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肖燕  钱乐祥 《经济地理》2006,26(6):926-930
将传统区划研究方法和现代GIS技术结合,以网格作为区划的基本单元,采用“自下而上”的区划方法,以地处豫西山地的典型地区洛宁县为例,对复杂的自然生态要素与人类活动的时空变化及相互作用运用GIS分析手段进行分析和表达。根据不同区域所表现出来的对生态变化与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变化的承载力差异,进行小尺度的县域生态经济综合区划。将洛宁县划分为四个生态经济区。通过对各生态经济区特征的分析,旨在协调日益激化的人地矛盾,探索生态经济的发展方向、途径和对策,为豫西山地中尺度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经验和样本。  相似文献   

2.
以水土流失为基本特征的生态退化严重制约着黄土高原的社会经济发展,重建及恢复生态系统是新时期黄土高原地区的主要战略目标之一。本文在分析以往黄土高原生态建设成果的基础上,从生态经济学角度解读黄土高原生态退化的社会经济原因.分析生态一经济相互作用的机理,并探讨了该区域生态经济建设的主要目标及途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河北省“96.8”洪灾的社会成因,探讨了太行山区生态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山区生态经济建设要遵循生态与经济并重的基本原理;并提出逐级综合治理、改变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放牧等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4.
浅析吉林生态经济省建设的环境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省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是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实现吉林省“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目标的必然途径。吉林生态经济省建设的战略环境评价是保证生态经济省建设的有效手段,通过分析生态经济省建设过程中的产业结构、产业布局及各项发展战略对环境的影响,从生态与经济两协调和发展度评价生态经济省建设的政策方针,为生态经济省建设提供必要的保证和决策意见。  相似文献   

5.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旅游产品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旅游业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它的发展对于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文章在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优势的基础上,从享乐层次、观光层次、体验层次和认知层次上设计了生态旅游产品体系,并通过生态旅游精品线路的设计研究了生态旅游产品网络体系。此外,还从开发原则、资金来源、社区参与、生态教育、环境保护、经营管理、基础设施、反馈途径等方面对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通过能值和GIS方法的耦合分析,以伊犁地区为例,探讨了温带干旱区绿洲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性的时空演化特征与总体趋势,提出了相应的调控措施。研究结论如下:①1989—2008年,伊犁地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总投入和总产出均呈持续增长趋势。②目前伊犁地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仍处于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但亦呈现出恶化的趋势。③研究区在农业系统发展水平方面,大致呈现出"东北—西南"梯度格局;在系统可持续发展方面,大致呈现出"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④在今后的农业发展进程中,伊犁地区应通过农业内部结构的优化、农业传统生产方式的变革等手段,促进农业系统的结构功能优化和可持续发展,防止生态环境的恶化。  相似文献   

7.
山区面积占北京市土地总面积的62%,主要担负着北京的生态屏障功能,而山区经济的发展是山区生态功能发挥的有力保障,果树产业的健康发展是协调二者关系的有效途径。因此,文章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在分析历年畜禽养殖量及粪便排泄量的基础上,针对果园生态系统的废物处理功能及其经济价值进行了估算,以期为果树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平谷区畜禽养殖规模发展较快,2006年畜禽粪便的排泄量已达133.86万t;而果园生态系统在对畜禽粪便的消纳方面发挥了较大的作用,果园生态系统消纳畜禽粪便的物质量已经由1997年的24.52万t增加到2006年的52.42万t,消纳量增加了98%,平均每公顷果园每年消纳畜禽粪便166t猪粪当量。消纳畜禽粪便的生态服务价值逐年递增,到2006年已达43 620.35万元(2008年现价),与1997年相比增加了21 549.81万元(2008年现价)。  相似文献   

8.
鄱阳湖流域面积占江西省总面积的97%,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系统评价鄱阳湖流域的生态经济地位并提出合理的开发整治策略,对江西省的国土开发,社会经济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密云县农业生态经济分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由于密云县是密云水库水源、水质保护研究项目中的重点县,所以农业生态经济分区是在该县进行的基础研究之一。本文从生态经济系统原理出发,选择了69个适合密云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分类的特征指标,以乡为分类的基本单元,应用5种聚类分析方法对北京市密云县19个乡(镇)进行了不重叠、内在的等级聚合分类。结果表明,离差平方和法分类效果最好。我们按此方法将全县划分为4个生态经济区和4个生态经济亚区。并对每一生态经济区的生态经济特点和发展方向进行具体分析,为建立密云县最佳农业生态经济结构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土地生态经济系统运行机制及其调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土地生态经济系统是人工控制的经济系统与土地自然生态系统耦合的复合系统,其运行和发展对人类社会发展和全球生态环境变化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规律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理论依据。本文从生态经济学角度对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剖析了其运行的机制,并提出了调控土地生态经济系统良性运行的目标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以我国4个主体功能开发区划分为依据,在"生态主导,科学开发"的理念指导下,对秦巴山区进行板块规划,构建秦巴山区保护和发展生态型经济区三大政策体系:《秦巴山区功能性区域板块规划》(自然保护区—南水北调调水区—粮食生产区);《秦巴山区区域产业定位》(药—水—茶—桑—游);《秦巴山区生态型经济区保障机制》(产业置换和生态补偿)。用绿色GDP替换现行GDP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变环境经济价值补偿为环境生态价值补偿。建立全员参与,以生态环境税为实现形式的生态环境补偿复合机制。  相似文献   

12.
海洋生态经济系统界定与构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海洋生态经济系统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国内外学者对海洋生态、经济与社会系统及其相互作用的运行规律认识尚不统一、不全面,基础理论研究薄弱,与陆域生态经济系统研究相比,无论是相关概念界定还是运行机理探究都存在滞后性,为此,从生态经济系统的基本内涵出发,对海洋生态经济系统重新进行界定,并对构成海洋生态经济系统的生态、经济与社会三个子系统运行机理与功能进行系统研究,以弥补当前研究不足。  相似文献   

13.
民族地区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边缘化与生态环境脆弱共存的特征,本文提出生态经济是民族地区打破生态经济恶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依据不同民族地区的生态经济特点,提出了不同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耕地生态经济预警的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文章在分析耕地生态经济系统运行的波动性、结构的复杂性、“体质”的脆弱性、调控的滞后性四个特征的基础上,认为开展耕地生态经济系统的动态监测可以使得耕地管理由静态、被动状态走向动态,实现耕地生态经济系统调控的超前性,切实有效地保护耕地。在此基础上,阐述耕地生态经济预警系统所包含的警义、警源、警兆、警度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并提出构建我国耕地生态经济预警系统的基本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15.
西藏主体功能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高原的生态过程对保障我国乃至东亚生态安全具有独特的屏障作用。受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西藏生态环境问题日渐凸显,生态安全屏障功能受到威胁。本文在上述分析基础上,按照西藏生态经济分区和主体功能区划分的原则,并在分析西藏生态经济系统和区域经济开发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地域差异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西藏主体功能区划的思路和西藏主体功能区划的总体布局。  相似文献   

16.
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经济规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天元  张殿发 《经济地理》2004,24(4):525-527,532
生态经济规划是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客观要求,有别于传统规划模式。它把土地生态经济系统作为自己的规划对象,把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作为规划目标,生态经济平衡是土地可持续利用规划的前提条件,通过有效的生态经济规划,在保证生态安全性和经济有效性的前提下,使土地利用程度与其生态经济阈值相协调,实现土地利用生态目标和经济目标的协调统一。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经济规划就是在保持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平衡的前提下,使生态、经济和社会三效益得到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17.
生态经济类型区是刻画区域自然、社会系统时空耦合聚集关系的图形抽象。本文运用GIS、RS为代表的空间信息技术建构了生态经济类型区聚类分析的基本方法与技术路线。在具体的研究内容中,本文首先给出了空间信息方法模式下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调控机理,并集中讨论了基本生态经济表征要素空间信息的提取方法。在此基础上,应用多源空间数据挖掘原理构造了多维空间要素进行空间聚类的基本方法,结合区域基本的自然生态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进行了针对萝岗区的实例研究。本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空间信息技术进行生态经济类型区空间聚类分析是具有一定科学性的、高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矿区产业生态系统(MIES)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实践工具,在国内外得到快速推进并取得显著成效。但由于产业生态系统(IES)独特的生态化产业链接属性和成长环境,造成大量不稳定问题逐步浮现,并且已经成为影响矿区产业生态系统取得成功的重要障碍。本文提出了矿区技术创新生态经济系统(MTIES)概念,分析了MTIES结构、功能和效益上的失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行生态重组,优化"关键种"企业的年龄结构,推行矿区生态技术体系,加强生态管理等实现矿区产业生态系统稳定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山区广大农民如何脱贫致富,尽快实现小康目标,是亿万农民追求的目标和最大向往,也是各级领导当前农村工作的中心课题。如何使山区农业资源持续高效利用,尽快实现小康目标,通过吉林省15年的探索,关键是开拓山区空间领域,建立人工调控立体网络开发模式,向空间生产力要综合效益。总结吉林省长白山区生态农业建设的15年经验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强化了系统能流和流物的转化效率,建立了多层次,多梯级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对“海南生态农业第一村”的生态工程和经营形式进行了介绍,认为美万生态经济模式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加速山区农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