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蓝蓝 《中国信用卡》2008,(20):67-67
根据保监会出台的新规定,保险公司在交强险和商业车险上实施“见费出单”制度,即保险公司收到保费后,实时确认并打出有效保单,实现“一手交钱,一手交单”。这项规定使得POS刷卡成为缴纳保费最便捷的方式。针对这种情况,福建联迪商用设备有限公司凭借十多年的银行、保险系统开发经验,结合保险业“见费出单”的具体需求,  相似文献   

2.
正一、保险公司"无现金支付"管理问题(一)"无现金收付"的管理要求不够严密根据《推行无现金收付的指导意见》(人保财险财电函[2008]234号)规定,无现金收付是指保险公司经营所产生各项资金收付都不通过现金结算,企业保持现金零收支、现金零库存,也包括通过POS机等刷卡机具收取保费;同时明确规定,"保户采用刷卡、银行转账或支票方式缴纳保费的、无论何种原因发生需要退回资金的,都必须将资金退回至原缴纳保费的银行卡或  相似文献   

3.
不久前,保监会出台新规定,要求各保险公司在处理交强险和商业车险时实施“见费出单”制度,即保险公司收到保费后,及时确认并出具有效保单,实现“一手交钱,一手交单”。POS刷卡以其便捷性成为最佳缴纳保费方式。针对这种情况,福建联迪商用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迪商用”)凭借十多年的银行、保险行业系统开发经验,结合保险业“见费出单”的具体需求,推出了“见费出单”电子化解决方案。目前,该方案已成功应用于中银保险、中国人保、中国人寿、太平洋保险、平安保险、人保财险等多家保险公司,获得用户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4.
张云  高垒 《上海保险》2009,(5):29-30
为有效解决财险应收保费问题,2008年1月1日,北京市针对机动车辆保险(交强险和商业车险)实施“见费出单”制度。6月30日,保监会出台了《关于加强保险公司应收保费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各保监局及各保险公司高度重视应收保费的管理,并建议推广“见费出单”,从源头上防范应收保费风险以及相关违法违规行为。  相似文献   

5.
依据四家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2017年报表数据,基于熵值法和功效系数法,考量互联网保险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结果显示:按照财务风险由小到大排名,依次为众安保险、易安财险、泰康在线、安心财险;财务风险预警结果分别为轻警、轻警、轻警、中警。安心财险财务风险最大的原因在于其资产流动性较低,保费收入有限,综合费用率高,亏损严重。鉴此,应降低应收保费,调整产品结构,拓宽保费收入来源,降低咨询与技术服务费。  相似文献   

6.
在财产保险的保费总量中,机动车辆占有大部分比重。据2003年度保险统计年鉴资料,在2002年度国内财险市场前10位保险公司765.5462亿元的保费收入  相似文献   

7.
电话POS是银行为个体业主开发的一种电话支付终端,通过绑定商户本人的借记卡账户,可以实现刷卡消费、转账、余额查询、公用事业费缴纳、信用卡还款等多种业务,其核心业务为刷卡消费和自助转账。相对于传统POS仅具备刷卡消费功能,电话POS的功能更为丰富,转账手续费较低且支持的支付工具均为借记卡。一、电话POS业务现状1.基本情况由于电话POS在带动本行存款业务快速增长、增加银行卡发卡量、推动柜面业务分流等方面优势突出,近年来成为商业银行竞相发展的热点。  相似文献   

8.
拯救车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险业务是我国最早开展,运作最成熟,法规最健全的保险业务。历来是财产保险公司的重要保费来源。在其发展的初期,也确实为保险公司带来了可观的利润。直到今天,车险业务仍以巨大的惯性占据了我国财险业务的70%左右。然而,由于费率改革带来的非理性竞争,车险业务已从保险公司的摇钱树,渐渐沦为保险公司“食之无肉,弃之有味”的“鸡肋”。  相似文献   

9.
农行太和支行以实现银行、员工、保险公司“三赢”为目标。坚持从统一思想、狠抓培训、严格考核、强力营销等方面齐头并进,大力开展代理保险业务。截至8月底,该行代理保费收入2807万元,完成全年计划的112%,其中代理寿险保费收入2600万元。代理财险保费收入207万元;实现手续费收入83万元,同比多收42万元。  相似文献   

10.
2002年10月18日,成都市新车保险中心正式投入运行.该中心采用集中签单方式. 所谓集中签单方式就是将过去财险公司在各自营业场所和兼业代理点分散承保签单的方式改变为集中在新成立的新车保险中心进行承保签单,同时,各财险公司必须停止在其营业场所办理新车保险,并中止对代理人的新车保险代理授权.进驻该中心的保险机构仍然使用各自的保单,所收取的保费也全额划转各保险公司,而各保险公司分别承担承保后的服务、理赔、涉及保险合同的全部法律责任,并依法纳税.  相似文献   

11.
王运鹏  陆静 《保险研究》2016,(12):15-24
在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框架下,采用2012~2014年我国所有财险公司的数据对Translog生产函数的参数进行估计,分析我国财险市场中的规模效应和范围效应。模型以各险种的保费收入或保险赔付作为公司的产出,以租金和工资作为要素投入,以手续费与佣金支出、业务及管理费等作为保险公司的运营成本。模型结果显示,以保费收入度量财险公司的产出时,资产规模在30亿元以上的大中型财险公司规模不经济,而小型财险公司规模经济;以保险赔付度量财险公司的产出时,除2013年的大中型财险公司的结果以外,各财险公司的样本数据均出现了规模经济。本文结果还显示,同时开展多项业务一般具有范围效应。  相似文献   

12.
符敦健 《上海保险》2005,(12):28-29
“地下保单”是指境外寿险公司或港澳寿险公司未经中国保监会批准而向内地居民销售的保单。这种行为违反了我国现行法律法规,逃避国家税收,具有“服务走私”的性质,因此被称为“地下保单”。境外保险公司的保险业务员在内地向内地居民销售境外保险公司的保单,内地居民在内地签署投保单和缴纳保费。由推销人员将投保单、保费携带到境外,再由境外保险公司签发保单,这种通过地下保单工作”购买保单的行为严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的相关规定,因而成为中国保监会打击和取缔的对象。  相似文献   

13.
在财产保险的保费总量中,机动车辆占有大部分比重。据2003年度保险统计年鉴资料,在2002年度国内财险市场前10位保险公司765.5462亿元的保费收入总量中,机动车辆保费达472.553亿元,占61.73%。在许多基层公司,机动车辆保费甚至占有更大比例。因此,了解保险机动车  相似文献   

14.
随着刷卡消费渐成习惯.金融POS产业步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期”。在刚刚结束的2009年中国银行第二次金融POS采购项目中,联迪商用金融POS全线入围。在今年上半年的POS“选秀”中.  相似文献   

15.
在网贷平台逐步整肃的同时,背后“兜底”的险企频频踩雷。已有许多家险企曝出“踩雷”消息,包括浙商财险、富德财险、易安财险、华农财险、天安财险、安心财险等。随着监管政策的明朗,“网贷+保险”合作前景蒙上阴影,保险公司应该如何防范风险成为多方关注焦点。  相似文献   

16.
车险保费收入占财险保费收入比例一直维持在60%以上,是财产保险的支柱险种,但自2000年以来,车险赔付率一直居高不下、其利润贡献度与其保费占比严重不匹配,车险"高保费、高赔付、低效益"的经营现状,直接影响到整体财险业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此,如何在机动车辆保险业务中,坚持速度与效益并重,加强经营管理,降低车险赔付率,既保持良好的发展速度,又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正越来越引起各家财产保险公司的高度关注与重视.本文通过分析机动车辆险赔付率高的现状和原因,提出降低车险赔付率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财险公司是承保各种有形财产及相关利益、责任和信用的保险公司。根据2009年新保险法的规定,我国财险公司业务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所涉及的种类也非常繁多,标的几乎涵盖了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各个行业和部门。自1980年保险业恢复以来,我国财险业务发展的速度非常快,其保费收入由1980年的4.6亿元,已经增加到2011年的4618亿元。如果不考虑价格因素,31年平均增长率约为25%,远远快于GDP9.7%的增速。但是从财险公司保费收入的业务构成  相似文献   

18.
截止目前,大连保险市场经营财产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共有9家,分别为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平洋财险、华泰财险、天安财险、太平财险、中华财险、永安财险和日本财险公司。正在筹建的财险公司有两家,分别为大地财险和华安财险。2003年,大连市进出口货运险市场总保费为6327万元,其中人保财险占有绝对的市场份额,进出口货运险保费为4898万元,所占市场份额为77.41%。  相似文献   

19.
信息集锦     
《上海保险》2009,(1):63-64
1.上海车险市场实施“见费出单” 从2008年12月8日零时起.上海正式实施机动车辆保险“见费出单”管理制度。据悉.该制度覆盖全市昕有经营车险业务的保险机构和交强险、商业车险及其附加险等全部车险业务,保险公司在全额收取车险保费和代收车船税后才向客户出具保单和保费发票。  相似文献   

20.
一、现状与问题我国保险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各方面取得了迅速的发展。根据中国保监会统计,到2010年,我国共有中外资财险公司53家,保费收入4,027亿元;中外资人寿保险公司60家,保费收入10,501亿元。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保险市场中,中国人寿、中国人保、平安集团、太保集团等保险公司纷纷实施预算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