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发展出现了众多不和谐因素,科学发展观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成为21世纪中国社会发展必由之路。社区是整个社会“细胞”,也是各种社会问题的会聚点,是未来社会建设的“基地”,和谐社区的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本文以和谐社区建设中的城市融入为视角,以社会资本增量和社区资产整合为理论框架,对撤村建居居民和外来居民在和谐社区构建中的优势和局限进行实证调查分析,提出了构建社会工作专业队伍等的政策建议,以图通过“基层经验”推动社会政策的变迁。  相似文献   

2.
城市社区是现代社会的细胞,是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部分。培育和建设城市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当前社会稳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整个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构建和谐城市社区,需要大力倡导人文精神,突出"以人为本"的核心,调动社区居民参与和谐城市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强化社区居民的社区凝聚力和归属感,打造安定团结、和谐稳定的社区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3.
王平 《发展》2006,(7):21-22
在构建和谐社会和进行社区建设的新阶段,社区为老年人服务不仅在社区服务发展领域十分突出,而且关系着和谐社会的稳定——老有所养,老有所终,老有所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内涵之一。社区是聚居在一定地域之内的人们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目前我国的城市社区的范围,则一般指社区体制改革后做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管理的范围,可见居委会与社区建设的紧密联系,而社区为老年人服务又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本在对武汉经济水平不同的社区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对居委会在社区养老体系中的定位以及其应该发挥的作用逐一探讨。  相似文献   

4.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建设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社区党组织是社区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党员和居民密切联系的基本平台和裁体,是社区和谐建设的政治保障.本文通过深刻认识加强基层党建在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作用和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党建促进和谐社区建设的新要求,结合拉萨社区实际,就切实理清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党建、促进和谐社区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黄强  许建民 《开放潮》2005,(9):8-10
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强和谐社会建设,这是今后较长一个时期我国社会发展的根本思路和总体战略,也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基础的作用。作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础性的一环——城市社区建设,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基,这是不言而喻的。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胡锦涛同志说过,要“从建设和谐社区入手,使社区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发挥服务作用,在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上发挥桥梁作用,在维护社会稳定、为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上发挥促进作用。”因此,要高度重视和谐社区建设,把促进社区和谐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论和谐社会中的电子社区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滢 《特区经济》2007,219(4):132-133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和谐社会的建设离不开和谐社区的建设,而电子社区是建设和谐社区的重要手段。电子社区的建设不仅解决了和谐社会建设中“数字鸿沟”的难题,也为和谐社区的建设提供了网络基础和信息平台,用现代化的手段辅助构建了一个“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建设和谐社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社区工作者是社区的管理和服务人员,在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服务居民等方面肩负着重要的责任。文章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对社区工作者的生活补贴水平进行比较全面的掌握,分析了目前社区工作者生活补贴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构建学习型社区是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力是竞争力的根本,建立学习型社会是当今世界的潮流。社区是社会的组织细胞,建立学习型社区是时代发展的趋势和客观要求,更是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文章从宣传终身教育理念、整合资源、组建社区学习型组织和法制建设方面,对构建学习型社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一、城市化背景下加强社区建设的重要性 1.加强社区建设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各种利益、需求、矛盾的汇聚点。社区建设所倡导的公共意识、团结意识、互助意识、慈善意识和政府为民意识等,都是社会文明和谐建设的重要内涵。可以说,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切入点。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社区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关于城市社区生态文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德琪 《科学决策》2008,(11):50-51
我国城市社区生态文化建设仍存在居民生态价值观念未根本转变、人丈环境不理想等不足。应以“以人为本、系统发展、因地制宜、群众参与”为原则,探索社区生态文化建设的路径: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培育社区居民的生态价值观念和人文精神,建立政府主管部门为主导、社区居民为主体、社区物业管理公司为中介的长效管理机制,将社区生态建设纳入生态市建设和和谐社会构建大目标,开展有特色的社区居民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11.
刘青 《魅力中国》2011,(12):26-27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解决社会矛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可以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物业管理作为城市管理的一部份,越来越为人们所认同,成为了居家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和谐社会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而物业档案在维护社区安定,便利居民生活,保障群众利益.。方便居民再就业。为辖区居民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社区是社会服务的家园,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是社会建设与发展的基地。而在社区建设中,社区文化是社区的气质和灵魂,是社区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内容。蓬勃开展的社区文化,有利于培养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对我国和谐社会的形成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当前,  相似文献   

13.
《宁波经济》2006,(1):32-35
构建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社会转型的客观要求,也是联系社区群众的桥梁。宁渡在创新社区管理,加强人性化服务方面有了新的探索,在管理和服务的人性化、规范化,以及务实、创新方面探索出一些成功经验。当前社会转型时期,社区管理面临众多矛盾,社区管理模式需要不断创新,要转变理念、增强功能、加大支持力度、注重队伍建设,把社区管理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4.
许丹梅 《理论观察》2014,(10):42-43
在我国管理体制走向"小政府,大社会"的转型过程中,城市管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社区上要为政府分忧,下要为百姓解愁,社区所承担的工作责任越来越大,社区在城市建设和社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加强社区建设,对于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城市社区是指聚居在城区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居民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加强城市社区建设对我们来说还是一项全新的工作。社区怎样建设?建设怎样的社区?这里,我想结合工作实践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河北经济研究》2001,(11):35-36
近些年来,邯郸市在城市社区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从总体上看,社区建设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同形势、任务的要求相比,同先进城市相比,同广大城区居民的迫切愿望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当前,我市社区建设工作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王立元 《发展》2007,(11):55-56
街道、社区是社会的细胞,建设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社区和谐了,城市就和谐了,社会就和谐了.和谐社区的建设已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18.
郭华巍 《宁波通讯》2006,(12):50-5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努力建设和谐社区。社区和谐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近年来,镇海区以探索建立和谐社区评价体系为抓手,着力加强和谐社区建设,社区各项工作都上了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9.
张瑜 《老区建设》2014,(8):31-33
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构建和谐社会当以社区文化建设为切入点。一个健康成熟的社区,必然是社区文化繁荣的社区。文章将立足于和谐社区文化的内涵和特征,和谐社会和社区文化建设的关系,充分论述当前和谐社会下的社区文化建设的意义以及如何完善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其目标导向为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人本目标可细化为新型社区居民的物质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等五个方面。新型城镇化人本目标的实现与新型社区社会资本构建息息相关。然而当前我国新型社区社会资本呈现缺失状态。其具体体现为新型社区治理主体间信任度不高、新型社区治理制度体系不健全以及新型社区治理主体间关系网络有待拓展。新型社区社会资本缺失原因分析为新型社区社会资本构建路径探索提供了思路和方向。新型社区社会资本构建路径有三:一是提升新型社区治理主体间的信任度;二是完善新型社区治理制度体系;三是拓展新型社区治理主体间的关系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