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1 毫秒
1.
改革开放30多年来,辽宁省以规模扩张模式为主体的城镇化,经过平稳发展到加速发展阶段,已处于中期城镇化时期。它在推动经济高速增长、经济结构转变、城乡一体化等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城镇化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重要程度,未来,城镇化将释放巨大的内需潜力,形成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战略机遇。  相似文献   

2.
十八大提出"新型城镇化",是在城镇化发展方向上释放出了"转型"的"新信号"。未来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将遵从"公平共享"、"集约高效"、"可持续"三个原则,推动城镇化发展由速度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铁岭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市,近年来以加快工业化进程来带动城镇化,使铁岭的城镇化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总体上城镇化率仍远低于全国、全省的平均水平,这是铁岭市经济社会发展诸多矛盾最突出的聚焦点。为此,本文分析了铁岭城镇化进程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铁岭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试析对中国城镇化水平的基本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多数学者都认为,中国城镇化发展水平目前处于中级阶段,也有极个别学者认为中国城镇化水平尚处于初级阶段。从全国来看,中国城镇化发展水平应该是处于加速发展的中级阶段;从东部沿海地区和部分大城市来看,其城镇化水平已处于中级阶段,个别地区已跨入比较成熟的高级阶段;从西部地区和绝大部分农村地区来看,城镇化尚处于低速增长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引擎,我国的城镇化道路正处在规模扩张转向提效提质的阶段,新型城镇化以人为中心,更关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规模大小与城镇化质量的协调。本研究利用2011年—2020年西部地区12个省份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生态城镇化构建衡量城镇化质量的指标体系,利用PVAR模型,探究数字经济与城镇化质量之间的动态互动关系。结果显示:(1)数字经济与经济城镇化自身均对经济城镇化的提升有正向影响,但是对于社会城镇化和生态城镇化的影响不显著;(2)数字经济与经济城镇化互为双向因果关系,和社会城镇化以及生态城镇化之间没有明显的因果关系;(3)数字经济对经济城镇化提升的作用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大,经济城镇化的提升会带动社会城镇化与生态城镇化的提升,从而达到提升城镇化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协调互动发展对地区乃至国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二者协调关系的实证研究,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推动二者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文章根据新型工业化特征与城镇化丰富内涵,充分考虑工业化与城镇化的投入产出关联机制,构造二者的测度指标体系;然后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构建模型,计算1978-2009年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相对协调度,进行阶段识别并分析三大阶段的特征及关键要素。通过对1978-2009年深入研究,为现在及将来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的政策及制度安排提供经验支持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城乡统筹:以农民收入为中心的结构转换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围绕农民收入这个中心议题,从城乡统筹的角度,分析和研究了我国在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区域、劳动力、城镇化以及国民经济分配中的结构转换问题。指出目前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在一段时期内还会继续存在;城乡沉淀的大量富余劳动力带来就业压力短期内很难消除;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的现象没有根本缓解;国民经济分配格局重工轻农、重城轻乡的现象在继续扩张。为此,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必须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充分就业、城镇化水平提高以及国民经济分配格局等方面大胆进行制度创新,实现城乡统筹的经济社会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7.
论文选取1996年—2014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在环境库茨涅兹曲线(KEC)假说的基础就城镇化对"三废"排放的影响效应进行实证研究。主要研究结论有:中国各地区的城镇化发展差异明显,与"三废"排放量关系主要呈线型和三次型变化;大部分东部沿海城市处于城镇化发展给环境带来负效应,面临城镇化发展与节能减排的双重压力;中西部地区城镇化主要对环境改善有显著促进作用,正在努力靠近N型曲线第二个转折点,即环境与城镇化最优配比。综合说明中国城镇化发展并不会自动导致污染物排放量的减少,城镇化快速发展也并不一定引起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推翻了城镇化水平增加与中国环境污染量是负相关性的假定。  相似文献   

8.
1996年实现"软着陆"后,中国经济经历了一段低通胀或轻微紧缩的蛰伏期,并于2003年开始了新一轮经济"软扩张","软扩张"过程的主要特征是周期波动性弱化和稳定性增强,主要成因在于经济增长方式由总供给驱动向总需求驱动转变、紧缩性调控向稳健性调控的方向转变。进入2008年后,随着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和国内外经济冲击的影响,本轮"软扩张"阶段有可能转入新一轮平稳经济周期。  相似文献   

9.
论文根据2006年—2013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利用Panel VAR模型来分析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和空间城镇化三者之间相互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口城镇化冲击对经济城镇化和空间城镇化影响表现为先负后正;经济城镇化冲击对人口城镇化影响表现为负向,对空间城镇化影响表现为正向作用;空间城镇化冲击对人口城镇化影响表现为先正后负作用,对经济城镇化影响表现为正向作用。在东中西三大地区也呈现不同区域特征,这与城镇化发展阶段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整体上来说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和空间城镇化之间没有形成协调发展,需要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需要立足于地区城镇化水平,提升小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  相似文献   

10.
重庆三峡库区产业空虚化和其特殊的战略地位使其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的作用较小,应走异地城市化和本地城市化相结合的发展道路。重庆三峡库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过多,城镇化的关键在于减少总量人口,特别是农村人口;但由于地形限制,城市可用地很少,制约了本地城镇大规模的扩张。因此,现阶段重庆三峡库区城镇化的主要路径是异地城镇化,其方式是发展劳务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