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是一个喜欢追求时尚的人,自然也较旱地成为持卡一族。 中国工商银行的牡丹信用卡是我拥有的第一张信用卡。当时我对信用卡的概念还不十分清楚,只是经常在电视里看到有人在消费时使用信用卡。在我看来,信用卡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作为一个普通的老百姓,我从没奢望拥有这样一张尊贵的卡片,我有的,只是钱包里的几张借记卡。  相似文献   

2.
自从成为银行信用卡中心的一名员工,短短几年,我从一个对信用卡退避三舍的人变成了拥有多家银行信用卡的忠实使用者,钱包里多张信用卡被我使用得得心应手。许多没接触过信用卡的人害怕自己沦为“卡奴”,而正在使用信用卡的人也通常不知道如何充分利用这神奇的小卡片,我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用卡心得,希望能对持卡人有些帮助,做信用卡的主人。  相似文献   

3.
工行牡丹信用卡是1989年开始发行的,我有幸在发卡初期就开始使用,至今,我已经使用过3张牡丹信用卡。牡丹信用卡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相似文献   

4.
《中国信用卡》2007,(1S):44-44
在我成为持卡人的头两年.我只拥有一张信用卡。记得那时银行申办信用卡的审核手续很严格.尤其是金卡。我是通过银行朋友.在提供资料不是很足的情况办得金卡的。可从2006年8月至今.赶上各行都在大力推广信用卡业务.自然我也成为了他们的营销对象。于是.在短短3个多月的时间里.我的信用卡增加了6张.加上原有的信用卡.我一共有7张信用卡。[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做一名脚踏实地的职业人1993年我初涉信用卡产业,在最短的时间内从一个十足的信用卡门外汉迅速转变为一名合格的信用卡人.我的体会有三点:一是向经验丰富的前辈学习;二是观摩各级业务骨干的一招一式;三是在思考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通过在不同岗位上的学习实践和当时信用卡部每月举办的有关信用卡基础建设、市场拓展、风险防范等研讨会,我领略了信用卡人的学识见解,丰富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并很快地熟悉了信用卡业务的操作流程.收集信用卡资料并剪贴成册的良好习惯,以及对历年信用卡透支户的分类采集汇总分析,激发我深入思考信用卡业务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  相似文献   

6.
我是一名在校学生,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接触到工行牡丹卡。一天我正在教室里上自习,碰巧赶上工行学生信用卡宣讲会,会上讲的内容深深打动了我,我当时就填写了信用卡申请表。如今我使用工行信用卡已经一年了,有一些体会希望和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7.
繁忙的工作以及相对封闭的生活圈子,使得我对信用卡的认识较晚。直到2008年6月,我常去购物的华堂商场代办牡丹华堂信用卡,并公示了一些持卡消费的优惠活动细则,我才欣然填了一张申请单。一个月后,我收到了牡丹华堂信用卡。熟练用卡之后,我又增加了信用卡的消费信息手机回复功能、绑定工资卡自动还款设置功能等,我的消费生活一下子变得灵活、方便了。  相似文献   

8.
penger 《投资与理财》2013,(22):77-77
传说用信用卡赚钱,而我的实践证明,用信用卡赚钱并不是传说。现在我用信用卡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赚钱,二是省钱,也希望自己的用卡经历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名从事金融监管工作20多年的老员工,却一直对信用卡“敬而远之”。之前有许多商业银行的朋友上门向我推荐信用卡,都被我一一婉拒。当时,我总觉得信用卡在日常生活中没多大用处,而且先消费后付款的方式让人“心里没底”,担心信用卡的消费透支功能会“引诱”自己沦为“卡奴”,甚至可能因忘记还款产生不良信用记录。  相似文献   

10.
丁求 《中国金融家》2014,(11):120-120
我们爱上了信用卡,因为,它让我享受到提前拥有的精彩生活。说到信用卡,最初让我想到的就是"卡奴"。来自农村的我,很少会选择借钱来享受。但后来,我们却爱上了信用卡。而这一观念的转变,要从我在城里买房的事说起。2006年研究生毕业,我开始和老婆定居城市。  相似文献   

11.
我和银行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是在1996年夏天,那时刚刚离开熟悉的校园,到银行工作。中国农业银行黑龙江省安达市支行成立信用卡部后,为了完成上级行下达的发卡量任务,全行号召员工申办信用卡。带着对信用卡的好奇感和神秘感,我也填写了一张申请表。经过资信审查后,我顺利领取到人生中的第一张信用卡。  相似文献   

12.
为梦想买单     
郭维娜 《中国金融家》2014,(11):121-121
信用卡成了我的账房先生。通过便捷的记账功能,每月定时反馈的个人消费分析报告,勾勒出我日常生活开支的纵横经纬及变化趋势。印象中信用卡第一次走进我的生活,是在2010年下半年。那时,对于刚参加工作的我,这张可爱时尚的光大麦兜主题信用卡就是小小资金调度师,帮助我合理地调节每月现金流,度过那段囊中羞涩的月光日子。  相似文献   

13.
吴龙海 《中国金融家》2012,(12):122-122
最早认识信用卡是在十几年前的大学中,在媒体上看到国外生活中使用信用卡的种种好处,羡慕不已。在2002年参加工作后不久,碰到零售业务比较活跃的招商银行对公众开放申办信用卡,我乐冲冲地成为我们那个上万人的大单位里头一个有信用卡的人。十年前,大家对于信用卡的概念还很淡漠。申请成功后,我激动地向周围同事介绍信用卡这一新颖的银行业务,结果招来一脸茫然。当时缴纳水费、电费等,大家根本想象不到有朝一日可以  相似文献   

14.
情伤信用卡     
悠悠 《中国信用卡》2004,(12):61-62
时下,信用卡正悄然走进我们的生活。因为多少对信用卡有些了解,而且从性别、年龄、学历、职业等方面来看,我属于典型的信用卡发放对象,三年前就荣幸地加入了持卡人队伍。记得,我的第一张信用卡还是缘于“关系营销”。GF银行的营销人员通过关系将单位符合发卡条件的同事悉数收归  相似文献   

15.
我不算一个时尚的人,对流行事物的接受常常“慢半拍”。刚参加工作时,就听朋友介绍过信用卡,但我当时认为,使用信用卡消费后还要去银行还款,不如直接用现金或借记卡结账方便,而且一个刚毕业的“社会新鲜人”大额开支不多,没有使用信用卡的必要。可随着工作年限和收入的增长,消费需求也逐步扩大,在好友的动员下我终于也申办了一张牡丹国际信用卡。  相似文献   

16.
做一名脚踏实地的职业人 1993年我初涉信用卡产业,在最短的时间内从一个十足的信用卡门外汉迅速转变为一名合格的信用卡人。我的体会有三点:一是向经验丰富的前辈学习;二是观摩各级业务骨干的一招一式;三是在思考中有所发现、  相似文献   

17.
首先,我谨代表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信用卡中心向《中国信用卡》的读者朋友们拜年,祝大家新年快乐!2007年,中国信用卡市场持续蓬勃发展。作为国内第一家引进外资技术和管理支持的信用卡中心,浦发银行信用卡中心在过去的一年中坚持严格的风险管控,完善多元化销售体系,逐步扩大规模,发卡量、交易额和应收账款等指标节节攀升,  相似文献   

18.
中国最大的信用卡门户网站——“我爱卡”网站联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于2007年1月15日正式启动国内信用卡大型调研活动,并将在调研结果的基础上对所有信用卡进行排名,方便持卡人更系统、更有针对性地选择信用卡进行申请、使用和消费。  相似文献   

19.
回眸我国信用卡产业改革巨变的发展历程,不能不提到曾经给我思考和力量的专业期刊《中国信用卡》。光阴荏苒,一晃二十年过去了,回忆许多往事,依然让我感慨和激动。  相似文献   

20.
1994年,我国银行卡行业第一本专业期刊《中国信用卡》诞生了。作为忠实读者,我一直关注《中国信用卡》的创立、成长与发展,并在撰写稿件、选送照片、协调采访等方面尽过微薄之力,与《中国信用卡》交往中发生的一件趣事给我留下了尤为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