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古往今来,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人们一直把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作为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字最早见于金文,有关“和谐”的思想源远流长。《左传》写道:“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诸子百家争论不休,但对“和谐”却都心向往之。从孔子的“和为贵”“和而不同”,到墨子的“兼相爱”“爱无差等”,再到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都表达了社会和谐的主张。热爱和平、祈盼和顺、崇尚和美、追求和谐,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高尚品德。在西方思想史上,从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的“整个天是一个和谐”柏拉图的“理想国”,到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的“全世界和谐”、欧文“新和谐公社”,都反映了人们对和谐美好社会的憧憬。  相似文献   

2.
解码和谐     
■从孔子的“和为贵”到荀子的“万物各得其和以生”,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到康有为的“大同社会”,从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的“全世界和谐”到欧文的“新和谐公社”,和谐始终是人类社会美好的向往与追求。■和谐社会的本质是维护公平正义,实现社会公正。和谐企业的本质,是文化和谐、利益和谐、发展和谐;而文化和谐是基础,利益和谐是关键,发展和谐是保证。■矛盾丛生、思想波动、牢骚满腹,建不成和谐企业;大起大落、发展失衡、决策失误,建不成和谐企业,只有实现了企业人际和谐与发展和谐的统一,才是和谐。  相似文献   

3.
《施工企业管理》2007,(7):14-19
从孔子的“和为贵”到苟子的“万物各得其和以生”.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到康有为的“大同社会”,从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的“全世界和谐”到欧文的“新和谐公社”,和谐始终是人类社会美好的向往与追求。 和谐社会的本质是维护公平正义.实现社会公正。和谐企业的本质,是文化和谐、利益和谐、发展和谐:而文化和谐是基础.利益和谐是关键.发展和谐是保证。 矛盾丛生、思想波动、牢骚满腹,建不成和谐企业:大起大落、发展失衡、决策失误建不成和谐企业,只有实现了企业人际和谐与发展和谐的统一.才是和谐。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提到了全党面前,南网公司以“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构建责任南网、和谐南网将中央企业在构建“和谐企业”的发展进程中所担负的历史责任和任务进行了精辟的阐述;广西电网公司推出的“忠诚南网、忠诚企业”教育活动,使员工价值和南网文化水乳交融,和谐统一,并且以实施“堡垒工程”和开展“红旗党委”、“红旗党支部”创建工作,将公司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构建和谐企业的创建工作中,开创了公司党建工作的新局面,也为我们基层单位开展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5.
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矿工的生命受到如此关注,从中央到地方,从业内到业外,全社会都在关心着矿工,关注着矿工的安全。不断发生的矿难在制造痛苦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不安定、不和谐因素,而这一问题必须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得到解决。从本期起,“独家视点”栏目将以“煤矿安全与和谐社会”为主题进行系列报道。  相似文献   

6.
方颖 《中国石化》2007,(6):69-70
对于企业而言.以“和谐”为核心内容和目标的企业文化与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息息相关,血脉相连。“和谐”企业文化应当是“尊重规律、协调有序”的文化。企业是社会的经济细胞。存在于社会,受制于自然。作为道德范畴的和谐企业,它要承担社会责任。处理好与社会、与自然环境、与员工、与政府、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同时在企业内部要构造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和谐氛围,遵循企业运行规则,维护良好的秩序。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凝心聚力、统一思想、攻坚克难的法宝。当前。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把政治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对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和谐,实现国有企业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和率先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世纪西方文化本质上是一种以西方封建制度为基础的基督教文化形态。它并非一个停滞、野蛮的“黑暗时代”,而是经历了从封建制度确立到全面鼎盛的动态演进过程。特别是西方进入中世纪鼎盛期后,学术文化繁荣,在许多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开始孕育人文主义精神和科学思想,为西方经由文艺复兴向近代文化过渡,在文化上做了准备。  相似文献   

9.
人的因素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是最重要、最直接、最具体的,创建一个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的和谐企业,其价值基础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古往今来,人们总结出“堵不如疏,蓄不如引”的治水之道。其实,以“治水之道”来做思想工作,也可以达到消除矛盾、增进理解、构建和谐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一汽在与时代共同发展中形成的以精益思想为统率的“人、车、社会和谐发展”价值观,其突出特征是崇尚人本。以关爱人和社会为导向,把企业内部员工、用户、产品、环境、社会等要素之间互动关系紧密地结合为一体。透过一汽的价值观,我们可以体会到一汽深远的理想和追求:一是人本的追求,就是人本价值高于物本价值的思想追求,实现人与人的和谐;二是绿色追求,就是为社会提供好的产品,实现低能耗、零排放、无车祸,以消除汽车产品给人类带来不良影响和危害,创造人与环境、人与社会的和谐;三是对社会承诺的追求,就是企业要承担起关爱社…  相似文献   

11.
1.“无为而治”:老子在“自然和谐”观的基础上,提出了流传远古的无为管理思想。“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认为,任何社会经济的运行都要遵循“道”的规律,具有天然的和谐性,因此,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也必须是以“道”的规律为指导的管理。老子提倡“无为”,实则“无不为”。这里所说的“无为”,并非消极的“无为”,并非要求人们毫无作为,听从命运的摆布,  相似文献   

12.
国有企业以其规模大、人员多、社会责任重和历史包袱重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难点。企业不和谐,必然影响社会的和谐。而要建设和谐企业,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生产经营为中心,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13.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近几年来,从国家到社会,从行业外到行业内,从城市到乡村,都在大力推进和谐建设。作为国有大型企业的中国石化积极顺应时代潮流,以建设和谐石化企业为载体,努力促进和保障企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企业是企业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我们应将和谐的理念与企业发展目标相结合,与企业经营管理相统一,把企业办成科学发展、文明经营、诚信守法、关爱员工、奉献社会、保护环境的经济实体和社会组织。企业中的“和谐”涉及到企业系统中的方方面面,关键是理顺“五大关系”:  相似文献   

15.
堆场绿化带树木林立,鸟飞蝶舞,大片草地青翠碧绿,绿化广场造型各异,奇石秀山美不胜收。一年四季,从冬到春,无论何时来到港务公司,这里都是满眼绿色,四季如春。来到港区的人都不禁发出“厂在林中建,人在绿色中”的赞叹!这是港务公司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不断加强绿化、环保工作,着力打造“绿色和谐港区”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企业是社会的细胞,积极推进“和谐朝电”建设既是我们供电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客观要求,也是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公司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观需要.推进“和谐朝电”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要自觉把推进“和谐朝电”建设贯穿到公司各项工作的全过程,融入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布局中.  相似文献   

17.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正是地勘单位改革的矛盾、问题突出期,国家拨款锐减,地勘项目萎缩,三一○核地质大队大部分干部职工都要走向市场自己“找饭吃”,由于难以适应这种工作性质和社会条件的变化,职工普遍感到迷茫、困惑和焦虑。十多年来,三一○大队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抓经济工作的同时,高度重视并努力抓好职工的思想工作,收到明显效果。目前,干部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经济快速增长,呈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三一○核地质大队的前后变化,说明高度重视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提高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和针…  相似文献   

18.
构建和谐新型矿井要以思想变化为先导,以转变观念促使和谐行为养成,主动把和谐理念体现到行动中,全员参与,共同唱好“和谐之歌”。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目标,石油企业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繁重的任务。因此,各级党组织必须进一步加强企业党的建设工作,通过提升“五力”,把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企业持续发展上来,把大家的力量凝聚到社会和谐稳定当中。一是要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努力增强企业的领导力。确保企业持续有效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关键在于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因此,要以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为目标,把各级班子建设成为引领发展、驾驭全局的坚强领导集体。要进一步创新领导干部学习制度。通过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网上培训与理论研讨相结合,采取多种教育形式,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广大领导干  相似文献   

20.
企业作为社会的重要基础细胞,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就是一个缩小了的社会.建设和谐企业,人是根本,和是关键,"企"字无人则止.每名员工都要从思想上重视,行动上努力,营造出团结向上、和谐融洽的良好关系,共同推动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