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国内银行业改革的进展与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内银行业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调整了央行组织结构,再造了整个银行体系,推出了许多新的金融产品与金融工具,完善了金融制度和法规.但国内银行业的变革还是比较滞后的,银行业的计划经济观念仍然大行其道,对银行资本必须覆盖风险的认识不足,基层银行工作人员在银行的风险管理、量化与控制方式等方面的知识与观念少,国内银行还没有学到识别、管理、控制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雷宏 《全国商情》2007,(12):58-60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的发展相当迅速,但是,银行内部风险控制制度欠缺,政府监管防止了大规模的银行危机,却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银行业的发展.因此,应完善和加强市场约束机制在我国银行业中的作用,既提高银行外部监管的有效性,又促进银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面对西方迅猛发展的商业银行国际化形势,我国银行业面临参与国际竞争的外在压力和实现全球化的内在要求,走向国际化已经现实地、迫切地摆在我国商业银行的面前。但中国的银行业在制度环境、人员素质、资金技术实力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的著名银行相比差距甚远实现国际化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本文首先对银行国际化进行基础性分析,然后从背景、发展状况、政策等方面来解析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并提出一些关于发展其国际化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明确指出:完善的公共金融基础设施是有效银行监管的先决条件之一,而综合完善的会计准则和向市场参与提供充分准确的信息则是公共金融基础设施的重要内容。我国银行业入世在即,对照金融监管的国际化标准尚存在许多不相适应的困难和问题,长期以来被国内银行业忽视而滞后的金融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信息管理就是迫切需要解决的薄弱环节。本从我国银行业信息管理工作薄弱的主要表现及成因分析入手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5.
银行通过风险管理,可以减少由于业务变化、市场变化以及人员的失误等可能造成的损失.本文通过比较中美上市银行风险信息披露的信息制定方面、信息渠道以及风险信息披露内容方面系统的阐述了美国银行与国内银行对风险管理的不同.挖掘我国银行业在风险管理方面的差距,强调全面推行上市银行的风险管理并制定有关风险披露的规范.  相似文献   

6.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改变了银行业的经营发展环境,加速推进着商业银行的发展动力升级和经营模式转型的步伐。向交易银行转型逐渐成为银行业的共性选择。交易银行转型发展重在立足金融本职,回归交易本源,处理好转型战略实施中的各种复杂关系,统筹做好战略定位、组织构架、业务建设、客户服务、风险管控等方面的工作,提高交易银行业务稳健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并购是银行业重建的重要方式,是银行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战略选择.而收益与成本则是银行并购活动中的关键要素.只有全面正确地分析银行并购的收益与成本,银行并购才可能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8.
外国金融机构入股我国的商业银行,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我国银行业的入世成本,提高银行的竞争力,有利于银行的国际化,有利于我国银行业形成多元化的局面和职员整体素质的提高。对于外资入股,我们必须转变观念,调整战略,加强规范和监督,充分利用五年调整期,加快改革进程,为迎接银行业的全面开放作好准备。  相似文献   

9.
金融国际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生产国际化、贸易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的必然结果。在国际金融自由化浪潮的冲击下,我国的银行业也不应保守,积极走出国门,进行跨国经营,才是最好的选择。我国银行进行跨国经营时,制定一定的发展战略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金融全球化使国内银行业拓展海外市场成为必然选择。中资银行实行跨国经营既有内在动因,也具备了必要的外部环境和经济基础。国内银行业实行跨国经营要解决好金融体制改革、银行业的电子化建设、推行国际化人才战略以及获得政府必要的政策支持和投入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