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袁振皎 《新智慧》2007,(7):52-5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各种捐赠活动。通过捐赠企业不仅可以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还可以达到宣传产品、扩大销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实践证明,传统的利他式、情感型企业捐赠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新兴的互利型企业捐赠伦理范式正成为一种国际趋势,它强调理性捐赠、和谐共存.我国企业转变捐赠伦理范式任重道远.创建双赢的企业捐赠伦理范式,须以成熟的企业捐赠伦理理念为指导、以优质的企业捐赠文化为前提.积极探索创建双赢的捐赠伦理范式,能够让企业更有力地践行企业公民,实现企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目前慈善事业发展极为不稳定,2008年是中国慈善捐赠的井喷之年,之后又恢复了往常的状态。但是在玉树地震后,捐赠的热潮又一次出现。这种现象的发生既有企业社会责任的表现也不排除激情捐赠的可能。而盖茨和巴菲特访华后国内对于慈善事业的反应,更是让我们认识到中国慈善事业存在的诸多问题。因此,从慈善事业长远的发展来看,我们应该改善目前慈善捐赠的社会环境,让捐赠者树立正确的捐赠观念,尽可能地增加企业捐赠后的宣传效应,提高企业的收益率,并且从法律方面要做出相应的完善以推动中国慈善事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慈善竞争概念引入到企业慈善捐赠决策分析中,将企业慈善捐赠视为一个参照其他企业捐赠的结果,并在这一慈善竞争框架中检验企业慈善竞争预期与非合规风险对企业慈善捐赠决策的影响。结论表明:为资源而捐赠确实是企业慈善捐赠的重要动机之一,但慈善竞争并不必然导致企业慈善捐赠水平持续提高,捐赠激进策略仅仅对慈善竞争乐观预期者才成立,而对慈善竞争悲观预期者与潜在慈善竞争的失败者,企业更倾向于降低慈善捐赠水平从而表现为捐赠消极,同时在不同的慈善竞争预期约束下,企业慈善捐赠决策将分化为激进中的稳健、激进中的激进以及消极后的更消极,而非合规风险暴露也会刺激企业通过增加企业慈善捐赠进行危机公关,其与慈善竞争共同决定了企业慈善捐赠决策,但非合规风险的影响仅对捐赠消极决策者成立,且上述结论在控制内生性及指标敏感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本文一定程度证实企业间慈善竞争的存在性,有助于政府审慎、科学地引导与管理企业慈善捐赠行为。  相似文献   

5.
企业积极捐赠不仅能有效发挥第三次分配重要作用,还能对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以2008年至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企业捐赠对其盈余持续性的影响。结果发现:(1)企业捐赠与企业盈余持续性显著正相关,即当企业参与捐赠并且捐赠越多时,能增加政府补助、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增强企业创新水平和稳定客户关系,为企业带来政治资源、资金资源、创新资源和客户资源,进而提升企业盈余持续性。(2)出于不同动机的捐赠行为虽均能为企业带来资源,但仍有所差异,与利己动机的捐赠相比,利他动机或战略动机的捐赠有利于企业更好地获取各种资源从而提升企业盈余持续性。(3)异质性分析发现,从资源禀赋角度看,处于“胡焕庸线”以东地区的企业捐赠对盈余持续性的提升效果更好;从资源依赖角度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企业捐赠对盈余持续性的提升效果也更好。研究结论有利于企业从资源获取视角明晰不同捐赠动机所带来的资源差异,激发企业参与社会资源与财富第三次分配的积极性,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呼唤企业社会责任。在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促进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税收政策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应当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积极引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从而实现公司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兼顾社会利益,而又不损害其市场竞争力。企业公益捐赠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重要方式,对促进我国公益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相关法律虽然己经从立法上鼓励企业从事公益捐赠,但当前企业公益捐赠的法制环境尚不健全,须在立法和实践中进一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7.
陈茜 《全国商情》2009,(23):127-128
目前随着社会捐赠活动的蓬勃兴起,越来越多的公司投身于捐赠事业。公司不断提高对自身社会责任的认识无疑是社会进步的体现,然而不可否认,也有一些公司利用公司捐赠的名义获得不正当的利益,因此如何对公司捐赠行为进行规范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企业捐赠主要涉及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与企业所得税。我国关于公益性捐赠的税收优惠政策为企业进行税务筹划提供了可能。企业如果能够系统筹划捐赠方式与捐赠资产种类,必将有助于企业在获得良好的社会形象的同时也取得可观的税务筹划收益。  相似文献   

9.
孙力 《全国商情》2010,(5):51-51
2009年12月底,中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向中国民警英烈基金会捐赠1000万元,在捐赠仪式上,中脉集团董事局主席王尤山表示,捐赠是中脉科技报效国家,造福人民,警民同心,共创和谐社会的自觉行为,是中脉公司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是继中脉十多年以来累计向社会捐赠3600万元之后的又一次爱心行动。2010年中脉爱心基金会将在全国各地持续开展“警民心连心温暖帮扶行动”。  相似文献   

10.
杨坤 《新智慧》2008,(8):25-26
本文根据《企业所得税法》中的相关优惠政策,从纳税筹划的角度分析企业在公益性捐赠中如何从捐赠方式、捐赠内容等方面开展纳税筹划,并指出企业公益性捐赠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从企业内部的资源和能力、外部的政府行为两个角度出发来考察广东省民营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影响因素。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通过对273份有效问卷的实证分析,发现民营企业慈善捐赠行为与企业现金流的多寡没有显著关系,但企业形象、企业慈善决策机制、企业规模大小、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对民营企业是否进行慈善捐赠有显著影响。我国民营企业应结合其资源能力和外部环境,开展战略性慈善捐赠,这是关乎其健康持续成长的重要要素。  相似文献   

12.
慈善捐赠动机可归为:价值理性社会责任——利他;目的理性自身战略——自利;法规理性生存压力——互利。慈善捐赠的后果看似相互矛盾但内在逻辑一致。我国慈善捐赠的规模、结构与模式与西方显著不同。在研究我国企业慈善捐赠动机与后果时,应该把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与制度因素作为外部变量考虑进去。今后应结合慈善捐赠的他利、自利和互利动机,借鉴西方经济学与管理学相关理论,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来研究慈善捐赠与社会效益、短期效果和长期利益的关系,得出内在逻辑一致结论,以促进我国企业慈善捐赠规模发展和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13.
慈善捐赠动机可归为:价值理性社会责任——利他;目的理性自身战略——自利;法规理性生存压力——互利。慈善捐赠的后果看似相互矛盾但内在逻辑一致。我国慈善捐赠的规模、结构与模式与西方显著不同。在研究我国企业慈善捐赠动机与后果时,应该把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与制度因素作为外部变量考虑进去。今后应结合慈善捐赠的他利、自利和互利动机,借鉴西方经济学与管理学相关理论,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来研究慈善捐赠与社会效益、短期效果和长期利益的关系,得出内在逻辑一致结论,以促进我国企业慈善捐赠规模发展和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14.
以实验问卷法,探讨在慈善捐赠额度一定的情况下,企业的社会责任声誉是否影响消费者对捐赠企业的反应(包括对捐赠企业的评价、动机归因与购买意向),以及消费者对企业捐赠动机的归因是否影响他们对企业的评价与购买意向.研究表明:企业声誉显著影响消费者对捐赠企业的反应,声誉好的企业所获得的评价、动机归因与购买意向都显著地比声誉差的企业更好.而消费者对企业捐赠动机的积极归因显著提升他们对企业的评价以及增强他们的购买意愿.该研究暗示企业应该通过持续的社会责任行动来提升其声誉.  相似文献   

15.
企业慈善捐赠是企业出于人道主义动机,资助慈善事业的社会活动。目前,我国企业慈善捐赠立法上存在一些缺失,主要包括:企业慈善捐赠属性无法律依据、立法上缺乏对捐赠企业及受捐者相关权利保障、企业摊捐及变相劝捐法律规范缺失。针对这些问题,立法上有必要予以完善:将企业慈善捐赠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捐赠企业与受捐人的权利保障;三是立法上对企业摊捐、变相劝捐予以禁止,引导企业主动捐赠。  相似文献   

16.
关于拓宽企业慈善捐赠渠道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是目前国内最主要的慈善捐赠主体之一,我国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企业的积极参与.然而企业物质捐赠渠道不畅以及企业捐赠扎堆等问题不仅影响了企业慈善捐赠的热情,而且不利于慈善资源的合理配置.转变企业慈善捐赠观念,充分发挥慈善超市的作用,积极探索企业非公募基金会发展之路,将有助于拓宽企业慈善捐赠渠道,进一步调动企业慈善捐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7.
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分析师关注度及其职业声誉对企业捐赠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分析师关注显著促进了企业的捐赠行为。在进一步引入证券分析师声誉变量后,发现明星分析师关注更能提高企业的捐赠水平。上述研究结论为企业捐赠的外部影响因素提供了经验证据,表明证券分析师已成为监督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进阶高质量发展并迈向共同富裕背景下,第三次分配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使用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采用年龄-时期-组群(APC)分解法识别家庭捐赠意愿的生命周期轨迹,发现家庭捐赠意愿呈右偏倒U型生命周期特征,同收入水平的年龄效应错峰而行,揭示了青年家庭较中年家庭有更高的捐赠意愿。对此,通过因果中介分析法(CMA)研究发现,信任水平和社会网络约束是家庭慈善参与的双重动力。进一步研究发现,互联网的信息效应、邻里压力的同群效应和健康风险的木桶效应是家庭慈善捐赠意愿表现出的生命周期之谜的解释路径。  相似文献   

19.
利用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基于社会认同和消费者购买行为理论,实证检验了企业捐赠行为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捐赠行为对销售增长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与产品非直接接触消费者的企业相比,产品直接接触消费者企业的捐赠行为与销售增长之间的正相关性更强。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校接受社会捐赠的份额较小,但潜力巨大。营销理念运用于高校捐赠办学存在必要性。高校应该在高校品牌意识、社会"市场意识"、供求意识、"薄利多销"意识、责任意识等商品营销意识的培养上承担更多责任。在全员参与的氛围下,构建符合商业规范和遵循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高校捐赠体系,并建立和健全制度以保障高校捐赠体系的运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