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2.
当前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金融理财行业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空间。但是由于国际市场具有不稳定的特性,或多或少会对金融理财产品产生影响,使金融理财产品承担内外部风险。因此,金融机构应该强化管理职能,完善金融产品的风险管理体系,并实行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防止暗箱操作扰乱金融市场秩序,提升金融理财产品的使用价值。本文主要研究金融理财产品风险的类型既产生原因,并提出有效的规避措施。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互联网金融是利用相应的互联网技术,在传统金融模式基础上创新发展而形成的,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存在相应的风险。本文对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4.
张康 《商》2014,(26):139+79-139
近年来,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市场获得了高速发展,但是,互联网金融的虚拟化、跨国界经营、高技术水平、法律缺位、监管难度等问题凸显,使其比传统金融的风险管理具有更大的复杂性,对我国的金融安全防范体系乃至经济安全都构成了重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2013年余额宝问世之后,一系列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相继面向大众,其低门槛、高收益、方便性的特点吸引着广大老百姓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针对风险,从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本身这个角度探究可行的控制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7.
本文就是以余额宝为例,分别从消费者、生产者角度分析余额宝的风险问题,并对所提出的多项风险提出可行性的监管方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创新和"互联网+"理念的提出,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发展迅猛。本文通过研究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发展迅速的历程,分析出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相对于传统金融理财产品的现存优势,并且展望和探讨该产品的未来发展趋势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投资者选择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影响因素,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以青岛市部分已工作人群为例进行了问卷调查,并结合技术接受模型(TAM模型)分析问卷调研数据得出,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风险性、理财起点、流动性是影响投资者行为意向从而决定系统使用(即:投资者选择金融理财产品)的关键性因素。其中,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流动性于投资者的系统使用呈正相关;风险性、理财起点与投资者的系统使用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2013年以来,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迅猛,在全国各地都发展蓬勃、遍地开花。而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他们的理财方式也从传统的产品转为了互联网理财产品。以"京东小金库""余额宝"为代表的新型的货币基金的互联网理财产品的用户群体变得越来越大,而其收益的波动性也就成了个人投资者最为关心的因素。鉴于此,本文选取了代表性的理财产品"京东小金库"为研究对象,针对选取的七日年化收益率进行的统计分析、趋势分析以及ADF检验,分析其收益率序列的波动是符合ARCH效应的,于是就引用了GARCH模型对其进行了收益率波动的分析,了解其收益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测定其投资风险,最终是让个人投资者了解互联网理财产品的风险,学会投资理财。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购买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从金融企业的角度分析,随着市场需求的进一步扩大,金融企业开始构建互联网金融平台,发布了很多的金融理财产品,通过这种方式扩大企业的运营范围,提升营业收入,为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提供可靠的保证。本文针对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使用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帮助企业更好的完善自身的理财产品,提升理财产品的市场认可度。通过加强金融理财产品使用因素的研究分析还能够最大限度满足消费者的理财需求,提升消费者的理财收益。  相似文献   

12.
总体上来看,目前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监管态度较为开明,但这并不意味着放松对其的风险管控。中国银监会前副主席阎庆民曾指出,就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来看,其整体的流动性风险有利于防控,商业银行的主要理财业务还未涉及到高杠杆和高风险的相关操作。但由于商业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实现了信用、流动性以及期限的转换,客观上导致其相关风险的增加。因此,在期限结构,信息公开,以及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监管等方面仍需不断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衍生出互联网金融这种新型的金融业态。由于其支付便捷、中间成本低、透明度高及易于参与等特点得以被人们快速的认可。但同时也因其特性引发一些区别于传统金融的特有风险,本文将针对互联网存在的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并对其防范机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收集了328个量化问卷作为调查样本,使用SPSS社会科学软件对购买和使用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结构化方程模型进行验证。以TAM模型为理论依据,通过用户对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使用现状及需求情况的调查研究,融合信息行为学观点以及金融原则,展开实证研究,深入探讨和分析当前用户对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使用情况,对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得到用户青睐或者忽略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计算机的自我效能对感知有用和感知易用都有影响,而感知有用和感知易用则是影响用户对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购买和使用的决定因素。结构保证会影响用户对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信任,感知风险和对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信任则是影响用户对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购买和使用的额外因素。  相似文献   

15.
鞠春炎  王金荣 《现代商业》2022,(22):132-134
随着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以及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金融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近年来涌现出众多的互联网金融企业。金融行业对国家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电子商务与金融的界限变得模糊,互联网金融行业迅速崛起。互联网金融行业由于存在相关的法律制度不健全以及管理方法的不完善等问题,逐渐显露出一定的风险,本文据此提出了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6.
当前,互联网金融平台违规违法事件频发,对互联网金融风险及其防范机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互联网金融发展概况的基础上,阐述了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并结合相应风险,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互联网金融的风险防范机制。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互联网金融模式进行了研究,介绍了支付平台型、融资平台型、理财平台型这三大互联网金融的模式,通过这三种模式的功能、应用以及风险引出了探讨,并且针对互联网金融模式存在的风险进行风险防范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从互联网金融与银行理财产品当前营销的主要模式出发,同时提出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下银行理财产品营销发展变革的方向,并且简要列举适应当前社会形势的发展新模式,以期为各大银行在今后开展相关营销活动提供可靠参考。  相似文献   

19.
我国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模式正以势不可当的趋势不断发展、创新与壮大。但存在互联网金融分业监管和跨业经营的制度性错配等问题,引发和放大了理财产品、信贷平台、信托融资以及第三方支付等方面的风险。因此,加强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文章分析了互联网金融风险产生的根源以及方式,进而提出了对互联网金融防范的相应措施及对策,以减少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伴随着透支消费理念的传播,我国信用卡市场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信用卡业务量快速增长.然而,发卡机构在抢占市场占有率的同时,并没有对其隐藏的风险进行分析.一些银行把注意力过多地关注在市场扩张上,忽视了风险管理的必要性,过多地将信用卡风险集聚在银行内部,这对信用卡产业的良性循环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有效地提高信用卡风险管理水平,对提升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