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之间既有差别,也存在共同之处。其差别主要体现在两种分配方式依据的理论以及二背后的所有制和经济体制不同。在我国当前的经济运行过程中,两种分配方式所依托的体制差异已不存在,并且传统的按劳分配所依据的理论在我国当前的体制下并不完全适用,两种分配方式也都承认劳动是人的谋生手段,劳动对劳动拥有所有权。因此,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之间的差别正在逐步消失,二之间能够相互渗透和兼容。从收入分配的目标来看,只有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有机结合,才能实现高收入水平上的公平。  相似文献   

2.
科技产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由生产科技产品劳动的两重性决定.科学技术本身不创造价值,而有用的生产用于交换的产品的科技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劳动.科技工作者的收入不仅是按劳分配的体现,而且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结果.按科技劳动与科技要素分配收入是必要的.按高科技劳动者的收入水平能引起人们对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证社会主义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理性回归和时代发展.提出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商品经济关系中分配的一般原则,按劳分配是按生产要素分配在社会主义社会的特殊表现形式;通过分析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区别,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物质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必然性;分析现阶段按劳分配实践中内容与形式的矛盾及其根源,通过论述现阶段社会主义劳动的双重属性,提出解决矛盾的思路,认为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对按劳分配制度的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确立,其分配制度也必然要加以改革和调整。对于绝大多数国有商业银行员工而言,主要还是凭借付出的劳动获得收入。劳动收入分配的三种方式及其激励绩效在经济活动中,劳动收入的基本分配方式一般有三种:即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即按劳动要素分配)、按劳分配和平均主义。这三种分配方式有着不同的激励绩效,分别代表着所得报酬与付出劳动努力之间不同的激励结构。下面是关于这三种分配方式不同激励效应的模型。在该模型中,假定劳动收入是由劳动努力(劳动付出)的生产函数Y(e)表示,而视资本存量不变,三种分配方式…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思想理论的精华部分,在中国发展市场经济前提下,劳动价值理论的内涵和指导意义都有了实质性改变。本文从劳动价值构成、新要素参与分配等劳动力价值理论现实意义,结合目前收入分配体系改革的必要性,阐述了在劳动力价值理论下重新构建我国收入分配体系的整体思路。对于深化对马克思劳动力价值理论的认识,以及改革我国收入分配体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1.目前,我国城乡大量出现了多种多样的股份合作制。这是股份制与合作制相互结合所形成的一种经济形式,兼有股份制和合作制的特征,是把股份制资本联合为主与合作制劳动联合为主的特点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多要素的联合,管理上实行一人一票为主或适当考虑按股投票,分配上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与按股分配结合。股份合作制实际上就是把不同所有者的生产资料按股份大小联合起来,把不同劳动者的劳动按平等原则联合起来,从而,把生产资料与劳动结合起来,构造一种兼有股份制和合作制的内部组织结构,使生产资料能够在经营中实现保值和增值。  相似文献   

7.
商品经济中,按劳分配是在公有制范围内以企业为主体,按劳动者提供并实现的劳动分配个人消费品的,本文分析了按劳分配与财政分配的异同点,并提出了实现个人收入公平分配的财政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我国分配制度上的一次革命。但按生产要素分配绝非我们的创新。马克思在他的“整体价值论”-价值创造、价值实现、价值分配理论中,对按生产要素分配作了科学的论述。本文在阐述马克思“价值论”的基础上分析按生产要素分配,进而论证它的科学含义与合理性,以及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9.
农村合作金融目标模式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作金融是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重构农村合作金融的目标模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组织制度上实行全国一级法人制度;二是在运作机制上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三是在产权形式上选择股份合作制;四是在内部管理上适当改造"一人一票制";五是在收益分配上坚持按劳、按股分配相结合;六是在经营宗旨上坚持对内服务与对外盈利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论按要素分配的现实性及其实践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要素分配是人类社会产品分配的基本形式,当它与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时,可能采取纯粹的按要素分配形式,也可能结合一些其它形式;可能采取规范的形式,也可能采取不规范的形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纯粹的、规范的按要素分配具有现实性和重大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就我国现行的收入分配制度的理论基础做出解释.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阐明了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并存,在私有制存在条件下的合理性;现实生活中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它们的收入分配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主要依照要素价格理论,即西方经济学上所谓的"分配"理论;收入分配其实质是价值分配,并说明了价值分配与价值创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理论的新进展是:只要是能够满足人们不断提高、多样化需要的劳动,包括生产物质产品和服务、精神产品和服务、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劳动都是社会主义劳动;只要是为中国的现代化作贡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贡献,都是社会主义建设者,是总体劳动者的组成部分.创新社会主义劳动理论的重大意义是:首先,只有正确划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三大产业之间的关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其次,只有正确区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按照专业化协条社会分工的发展要求认识总体劳动者扩大的问题,不仅会激活一切积极因素,共创小康社会,而且有助于创新和人力资本的形成;再次,只有正确地划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才能建立合理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形式和过程.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2018年个税改革为准自然实验,采用2015—2019年三期CHFS数据和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个人所得税减免的劳动供给效应,并拓展分析其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表明:个税减免对劳动供给的激励效应与税收减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异质性分析发现,税额减免对中低收入组的劳动供给有显著的正影响,而对中高收入组的劳动供给影响不显著。从影响机制来看,个税减免的劳动供给效应使中低收入群体税后劳动收入增加,有助于增强个税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允许非劳动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是我党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重大创新,对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党的十六大报告在论述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时,提出了"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新要求,并将劳动要素的分配与资本、管理、技术等非劳动要素的分配置于相同层次进行表述,这一思想是对原有分配制度的重大创新,标志着我党在理论上的更加务实和更趋成熟;同时也预示着我国公有制经济内部收入分配领域深层次改革的开始.  相似文献   

15.
社会财富公平分配是近年来一个持续升温的话题,而个人所得税是促进社会财富再分配公平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国政府对个人所得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然而这种改革的作用十分有限。个人所得税在促进社会财富再分配公平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建议扩大征税范围,合理确定费用扣除标准;实行按年计征的分类与综合所得税制;健全纳税档案管理,加强对各类纳税人的监督管理;强化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力度,尤其是加强对财产转让所得的征管力度。  相似文献   

16.
刘慧贞 《会计师》2010,(1):24-26
<正>经理股票期权制度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和分配理论研究的新课题,它引发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以及"按劳分配"原则的深层思考。经理人力资本理论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学说;推行股票期权制度进一步体现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统一,这使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更具有了现实的说服力;经理股票期权体现了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的有机结合,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是劳动价值论在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7.
一、股票股利涉及的暂时性差异 (一)相关规定与暂时性差异的形成 股票股利,又称配股或派股,是指公司以资本公积、留存收益按持股比例转增股东股份.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都规定,被投资单位分配股票股利,投资企业对分得的股份不作账务处理,只需在备查簿上登记即可;但是,税法规定对于任何形式的股利分配,都必须在被投资单位作分配处理时,...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数学方法证明一次交互分配法、顺序分配法和直接分配法是特定条件下代数分配法的简化.并认为现行的各种按实际单位成本交互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方法没有优劣之分.在特定条件下,它们都有其他方法不能相比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正>婺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下简称婺源联社)是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的法定金融机构,是由社员入股组成、实行民主管理的合作金融企业。现设有综合科、人事科、稽核监察科、  相似文献   

20.
流通领域合作经济的基本原则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主要内容有四条:一是合作社的参加者都是自愿的;二是业务经营不以盈利为目的;三是实行民主管理;四是盈余分配以壮大公共积累为主。它与股份经济是有所区别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