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三农"问题历来都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党的十六大提出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而要破解"三农"难题,根本的出路是城镇化.  相似文献   

2.
推进城镇化建设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提供强大支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大中小城市普遍发展,初步形成城市体系,出现了新的城市群带,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质量水平空前扩大和提高,城镇面貌有很大变化,据国务院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止2000年底,我国城镇化水平即市镇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为36.09% ,其中近一半是农村城镇人口,城镇化建设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之间既相互促进,相互带动,又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两者都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需要,是我国农村经济进入发展新阶段的必然要求,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直接提出了推进城镇化的要求,为加速推进城镇化提供了可能;城镇化建设为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供了必要的途径、市场空间和要素支持、产生强大的支撑作用,其作用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说明,本文主要从对调整和优化农村劳动力结构、农村产业结构、农村所有制结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农村需求结构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3.
河南农村剩余劳动力在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中出现了要素禀赋优势逆转,即劳动力资源的短缺导致了粮食核心区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争夺劳动力资源的矛盾,土地的稀缺性导致了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与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在空间和区域上争夺土地资源的矛盾,这些因素制约了粮食生产能力。文章提出了引导投入务工与务农劳动力结构比例、妥善处理土地开发和保护耕地关系、以市场手段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等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4.
劳动力与资本、土地、技术等共为经济增长的要素。但是,相对于农村的劳动力需求而言,过剩的农村劳动力供给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负累。囤积起来的庞大的“劳动力蓄水池”,造成“3个人的饭5个人吃”的低效益局面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障碍,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的“瓶颈”。在九届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五”计划纲要中,政府首次把城镇化提高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将其称为城镇化战略。但是,在我国现阶段经济运行的体制框架——市场经济体制,和主题内容——建立现代化的工业体系内,城镇化在大多数农村只能是个远景目标,更现实些的、更具有操作性的战术应该是农村工业化发展形成产业化来为农村就地城镇化提供“依托”。  相似文献   

5.
加快小城镇建设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太平 《农业经济》2000,(12):24-25
加快小城镇建设,对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工业化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三者之间是互相促进、联动发展的关系。农村工业化是农村经济社会脱离乡村走向现代化的初级阶段,没有农村工业化的支撑,就没有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而农村城镇化则是农村工业化的必然趋势,农村工业化总是会在一定程度上伴随或导向农村城镇化,推动小城镇建设。农村城镇化是农村经济结构转换的后续和高级阶段,它综合反映了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工业化的水平,是农村现代化的集中体现。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特色的农村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6.
谁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买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启富 《农村经济》2007,(4):111-113
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的实质是人力资本投资,是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在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潜在投资者当中,农村劳动力投资意愿强烈但成本承担能力有限,企业成本承担能力不成问题但投资意愿不强,只有政府同时具备较强的投资意愿与成本承担能力,同时,政府还负有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买单"的道义责任.因而短期内,政府应是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的主要"买单者".从长远来看,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市场正常有效运转,促进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正常化、规模化和持续化开展.  相似文献   

7.
谨防部分农村"空洞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建设一直被认为是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但笔者最近在苏南一些村调查时发现,城镇化建设把一部分农村富裕户引进城镇的同时,形成了部分农村人才和财富的"空洞化":一方面发财致富的能人和示范户走了,等于断了村民与市场的信息渠道;另一方面,富裕户进了城,农村就更难发展,并引起农村道路交通和其它生活设施的退化.随着城镇的扩张,一些村耕地减少幅度惊人,环境污染加重,纯农户收入不增反降.因此,在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防止部分农村"空洞化".  相似文献   

8.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苏北节约型农业发展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发展节约型农业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有效路径,农村劳动力流出对节约型农业产生重要的影响.通过对苏北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状况.进行分析,揭示农村劳动力流动影响苏北农业新技术引用、新品种推广、农产品流通及农民收入的增长,提出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加强农业劳动力技能培训,发挥农村女性劳动力的作用,重视农产品市场建设,拉长农产品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等对策,推动苏北节约型农业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农村城镇化,作为一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社会的必由之路,打破了传统的"农村——农民、城市——市民"的格局,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开创了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小城镇建设蕴含着城乡协调发展的大战略,推进小城镇建设离不开对城镇化路径的思考、创新与重新选择。一、农村城镇化基本概念城镇是以人为主体,以充分利用土地和空间为特点,以获取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民工荒"背景下,分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针对我国当前"民工荒"和新老农村剩余劳动力代际交换的客观现实,提出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建立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相关的制度、提高劳动力整体素质等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正确认识农村城镇化建设中的几个问题河南农业大学经贸学院李建民一、城镇化建设与农村经济社会结构的优化优化经济结构首先必须使人口结构和劳动力结构优化。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有所提高,但总的来讲速度极其缓慢,1980年市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9....  相似文献   

12.
2006年中国家庭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的成人数据显示,中国年轻一代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劳动参与率明显高于上一代农村劳动力,年轻农村劳动力是中国非农劳动力供给的主体.本文在对年轻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劳动参与行为进行实证检验时发现,人力资本的作用并不显著.年轻农村劳动力对非农劳动表现出一种"不论性别、不论受教育水平、不论是否拥有非农工作经验"的"无条件参与"特征.已有研究所得出的"人力资本条件与非农劳动参与正相关"的结论对于年轻农村劳动力这一独特群体并不适用.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本文认为,是由于年轻农村劳动力务农的机会成本较高所致.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有关专家指出,教育是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关键,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别的根本途径是将富余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这个政策顺利进行有赖于农村劳动力资本水平的提高,这取决于农村人口教育水平的提高.为此教育部们指定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教育部周济部长指出,教育系统大力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服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职业、成人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所以,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令国人振奋。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城市化和市场化并不能在短期内解决中国9亿农民的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通过各种办法来形成一个稳定的农村,从而使农村和9亿农民成为中国现代化的稳定器和蓄水池。通过新农村建设,保证农村的稳定和农民的满意,将成为决定中国现代化成败的一个基础性工作、一个至关重要的关键。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中国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发动机在城市,而中国发展的稳定器与蓄水池在农村。在承认城乡“二元结构”现实的基础上,以城乡统筹为基础,实现城…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大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核心是农民增收.实践证明,通过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和转岗就业能力,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对推动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城镇化进程,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后农业税时代的新农村建设税收政策进行一定的归纳,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税收政策及税制进行再设计.提出了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扶持、农业深加工、生态农业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市场、在国内外发行免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债券"等税收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努力使中国商法促进全国农村市场建设实现当今农村的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集中起来应当把农村市场建设好。现代化的农村应当是市场经济的农村,城镇化农村其经济运行应当是市场方式的,工业化的农村也应当离不开建设好农村市场。经过多年来的努力,全国农村市场建设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这是十分难得的。然而,仔细地具体地思考,我国农村市场的水平还很低下,发展状况也很不平衡。如何更好地发挥市场作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其关键环节就是要在处理好市场与商法关系的过程中,提升市场效应、加大商法创新力度。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建立…  相似文献   

18.
自2003年"民工荒"现象出现以来,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供求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近年来,在农民工市场上又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出现了新的趋势.本文通过对近几年国家统计局连续发布的"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的解读,从农民工市场发展趋势的视角,就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之策. 农民工市场的新趋势 年龄渐大,供给潜力渐小.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长速度,随着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代际效应的显现,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达到峰值后开始逐渐下降.就农村情况而言,尽管其转变速度相对滞后,但农村劳动力增长速度也逐渐降低,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19.
今年,省委、省政府在农村工作的总体思路和政策力度上都有新的举措.总体思路上四川提出:"推进产业化、全面建小康".产业化成为一个重要抓手,它和城镇化和工业化结合起来,大大推进了四川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游斌 《农村经济》2023,(10):114-123
要素流动是城市和农村两大部门经济存在二元反差的结果,要素流动方向、速度和规模将重塑城乡二元结构,是城乡二元结构转化的关键。本文探讨了劳动力、土地、资本三种要素流动对城乡二元结构转化的影响机制,运用动态面板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劳动力和土地从农村流出促进城乡二元结构转化;资本从农村流出在全国层面,以及东部和东北抑制城乡二元结构转化,由于中部和西部的农村存在资本抑制与资本排斥,资本流出产生促进作用;劳动力和土地从农村流出产生的影响存在门限效应,当流动率超过门槛值后,劳动力流动对城乡二元结构转化的影响呈现“促进→抑制→促进”的变动态势,土地流动的促进效应得到显著强化。基于此,通过要素市场化改革,形成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在保障农民权益不受损的前提下促进要素在更大空间范围内通过市场交易方式有序流动,成为城乡融合机制建构的重要路向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