个新生事物没有很好的规范.只有使政务微博走向常态化、制度化,微博问政才能越走越远.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政务微博以其即时、快速、使用方便的特点,在政务公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更加有效地发挥政务微博的功效,提升政务微博问政能力,应认真解决当前政务微博运用中存在着的缺乏规范化管理、社会影响力不足、对事件的跟进不够、问政效果较弱等问题,对政务微博的功能准确定位,并实施集群化整合,建立科学管理机制,加强与政府网站的有机结合,开展政府和部门微博应用绩效评估,提升各级领导干部的全媒体应用能力,增强政府、公众的互动交流,营造积极向上、宣传正能量的舆论平台。  相似文献   

11.
刘凌之 《商》2014,(37):241-241
政府是社会运行的“掌舵人”,在突发事件中处于主导地位,政府对突发性事件信息的发布是人们获取权威信息的主要渠道。近年来突发事件的频发给政府治理带来了挑战,政务微博以其独有的传播特点给政府应急管理带来了新的景象。政府通过微博平台开展监测预警、信息发布、政民互动和社会动员等工作。本文探析了政务微博在突发事件应对中的功能,并对突发事件中政务微博的发展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张飏 《商》2014,(8):147-148
突发事件的频繁爆发使得当前微博舆情危机呈多发趋势。在突发事件发生背景下,一旦微博舆情遭遇宣泄不畅,引导不力,便会对政府的公共形象乃至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巨大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对微博舆情的定义和要素的进行分析,探讨其演变过程,并结合政务微博的特点与微博舆情要素的特点提出相应的政务微博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3.
王晶晶 《中国电子商务》2013,(20):248-248,281
微博时代,越来越多的官员,公共部门也开设了微博,将其作为信息发布的渠道,为民服务的平台,了解民意的手段和官民互动的空间。但随着政务微博的出现,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挑战与问题。因此本文以政务微博的功能异化现象出发,提出相关建议,以期政务微博能真正健康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政府转型视角下加强政务微博建设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志慧  武雪周 《中国市场》2012,(1):104-105,114
作为网络民主的扩展与延伸,政务微博这一新生事物对于进一步推进现代政府转型和民主政治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在长远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突出问题,对政府的公共治理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考验。为此,必须立足于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大背景,在政务微博的职能定位、专业性、常态化、运行策略等方面做深入思考,提高"微博问政"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微博已经凭借其独有的传播特性,成为一个公众关注和讨论公共事务的公共平台,众多的学者以及政府和其他机构的实践者从各自不同的视角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在检索和梳理政务微博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本文评述了政务微博的研究现状。从研究视角看,中国政务微博的研究内容大致可概括为发展现状、社会管理、参政议政、政府公关、运营管理等五种视角,后续研究可在已有研究视角下进一步深化。也可扩宽视角,结合技术和管理等因素探索新浪政务微博的创新管理。从研究的性质上看,定性研究居多。从研究的方式上看,实地研究居多。应加大国外范围的研究力度。政务微博的发展已有五年之久,有必要对政务微博新闻执政效度进行检验评估。  相似文献   

16.
《商》2016,(8)
<正>政务微博在社会管理创新、政府信息公开、新闻舆论引导、倾听民众呼声、树立政府形象、群众政治参与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政务微博不同于普通微博用于发表个人的心情想法或观点,它的作用主要是用于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倾听群众心声和诉求,公布与政府工作密切相关的数据和事件,帮助解决与政府管理有关的实际问题等。政务微博具有微博传播的普遍性,又有其特殊性。李克强总理早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曾指出要加快我国科  相似文献   

17.
贺迎春 《商》2012,(2):114-115
在网络舆论危机高发的年代,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开通了政务微博。政务微博在推动政务公开,加强官民互动,推进法治政府,做好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政务微博的评价指标在悄然发生变化,对政务微博而言互动比粉丝更重要,"专家和媒体说你好,你不一定是好,但是网友反映你好,那是真的好。"从新兴到现在的上市,经过5年的发展,微博已成为中国的一种文化现象。除去个人微博和企业微博,政府微博成为微博上的一道特殊风景。不少政府机构和官员个人将微博作为一个新型的沟通渠道,及时发布信息、了解民意,以便改善公共服务。最新数据显示,已有超过10万政府机关和官员开设了微博账号。  相似文献   

19.
陈宁 《中国报业》2013,(11):58-58
近段时间,作为政务信息公开重要途径的政务微博新招频出。10月11日,中国政府门户网站官方微博和官方微信上线;10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见》发布,其中7处提到政务微博,并明确指出各地区、各部门应积极探索利用政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及时发布各类权威政务信息,并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互动功能与公众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20.
陆丹  于海旭 《中国报业》2014,(16):17-18
当今新媒体环境下,政务微博在政府信息公开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以珠海的政务微博为研究对象,并以珠海市“禁摩”话题为例,试图研究珠海市政府微博的传播效果以及其在政府危机公关中的作用,以期推动政务公开透明化,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