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李孝敏 《全国商情》2012,(18):87-88
著名的作家、文学批评家、翻译家梁实秋作为上世纪中国文坛的重要人物,其文学创作是对社会生活的感受和体验的升华。梁实秋的文学思想意义深远,有其别具一格的文学评论体系,以及人性论思想。其中,人性观融合了中西方文化,成为梁实秋文学思想体系的核心。对梁实秋的文学思想体系进行探讨,以期给中国现代文学以启示。  相似文献   

2.
梁实秋“人性论”思想是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一个比较有个性的存在。它的内核是以理性节制情欲、以抽象人性超越自然人性。通过对梁实秋人性论思想中的两个中心概念“人性”与“理性”的辨析,指出梁实秋的“人性论”正是欲借理性的力量来为中国现代文学开辟一条既继承传统又吸纳西方文学观念的相对宽泛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近代诗歌作为沟通古典诗歌与现代新诗的纽带和桥梁,在整个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具有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重要过渡作用。中国诗歌从古典诗歌发展到近代诗歌,再到现代新诗时期,纵观其整个发展阶段,也只有到了现代新诗阶段,中国文学才得以真正突破了几千年的经典模式,迈向现代化进程。仔细探析现代诗歌的发展与革新过程,其每一步都是在近代诗歌基础上的继承和突破。  相似文献   

4.
汉灵帝设置鸿都门学,在当时引起了一定的政治混乱.然而在文学发展史上,对东汉文学从经学化转向通俗体有积极的作用.鸿都学诸生积极创作俗体文学,提倡通脱自然的文学风尚,实为建安文学之肇始.  相似文献   

5.
诗歌是我国文学史上一种非常重要、有着强大生命力的文学体裁。然而随着新诗的出现和不断演进,诗歌发展到当代,却并没有像其他文学形式一样日臻成熟,而是逐渐走向边缘化、陌生化。这里,本文主要从当代诗歌“懂与不懂”及诗歌到底是以诗人为中心,还是以读者为中心两个方面,对当代诗歌的处境及其解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尺牍文学史上,女性尺牍颇为寂寥。试从女性作家尺牍的创作心态考察入手,就文本中体现出来的守望、寻觅等生存姿态和心理进行分析,揭示了守望情结对中国古代女性的情感体验和尺牍创作心态中所起的作用。同时以男性作家创作心态为参照,认为中国古代女性尺牍创作既是出于自我心理平衡的需要,也是为了满足男性的需要,归根到底是因为她们缺乏生存的自主意识。  相似文献   

7.
“五四”新文学启蒙运动者多以西方文化为参照来确立自身的启蒙价值立场,从启蒙的视角把“民间”作为文学的精神资源来推动新文学发展的进程。刘半农在“五四”白话新诗创作上的大胆拓荒,寻找到了民族诗歌发展的本源,开拓了“五四”白话诗歌的创作途径。  相似文献   

8.
瞿秋白的文学、美学思想,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文学的性质问题上,坚持文学艺术的阶级性和革命倾向性;二是提倡文学艺术的大众化;三是主张客观的现实主义文学及其创作原则和方法;四是坚持现实主义的美学观、文学批评观.从理论渊源来看,瞿秋白文艺、美学思想的主要来源是马克思主义的美学和文艺理论,却又直接受到俄苏文艺的影响,在很多方面借鉴学习了俄苏文学美学中的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9.
新感觉派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代表作家有刘呐鸥、施蛰存、穆时英等。在其创作中,新感觉派作家以独特的创作题材和艺术手法成之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文学史重要的一部分。研究新感觉派小说的创作特色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其产生的背景、主题内涵及艺术特色,进而全面地对新感觉派小说有所认识。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爱玲及其创作已经被演绎成了一种现象,构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学景观。很多作家、评论家甚至媒体都曾以不同的角度——譬如语言、意象、心理剖析、都市文学甚至她的身世经历去解析张爱玲及其创作,并且都各有所得。本文则主要通过对张爱玲内部因素的解读,分析张爱玲小说所体现出来的另类的意识和技巧。  相似文献   

11.
先秦寓言文学运用借古讽今、出人意表的夸张和虚构、立奇造异、含沙射影等高超的艺术手法,对统治阶级的丑恶嘴脸、人情世态和传统思维方式及陈腐思想观念予以了辛辣的嘲讽和揭露,在中国文学史上的讽刺文学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新诗提倡以白话书写,讲究通俗易懂,但是通过结构形式的创造性安排也会造成许多新诗的主题出现难以明辨的现象。文章从认知诗学视域切入,通过运用图形—背景理论对卞之琳的经典诗歌《断章》进行新颖的解读,运用分离性原则分析《断章》出现主题多样性的原因,运用任意性原则解释《断章》暗含的主题内涵和卞之琳的爱情观,以此来挖掘其中的文学审美意义,对现当代文学中的新诗在语言学层面的研究作出一定的贡献,从而为中国现当代新诗的研究提供新颖的视角,推动新诗的解读。  相似文献   

13.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骆宾基是一位卓有才华的作家.他的某些长于"人情世故"描写的短篇小说,已达到了很高艺术境界.但因"人情世故"视野的日渐锁闭,其才华未能得以尽显,呈现出的竟是艺术生命日渐衰微而终于窒息的创作历程.对此,我们不应仅注意外在的政治教训,亦应从作家自身的主体视野、主体意识方面加以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4.
梁实秋与老舍这两位文学大师在同一时期、同一个地方各写过一篇题目同为《诗人》的小品文,他们笔下的“诗人”形象有异同,审美趣味也有异同.虽然有以上不同,但读他们的作品,都可以让人愉悦性情、调剂生活、忘怀得失,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5.
艾青是"五四"文学后期非常重要的现代新诗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总是根植与中国社会的现实国情,热衷于反应最基层、最朴实的人物、事件与感情。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特殊环境下,以艾青为代表的新诗人在困境中进行思考与创造的时候,往往折射出一种时代文学的焦虑。本文的主要内容就是以艾青为代表,来探析这一时期新诗人的文学焦虑。  相似文献   

16.
博客文学作为文学的一支新生力量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宽松的创作环境、时尚真实和娱乐休闲使它成为走向大众的平民文学,同时它还以其平民特有的真实感受了传统文学的魅力,让人们在轻松的气氛中感受到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和谐共荣.它的出现让文学不再遥远,让创作更加朴实、贴近生活,是真正意义上的平民文学.  相似文献   

17.
论现代诗派知性诗对五四哲理诗的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冰心、宗白华的哲理小诗为主要代表的五四哲理诗创作是中国新诗向知性世界探索的第一步,而30年代现代诗派的主知诗则实现了对前者的超越。这种超越可以从各自的创作理念与传统、情理内蕴构成、意象与诗境等方面比较得出,从中能看出新诗在主知一路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8.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D.H.Lawrence,1885-1930)是20世纪英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最具有创新精神的作家之一。他才华出众,著作颇丰,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共创作了1000余首长短诗歌,可以说这些诗歌伴随了作者的一生,忠实记录了作者的生命体验和人生感悟。因此,阅读诗歌是解读劳伦斯的最佳途径。本文将从自然的生态、社会的生态以及人的生态三个维度来探讨劳伦斯的诗歌,并讨论其中蕴含的生态思想的渊源,从而揭示劳伦斯的创作动机和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19.
南社诗人周斌及其《柳溪竹枝词》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社诗人周斌的生平及其文学创作为考察对象,重点研究了其《柳溪竹枝词》的诸多题辞序跋及诗作本身所蕴含的文学、历史、民俗、语言学等方面的价值,认为周斌的经历与创作在南社中具有典型意义,南社研究应加大对社团内中小作家的关注。他们对丰富现代文学的创作生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应该引起现代文学研究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大江健三郎是第二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曾五次来华访问.他从小熟读鲁迅作品,其文学本质与中国作家莫言非常相近,因此对中国文学有特殊的感情.研究大江健三郎及其文学跟中国文学的关系,在中日文学交流史上将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