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林区分工论与国有林区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国有林区发展面临的形势与障碍,认为国有林区管理体制不顺是最突出的关键性问题。从新形势下对林业分类经营思想的再思考出发,认为仅仅从森林或林业的视角来研究和探求国有林区发展所面临的矛盾与问题,是远远不够的。要创新国有林区发展理念,按照林业分工论的理念和原则对国有林区管理职能进行分工,实现生态体系建设、经济体系建设和社会体系建设的专业化经营与管理。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分工合作理论为基础,对农业分工和专业化能否引致农户的合作行为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利用西部地区5省20县355个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建立Logit模型,验证了农户参与农业分工和从事农业专业化生产对农户加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分工和专业化能够引致农户的合作行为,即农户参与农业分工和从事专业化生产能够显著促进农户加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而户主、家庭特征、主要农产品类型、参与订单农业情况、市场和政策环境等因素也不同程度影响农户加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行为。  相似文献   

3.
林业分类经营模式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其理论基础是:分工与专业化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微观经济学理论。公益林和商品林具有不同经营目标、管理模式及资金运行特点。林业是一个具有公益性和外部性的行业,又是一个弱质产业。林业生态建设和发展需要公共财政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转型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为研究对象,选取2006~2015年参考数据,用产业结构超前系数分析得出了林业第三产业将会成为林区的主导产业,成为林业产业转型的方向;同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理论,系统分析了林业产业转型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消费需求、产业发展趋势、劳动生产率和森林蓄积量是影响林业产业转型最显著的因素;多种经营比重,固定资产投资、劳动力资源和工业化水平是林业产业转型的内在驱动力,而经济增长率和林业专业化程度影响较小。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林下经济、加大投资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各因素协同作用等加快林区林业产业转型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论服务规模经营——从纵向分工到横向分工及连片专业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如何推进农业规模经营,已有研究关注于农地流转及其规模经营,普遍忽视了农业分工问题。规模经济的本质在于分工与专业化,但在主流经济学文献中,纵向分工理论与横向分工理论则是相互割裂的。本文研究表明,在要素(服务)市场开放的条件下,农业分工并不仅仅停留于农户家庭内部的自然分工。一旦农户卷入社会化分工与生产性服务外包,同样能够内生出服务规模经济性。生产性服务的市场容量是诱导农业服务主体生成的关键因素,且具有纵向分工中的交易频率与横向分工中的交易密度两个方面的含义。单纯扩大纵向分工及其交易半径将产生交易成本倍增的负效应,而通过横向专业化并引导连片种植,则能够有效扩大市场容量并促进分工深化。本文有助于增进对"斯密定理""杨格定理"及交易成本理论相互关联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自从亚当·斯密发表了《国富论》开始,经济学家就开始了对经济增长原因的研究。本文通过对经济增长原因的分析,把经济增长理论依次归结为分工-专业化理论、劳动要素论、结构效应论、技术创新论、收入分配论、制度决定论,并结合中国国情,针对制度决定论做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7.
具有规模经济是农业生产外包服务供给的基本要求,理论上农户联合外包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但现实中农户联合外包水平却较低且环节异质性较强.本文借助专业化分工理论的分工规模经济与交易成本分析框架,从分工规模经济与交易成本视角解析了农户生产外包中联合行动的逻辑与条件及环节差异.进一步以水稻为例,用农户微观调研数据对环节联合外包规...  相似文献   

8.
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它是国际分工深化的客观要求与外在表现.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劳动分工是经济发展和财富增加的源泉,分工取决于市场的范围.斯密的理论告诉我们,专业化分工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而专业化分工的深入发展要求建立世界范围的大市场.美国经济学家阿林·杨格后来进一步发展了斯密的上述理论.他指出经济体系中分工的发展本身具有一种自我繁殖、自我演进的机制,分工受制于市场的规模,同时分工的深化会推进市场规模的扩大.市场和分工互为因果、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9.
关于发展商品林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 我国林业面临两大问题,一是木材供求矛盾日益尖锐,“资源危机”日趋严重;二是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森林保护日趋重要。为了解决这两大问题,我国林业界有的学者根据森林的特点,提出将森林分为商品林、多功能林、公益林,分类经营的林业分工经营理论,为我国未来林业经营方法探索了一条因势而导、合理可行的林业发展道路。但是,毋庸置言.林业分工经营作为一套完整的理论指导林业生产,尚有许多问题有待于作深入的研究。笔者在本文限于篇幅,拟仅对林业分工经营理论涉及的商品林,从其定义、相配套政策措施、实施操作手段等方面展开分析,以探讨林业分工经营理论一斑,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来自湛江市农村的微观调查数据,建立Probit模型、Tobit模型和Logit模型三个回归模型,分析了合作社有效促进农业分工和专业化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合作社通过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协调成本、考核成本以及扩大市场范围改善农户对分工与交易费用的权衡效率,拓展农户分工经济的范围,提高农户参与分工的意愿和能力。合作社通过降低专业化风险、提高风险规避能力和专业化生产收益帮助农户更好地在专业化与家庭安全之间、农户家庭兼业化和农民职业化之间进行权衡,促进农业专业化发展,同时还通过提升农户的个人专业化水平、提高农业生产的迂回化程度和标准化程度增强农户的专业化生产能力和信心。  相似文献   

11.
以福建莆田林业产业集群为例,从分工的角度,运用制度经济学理论分析了在缺乏林业资源的地方,通过培育专业市场、促进产业集聚,获得内生比较优势的机理,为提升林业经济竞争力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2.
林业产业链的形成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探讨了林业产业链的内涵基础上,勾勒了林业产业链结构。林业产业链的形成始于社会分工,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形成合适的产业链组织结构,尔后产生新的细致化、更专业化的社会分工,周而复始,形成蛛网结构的林业产业链形成机制;之后基于蛛网模型3个维度,提出林业产业链形成的价值模型,并举例说明,验证了林业产业链形成机制;最后探讨了林业产业链价值实现的4个途径,为积极拓展和完善林业产业链功能和优化结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根据劳动力转移新经济学理论和家庭内部劳动力分工理论,基于2018年浙江省14个县(市)681户营林调查户样本数据,运用Tobit模型分析了非农就业对营林劳动力女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非农就业对女性劳动力单位面积营林投工量和女性营林投工比例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非农就业对不同林种营林投入女性化有明显差异,对经济林农户家庭营林投工女性化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对用材林农户家庭营林投工女性化作用不明显。提出完善农村劳动力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农村女性劳动力营林生产技能培训;发挥女性劳动力的营林生产优势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规模经济抑或分工经济——来自农业家庭经营绩效的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地规模经营与农业分工深化是实现农业规模经营的两类相互关联的路径选择.本文探讨了农地经营规模、农业分工与农业家庭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并利用江汉平原地区的1701个样本农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农地流转及其规模经营内生的交易费用与组织管理成本问题,导致农地规模对农业家庭经营绩效的改进效应存在适度规模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工用材林规模化经营实现途径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对规模经济理论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指出对中国人工用材林规模化经营的正确理解应该是依据分工专业化理论、价值系统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将人工用材林培育业、林产工业以及林产品贸易部门进行整合,实现产业间的协同效,即实现林工贸一体化经营。对人工用材林林工贸一体化实现规模化经营的内在机理进行分析,提出人工用材林林工贸一体化经营在实践中宜采用的组织形式,并且指出中国人工用材林林工贸一体化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10—2019年中国林业产业的面板数据,以案例为导向,结合界面理论,选取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从林业产业现代化的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功效与目标3个方面对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中国林业产业现代化路径选择进行组态分析。共得到4条组态构型,其中多规模以上林业工业企业数量在组态构型中起核心作用,其他要素则起辅助作用;中国林业产业现代化在这10年发展过程中先后经历了林业产业持续增长期、林业产业对外扩张期、林业结构变动期3个阶段,并且林产品贸易稳定性与林业产业技术获取、技术改造金额支出存在等效替代关系。因此,建议加强林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先推进林业机械化、以点破面引导非林资本大力介入,推动林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对外开放及贸易水平,走国内国外双市场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政策背景,采用C-D生产函数模型,根据新疆林业经济统计数据,就林业科技进步、林业资本投入、林业劳动力投入、新增造林面积以及作为虚拟变量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要素,对新疆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做出定量评价。结果表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业科技进步、林业资本投入、林业劳动力投入对林业经济增长具有明显推进作用,作为虚拟变量的制度因素集体林权改革对林业经济增长具有正向推动作用。新疆林业经济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林业资本的大力投入,因此新疆林业要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必须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落实林权证的发放,不仅要继续加大劳动力投入和科技投入的力度,而且要促进林业劳动力投入和科技进步的结合;同时还要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加快新疆林业技术人才的引进。  相似文献   

18.
路径演化理论阐释了基于"涌现机制"的路径依赖与基于"建构机制"的路径创造的"演化"特征。以路径演化理论中路径生成、路径依赖、路径正向锁定、路径负向锁定和路径分化阶段的属性,剖析国有林区传统林业产业生成、发展、成熟、衰退和现代林业产业构建等演化过程的基本态势,系统认知国有林区林业产业发展的一般性演化过程,为国有林区林业产业转型、现代林业产业体系构建研究奠定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9.
基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视角阐释"两山"理论的新时代内涵,对自然资源资产价值实现路径进行理论分析,采用案例分析法、质性研究法,分析"森林生态银行"运行模式实现自然资源资产价值的路径及其运作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探讨自然资源资产价值可持续实现的路径。结果表明:"森林生态银行"运行模式实现自然资源资产价值是以生态资源为基础,通过精准调查,在明晰生态资源产权的前提下,运用经济学方法对其价值进行核算,以直接或者间接利用权属交易、生态服务交易、产业化等方式将生态产品货币化。因此,应该建立市场化生态要素产权制度,引入市场经营主体发展生态产业,建立"公私合营"的生态产品交易制度,以便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价值得以可持续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