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货膨胀预期是影响实际通胀的重要变量,也是货币政策有效运用的关键因素。在新凯恩斯混合菲利普斯曲线的理论框架下构建状态空间模型,利用贝叶斯Gibbs抽样算法估计我国2001—2013年的季度预期通胀率,进一步利用VAR模型及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我国通胀预期对实际通胀的动态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我国季度预期通胀率的适应性特征强于理性特征;适应性预期冲击在短期对实际通胀会产生较大影响,但累积效应在大约9个季度之后消失;理性预期冲击对实际通胀的正向影响会持续较长时间,并最终将实际通胀推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因此,货币政策应从降低适应性通胀惯性和管理理性通胀预期两个方面来调控通胀预期对实际通胀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张雯  余林芳 《大众商务》2010,(14):22-22
2010年通货膨胀会不会现身,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热点问题。国家统计局4月15日发布的宏观显示,3月份CPI同比增速大幅回落至2.4%,低于2月份的2.7%,一季度CPI同比上涨2.2%,距离政府制定的全年3%预期目标仍有距离,似乎在预示着2010年我国将有较为平缓的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3.
2010年通货膨胀会不会现身,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热点问题.国家统计局4月15日发布的宏观 显示, 3月份CPI同比增速大幅回落至2.4%,低于2月份的2.7%,一季度CPI同比上涨2.2%,距离政府制定的全年3%预期目标仍有距离,似乎在预示着2010年我国将有较为平缓的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市场经济下的货币流通理论为指导,构建了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通货膨胀模型,并采用计量经济学的一系列方法对模型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表明:通货膨胀与消费、投资、财政赤字和制度转型等多个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但各变量对通货膨胀的贡献度具有明显差异,这为中央银行和政府部门采取差别性的宏观调控政策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5.
“预期转弱”是当前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难点之一,需要通过优化预期管理来提振预期。现实经济中存在不同类型的多样化预期,然而现有研究大多研究单个预期(特别是货币政策预期)冲击的宏观经济效应,对不同预期的叠加效应缺乏系统深入的探讨。本文将预期分为政策预期(基于政府制定、调整及实施宏观经济政策产生的预期)和非政策预期(基于社会经济发展实态等形成的预期),并认为:当政策预期与非政策预期相契合时,两种预期冲击叠加会对政策有效性产生“累进(退)”效应;当政策预期与非政策预期错位时,两种预期冲击叠加对政策有效性会产生“抵消”效应。比如,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及相应的预期管理操作会使经济主体产生未来经济向好的预期,并激励其采取积极的投资和消费行为,进而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现实经济中良好的技术进步态势会使经济主体形成未来经济繁荣的预期,并促使采取积极的创新、投资、消费行为,最终表现为货币政策有效性提高;两种正向预期的叠加则会进一步增强宽松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采用货币政策调控指数和全要素生产率来描述货币政策和技术进步预期冲击,运用DSGE模型和SV-TVP-FAVAR模型对“无预期冲击”“存在货币政策预期冲击”“存在技术进步预期冲击”“存在货币政策和技术进步双重预期冲击”4种情形下的货币政策有效性进行模拟分析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两种预期冲击均增强了货币政策有效性,并在总体上形成叠加“累进”效应。与现有文献相比,本文进行了如下改进和拓展:一是基于政策预期与非政策预期的角度探究货币政策和技术进步预期冲击的叠加效应,二是采用货币政策调控指数回避以往研究中量价工具“非此即彼”的选择问题,三是运用SV-TVP-FAVAR模型为货币政策和技术进步预期冲击的宏观经济效应提供经验证据。本文研究表明,预期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构建和完善宏观调控预期管理体系。要正确认识政策预期与非政策预期的契合与错位,利用政策预期增强(弱化)积极(消极)的非政策预期,并优化各种预期管理之间的方式匹配和期限组合;政策预期管理的优化要提高各种政策调整之间的协同性,并完善政策信息传导机制;非政策预期管理的优化则要完善宏观经济信息传导机制,并改善市场环境。货币政策预期管理的改进,需要提高政策调整及工具使用的合理性和适宜性,并不断完善央行沟通、前瞻指引等预期管理方式,实现政策信息传导的及时有效。  相似文献   

6.
针对近年来国际上兴起的菲利普斯曲线扁平化问题的讨论,利用拓展后的卡尔曼滤波解决了状态空间模型的非线性问题,并以此对中国开放条件下的变系数菲利普斯曲线进行估计。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通货膨胀与产出缺口之间的关系依然紧密,近年来中国经济减速主要是结构性的;中国的实际与潜在经济增速自2011年以来同步放缓,但实际增速始终低于潜在增速;危机过后通胀预期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总需求对于通货膨胀的影响,近年来政府对于通胀预期的引导更是成功避免了中国通缩的发生;国际价格波动对于中国内部通胀的影响有限。因此,处理好"稳通胀"与"保增长"之间的关系,并加强对于通胀预期的引导是货币当局进行相应宏观调控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当前的通货膨胀是流动性过剩、成本推动以及国际通货膨胀输入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具有鲜明的结构性特征。从当前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手段来看,由于当前中国情况复杂,货币政策各项工具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性。而对于结构性通货膨胀,财政政策因为针对性强和轻重可调节性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抑制通货膨胀,应综合运用多种政策手段,特别要加强重视相机抉择财政政策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8.
2008年前后,越南持续出现通货膨胀。对此,社会普遍认为主要是经济过热、国际油粮价飙升、FDI增长过快及“入世”等原因所造成。但是,通过计量分析发现国际油价并非越南通胀的原因;粮价上涨在更大程度上是通胀的结果;FDI对物价的影响并无印象中大;“入世”的确给越南带来长期通胀压力;投资与物价总体上负相关;物价受其自身滞后期影响最大。这些与社会一般判断不尽相同的发现对认识通胀成因、制定通胀对策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中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一直是学者的研究重点.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了简要综述进而对中国做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在短期内具有负相关性,在长期来看,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并存在从经济增长到通货膨胀的单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从预期度量、预期特征和预期效应三个方面对汇率预期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评述,以期为后续的汇率预期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有益参考。通过文献梳理发现:汇率预期度量方法有待改进,汇率预期特征研究有待深入,汇率预期效应研究有待完善。进一步发现:可以通过“序列估算”解决汇率预期度量问题,可以在非线性框架下深化汇率预期特征研究,可以通过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完善汇率预期效应研究。  相似文献   

11.
李清文 《大众商务》2010,(16):16-16
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一直是学者的研究重点。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了简要综述进而对中国做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在短期内具有负相关性,在长期来看,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并存在从经济增长到通货膨胀的单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2.
首先,基于CCAPM分析框架推导出股票预期超额收益变动与消费者宏观经济预期之间的关系;然后,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包括消费者宏观经济预期因子在内的实证方程;最后,利用面板协整的DOLS估计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投资者的宏观经济预期变动对股票收益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结合媒体的信息传播作用论证了投资者宏观经济预期变动对股票收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前扩大国内消费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着力点。借鉴FRB/Global模型的通胀预期理性修正技术,构建我国消费测度的通胀预期理性修正模型,分析影响居民消费因素可知,基于2000—2011年季度数据的预期修正模型可较好地解释我国消费现实。通过收入对消费影响程度增加,通胀预期上升,但居民仍然出现储蓄意愿增强和消费下降,以及居民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比例与居民消费支出增长率表现出的负相关的信息,对居民消费约束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基于货币政策一致性的视角,以金融危机后日本货币政策实践为研究对象,分析央行采取具有时间一致性的货币政策进行预期管理所采用的政策工具及有效性。实证结果表明:日本央行通过具有一致性的货币政策管理预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基础货币扩张和汇率贬值提高了远期利率水平,反映了公众通胀预期的上升;日元贬值改善了公众对未来前景的预期,但基础货币扩张和低利率政策对改善未来预期的效果有限。结合日本货币政策操作的特征,本文作者认为:一致性货币政策改善公众预期的有效性取决于货币政策工具以往的效果以及公众对货币政策的信心;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型工具等多种政策工具的合理配合有利于提高预期管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张成 《全国商情》2008,(9):73-74
本文依据行为金融学中的代表性偏差理论,通过分析股市中行为主体在判断资产看跌趋势时,在思维上可能产生的纵向代表性偏差使人们将资产走势进行的历史比较、以及可能产生的横向代表性偏差使人们与同质资产走势进行的横向比较对股市预期的影响,得到代表性偏差也是影响股市看跌预期重要因素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对现代金融市场中的预期的含义、性质和特征进行把握的基础上,从预期管理的角度,对美国在此次金融危机救助中采取各项政策措施的得失和启示进行了分析.认为预期是导致金融危机形成、爆发以及扩散和传染的重要因素和变量之一,它的作用和影响是通过改变市场参与主体的行为体现出来的,只有将市场参与主体行为放在市场参与主体预期与金融市场运行的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实际中,才能理解预期在金融危机过程的作用,才能理解金融危机的实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依据行为金融学中的代表性偏差理论,通过分析股市中行为主体在判断资产看跌趋势时,在思维上可能产生的纵向代表性偏差使人们将资产走势进行的历史比较、以及可能产生的横向代表性偏差使人们与同质资产走势进行的横向比较对股市预期的影响,得到代表性偏差也是影响股市看跌预期重要因素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运用EGARCH模型,实证分析了未考虑市场预期和考虑市场预期的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消费者物价指数、生产者物价指数、进出口、失业率及货币供应量七个宏观经济指标的发布对我国股票市场收益和波动的影响。结论表明,股票市场的收益和波动没有对发布的宏观经济指标做出反应,能够影响股票市场收益和波动的是经济指标包含的内容——消息。另外,货币供应量、进出口、消费者物价指数和生产者物价指数指标的发布对我国股票市场最重要。  相似文献   

20.
CPI连续三个月正增长,央行两个月内连续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引起了媒体对通胀预期的大肆渲染,导致了人们情绪上的恐慌。为此,文章认为应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对待通胀预期;认清炒作通胀预期的危害;认识到在我国当前形势下适度的通胀有利于保增长、促就业;科学的实施通胀预期管理,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搞好宏观调控和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