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财政专户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现行财政体制下财政专户的管理现状。归纳了地方财政专户资金账户过多;管理分散,专项资金透明度不高;专户资金缺乏有效的监管;专户资金游离在财政预算之外;央行国库对财政专户及各种专项资金缺乏强有力的管理和监控等问题。提出了充分发挥国库的管理和监督职能、严格账户审批程序、加大联合监督力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财政专户案件频发,涉案金额巨大,引起了社会对财政专户资金管理的极大关注。本文从财政专户案发情况的角度分析了财政专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国库资金与财政专户资金管理模式对比的角度分析了财政专户管理的改进,进而提出了规范财政专户资金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国家改革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一方面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各方支出需求都在加速攀升,财政很多时候显得力不从心,收支矛盾尖锐。另一方面财政专户越开越多,资金相对分散,支出进度缓慢和不均衡,大量资金结余,制约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加上银行考核机制不够科学、合理,国库工作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导致财政专户管理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财政资金的保值增值。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同,阐述了财政专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探讨了强化财政专户管理,激活财政存量资金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激活财政存量资金的背景和现实意义出发,在对财政存量资金基本构成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在短期内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开展国库现金管理的建议;在长期则建议深化预算管理改革、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强化预算监督约束、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取消各类财政专户、深入推进国库集中收付。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政府性资金日益集中于财政专户,而相关的政策法规没有相应调整,出现了部门间分配差距拉大、滋生腐败等问题。国库制度改革滞后、政府性资金分配错位以及资金配置没有实行市场化运行是最重要的原因。要从根本上治理财政专户的混乱局面,深化国库制度改革,改造和构建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是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一、加强财政专用账户的审批和监管。一是加强新开财政资金账户的审批关。新设立的财政资金专户,经财政部门、人民银行国库部门审核同意后,由人民银行账户管理部门审批备案。二是对财政资金专户进行清理,实行一级政府的财政专项资金在一家金融机构开设一个专户,在专户下区分资金性质和用途的不同,开设多个分户。  相似文献   

7.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将所有财政性资金,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所有财政性支出都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直接支付或授权支付到商品、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它改变了原有财政资金的拨付方式,并且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将暂时不用的预算资金全部集中到国库里,所有的  相似文献   

8.
1998年1月1日起执行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第一次将行政单位的会计核算以规范的制度形式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中分离出来。两年多来的实践证明,这个制度基本上是可行的,但有些方面还需要完善,试说明如下。一、从财政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应在二级科目内核算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对行政单位收到财政专户拨入的预算外资金,作为“预算外资金收入”处理,笔者认为应作财政拨款反映。1.将财政专户拨款作为预算外资金收入反映,淡化了预算外资金是财政性资金的观念,不利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国务院在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中,明确规定预算外资金是财政性资金,对其应上交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单位的预算外资金,在性质上与过去相比发生了根本变化,所有权归国家了,因此,预算外资金交入财政专户后,再由财政专户拨给单位使用,应该反映为财政拨款。将财政专户拨款作为预算外资金收入,给人的印象是,上交财政专户的资金还是单位的资金,只是先交财政专户储存,暂不作为自己的收入,这样做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对“预算外资金是财政性资金”的一种否定。2.将财政专户拨款作为预算外资金收入,不利于对预算外资金实行收支计划管理。行政单位会计收入核算不但要与财政管理的预算内...  相似文献   

9.
《地方财政研究》2007,(3):33-33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财政部门对财政资金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基础上,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和办法。国库集中收付的实质就是以资金集中管理为核心,即所有财政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所有的财政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商或收款人账户。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建立公共财政体系的需要,从西方财政管理经验中借鉴而来的一种财政资金科学管理模式,是我国目前财政资金管理制度改革的主要方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为对现行财政集中核算模式进行规范,建议采取以下对策:撤消财政开立的多余账户,严格按单一账户体制进行账户开设;按单一账户改革要求规范财政收支行为;严格按进度拨款,防止"第二国库"形成和违规拆借资金现象的发生;严格按<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和<关于规范地方财政担保行为的通知>要求,禁止财政违规担保现象的发生;加快国库业务电子化的步伐,争取早日实现国库业务网络化管理;强化国库会计监管,确保国库资金安全.  相似文献   

11.
东西关系始终是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全局的重大战略关系。正视差距、利用差距、缩小差距,是我们正确处理东西关系,顺利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关键。首先应正视差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西部发展差距呈扩大之势,这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必然,但在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又必须高度重视解决东西差距问题,充分发挥政府区域政策对市场局限的矫正作用。其次要利用差距。区际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是资源区域流动、优化配置、合理组合的前提。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应利用地区差距,形成东西依存互补、互惠互利、联动共进关系。再次,要通过东西联动缩小差距。在战略思路上应实施均衡与非均衡相结合的战略,并把东西增长中心的联动作为战略重点。同时尽快实现机制对接,构建区际传递机制,包括技术梯度转移机制、市场网络的沟通和政策体制的对接,将东部的资金、技术、信息和人才顺畅地传递、扩散到西部,以此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石燕  朱晨  季红 《嘉兴学院学报》2002,14(Z1):162-164
在古今东西方艺术的碰撞中,我们的艺术正处在一个急剧的继承与创新时期.面对纷乱的、峥嵘的多云艺术场,我们认为艺术的继承应是创新中的继承;艺术的创新不能仅仅是一种盲目的模仿西方,应在民族文化的背景中吸收一切营养、拓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13.
论西部大开发中的政府职能与政府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部大开发中的政府职能定位对西部大开发的速度,效率甚至成败将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在论述西部大开发中政府职能定位的理论和实践依据的基础上,探讨了中政府的主要职能,分析了中政府改革的必要性,提出了政府改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上海的秋,没有丝毫萧瑟的感觉.在一家云庐咖啡馆里,我们见到了同样温文尔雅的张虹先生.作为一名资深职业经理人,几十年的风雨经历让张虹更显出了一份难得的平和与亲切.  相似文献   

15.
关于证据的基本属性。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颇有争议。有观点认为.证据的基本属性有三。即客观性,合法性和关联性;有观点认为,证据的基本属性有二.即客观性和关联性。证据的客观性体现了证据的哲学存在性。为人们认识和把握证据的关联性提供了认识论;证据的合法性为人们收集、固定和保全证据提出了程序上的要求。在特殊情形下,某些不具备合法性或不具备客观性的材料仍可作为证据使用。证据的关联性才是证据的唯一基本属性。  相似文献   

16.
运用控制论原理研究和探讨农村社会控制问题 ,建构农村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控制体系 ,以保证农村社会稳定 ,实现我国在农村的预期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7.
企业家理论和企业理论长期处于隔离状态,交易费用经济学的企业理论只有融入企业家因素才能更好解释企业的产生和企业内部权威的来源,企业能力理论只有融入企业家因素才能更好解释企业边界的动态变化。基于企业家的视角,企业的本质是企业家实现自身人力资本价值的工具,企业边界是企业家基于价值最大化主动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欧元的诞生和发展使关于东亚货币一体化、建立“亚元区”的观点不断被提出。通过对欧洲、东亚经济政治条件的对比分析研究,认为东亚货币一体化条件并不成熟,还需要一个较长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9.
宋朝总管全国财政的机关,在宋神宗元丰改制以前是三司,元丰改制之后为户部,京师粮仓作为宋朝财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机构亦随之发生变化.为保证仓粮的收支与存贮,宋延还实行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形成较为严密的管理制度.但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下,仓官吏的营私舞弊是仓务管理中的痼疾,伴随宋朝始终.  相似文献   

20.
二十年来,中国对金融体系进行市场化改造,先后采取了许多金融改革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然而,由于传统的惯性和银行业的特殊性,银行业改革中的一些深层的矛盾仍未得到解决.从产权制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看,中资银行离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商业银行还相差甚远.加入世贸以后,占据产品优势的外资银行进入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构成较大的威胁,对商业银行未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为此商业银行必须积极采取措施,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中,这对推进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