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恩格斯晚年的农业合作社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没有解决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主要是恩格斯的贡献。恩格斯晚年提到了合作社的两种形式:国有土地上的农业工人合作社和土地集体所有的农民合作社。在《法德农民问题》中,恩格斯指出,引导农民走合作社道路时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坚持自愿原则、典型示范、国家帮助、因地制宜、区别对待。恩格斯的这些重要思想对当代中国在巩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民经济合作组织,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土地有偿使用的理论基础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地租理论奠定的。马克思、恩格斯的地租理论明确告诉我们;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后,国家依然是土地的所有者。“消灭土地私有制并不要求消灭地租,而是要把地租——虽然是用发展过的形式——转交  相似文献   

3.
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如果马克思有两种含义 ,他一定会把它彻底搞清楚并在《资本论》前三卷作全面、系统、深刻、明确、正面的阐述 ;对它的“另一种意义”和“另外的意义” ,马克思而不会是提及而不论 ,姜启渭先生也不可能只是引用而不论 ;如果马克思没有来得及阐述要请恩格斯完成 ,或者在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作出新理论成果 ,整理出版《资本论》后两卷和他自己在著作中的阐述和说明。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在其著作中论述了在共产主义的第一、二阶段的分配方式,其中第一阶段便是按劳分配。但是,因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建立在与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完全不同的环境中,所以,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有了很多新的发展。基于此,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收入分配制度进行了相关论述。  相似文献   

5.
了解西方经济思想史著作对于恩格斯及其经济思想的评价,有利于我们完整地把握恩格斯经济思想及其在马克思经济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而认识到恩格斯在经济思想发展史中的地位。本文依次从现代西方经济思想史著作中的恩格斯其人、恩格斯的思想来源、恩格斯在经济学领域对于马克思及其思想的影响和恩格斯在马克思经济学中的地位和贡献等几个方面介绍西方经济学者对于恩格斯及其经济思想在马克思经济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进而窥视恩格斯在整个经济思想史中的地位和作用,促进我们对于恩格斯及其经济思想在马克思经济学乃至整个经济思想史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基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2版(简称MEGA2)文本的研究,海因里希宣称马克思不仅已经放弃了利润率下降理论,而且实际上没能建立起完整的危机理论。海因里希的文章在国际上引起了激烈争论。相关争论说明,过分夸大恩格斯对马克思的修改,甚至宣称恩格斯背离了马克思,是不负责任的。马克思并没有放弃利润率趋于下降理论,无论在理论还是经验上,都可以证明马克思的利润率趋于下降理论的正确性。马克思基本已经完成了危机一般理论的建构,结合现实发展一个具体的危机理论需要当代马克思主义者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7.
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是马克思危机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当前三种典型反对意见的检视可知:在理论创作和文本编辑上,马克思对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自始至终予以重视,恩格斯的编辑很好体现了马克思的意图;在理论推导和经验表现上,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的推导条件非常现实,经济危机直接原因的多样性不能否定它在危机理论中的基础性作用,它是资本主义固有的、不可避免的规律。在马克思危机理论体系中,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揭示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总体矛盾,是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发展了的形式,构成相对生产过剩危机的基础原因。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的重大意义在于,奠定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可避免性的基础,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和历史暂时性。  相似文献   

8.
陈辽 《江南论坛》2011,(6):61-62
早在十九世纪后期,恩格斯即在晚年提出:科学有三大体系:即自然科学体系、历史(社会)科学体系和思维科学三大体系。但当时,人们对思维科学的理解,以为人的思维有两种,一是抽象思维;二是形象思维。研究抽象思维的称为“逻辑学”;研究形象思维的称为“形象思维学”。但在十九世纪,“逻辑学”的著作很多,却没有“形象思维学”的著作。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与哈罗德经济增长理论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与哈罗德经济增长理论之比较李武好,翟景明马克思扩大再生产理论,即经济增长理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创立起来的;而哈罗德一多马所研究的经济增长理论则是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开端。本文仅以分析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机...  相似文献   

10.
"两个必然"的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并未有消失,社会主义仍有强大的生命力,但又出现了新的情况,所以必须全面理解"两个必然"理论.  相似文献   

11.
在恩格斯整理出版的《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对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交换关系从总体上进行考察后做出了最一般性的绪论,当我们参照恩格斯未采用的《资本论》第二卷第Ⅱ稿,对两大部类(主要是第I部类)进行具体分类后,对恩格斯整理出版的《资本论》第二卷中分析的两大部类的交换关系就需要加以修订和补充,从中会得到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论证和揭示了“两个必然”,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论断。可以说,自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建立苏维埃政权开始.尤其是二战以后,在东欧和亚洲,社会主义可谓凯歌猛进,给马恩“两个必然”的诊断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相似文献   

13.
劳本价值观是以劳动为本的价值观,最早由配第等人提出,经过斯密、李嘉图等人的补充和发展,最终由马克思和恩格斯使之成为一门真正科学的价值学说。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为劳本价值观莫定了科学的哲学基础;马克思首创的劳动二重性学说和价值转形学说,解决了价值理论上的一系列难题,使之最终确立了科学的地位。我们要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合作、共同创立的理论成果,从1844年在巴黎会晤开始,他们共同或独自地写成了一系列重要著作。针对杜林对马克思主义的全面攻击,1876年5月至1878年7月,恩格斯写出了《反杜林论》,对杜林进行了系统的批判,《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其中单独出版的几个章节。这本小册子系统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完整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如何从空想发展为科学的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代表作,被马克思称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人门”,列宁称为“每个觉悟工人必读的书籍”。  相似文献   

15.
牛人     
马未都 《经济改革》2014,(11):78-79
李希霍芬长得很帅,第一次看见他的照片时觉得和恩格斯有一拼,就是恩格斯胡子浓密一些.我们小时候最熟悉的外国人就是马恩列斯,今天得为年轻人解释一下,马恩列斯是四个人,即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共产主义理论和实践先驱.  相似文献   

16.
晓亮 《经济经纬》2001,(6):15-19
马克思的所有制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其主要之点包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总和等六个方面。而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在所有制理论上的独立贡献及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所有制理论上的贡献都是马克思所有制理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固有特征。这是邓小平开放思想的客观基础。邓小平指出,我国推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实行对外开放;找国实行对外开放,就是干社会主义。我们要学习和把握邓小平的开放思想,就要从研究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固有特征这个课题入手。一、资本主义制度的开放性与局限性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一个开放的制度,资产阶级开创了一个开放的世界,使得整个世界都成为开放的世界。马克思、恩格斯在1850年合写的《国际评述》,其中说到在330年当中,所有欧洲与太平洋的贸易一直是以惊人的长期耐性绕道好望角或…  相似文献   

18.
<正> 张立中同志在《马克思、恩格斯是怎样批判马尔萨斯人口论的——兼论我们今后的人口研究工作》一文中写道:“马克思和恩格斯最先看出了马尔萨斯人口论的错误,为了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理所当然地、严厉地批判了马尔萨斯反动的人口论。”实际上,最先看出马尔萨斯人口论的错误,从而进行驳斥这种荒谬理论的不是始于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马克思、恩格斯以前很久,一些资产阶  相似文献   

19.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哲学基础。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各个方面所完成的革命,都是以唯物史观作“研究导线”的结果。而唯物史观的发现,又是马克思、恩格斯适应工人运动的要求,考察了社会阶级斗争,总结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对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进行批判和改造得出来的成果。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活动开始于19世纪40年代。那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在西欧各主要国家确立了统治地位,英法两国资产阶级已夺得了政权。在欧洲大陆其他国家,  相似文献   

20.
正马克思和恩格斯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考察了整个人类社会城乡关系的发展脉络,形成了系统的城乡关系思想。随着我国城乡差距的日益扩大,学术界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关系思想给予了关注,进行了不少的梳理和研读,并从中获取了颇多有益的启示。但目前学术界在对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思想进行解读时,往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