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国劳动保障》2015,(1):16-17
2015年1月1日,《劳动法》正式实施20周年!20年,弹指一挥间。作为新中国建立以来第一部以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宗旨,全面规范调整劳动关系的基本法律,《劳动法》开创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的法治时代,在我国劳动法治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20年来,《劳动法》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制度和规范,为《劳动合同法》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公布实施以来,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多数用人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基本得到保障,但在一些地区和部分企业仍然存在着违反《劳动法》规定,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现象。为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和工会劳动保障法律监督的力度,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借《劳动法》实施5周年的东风,连山县劳动局开展劳动执法大检查,以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实际行动使《劳动法》深入人心,使企业严格依法经营。根据粤府办[1999]22号文提出的9条整改意见,该县劳动局对贯彻《劳动法》和《广东省企业职工权益保障规定》不力、拖欠工人工资和不落实下岗职工“两个确保”的24家企业进行了全面检查和整  相似文献   

4.
1994年7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正式颁布。该法的核心是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一年来,《劳动法》的贯彻实施情况如何呢?本刊记者走访了劳动部门、工会组织以及部分企业和职工。贯彻实施初见成效据国家劳动部有关部门介绍,《劳动法》颁布一年、实施半年以来,贯彻实施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劳动合同制度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到目前为止,29个省、市、自治区,都已经以政府的名义正式发布了劳动合同制度的实施方案,西藏也已将实施方案报送中央政府。同时,电力部、铁道部、邮电部、煤炭部等25家行业主管部门制定下发了全面实行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5.
《劳动法》实施已经20年,与这部法律相伴相生的是劳动监察。劳动监察工作的逐步开展以及劳动者维权方式、维权内容的变化也反映着这部法律所经历的时代变迁。如果从历史的纵向发展来看,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劳动法》的出台和劳动监察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增强了劳动者的劳动维权依据和信心。盘点20年,《劳动法》的实施可谓成效斐然,而单从劳动者的自身感受来概括20年  相似文献   

6.
1995年的第一天,是我国全体劳动者值得庆幸的日子,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下称《劳动法》)的实施自今日起。《劳动法》,她将为共和国的8亿劳动者造福,也为全国12亿人民造福。《劳动法》的实施,意味着有关调整和处理劳动关系中的种种复杂问题,概不例外地纳入了法治的轨道。从此,数十年来调整与处理劳动关系无法可依的困难局面宣告结束了。因此,有理由说:这一天,是共和国历史上重要的一天,是全体劳动者开心的一天。《劳动法》的颁布与实施,既是社会的文明又是历史的进步。她将释放巨大的能量,推着社会生产  相似文献   

7.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总工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公布实施以来,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多数用人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基本得到保障。但在一些地区和部分企业仍然存在着违反《劳动法》规定,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现象。为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和工会劳动保障法律监督  相似文献   

8.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总工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公布实施以来,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多数用人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基本得到保障。但在一些地区和部分企业仍然存在着违反《劳动法》规定,侵害劳动  相似文献   

9.
7月5日,《劳动法》颁布十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盛华仁出席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他指出,《劳动法》的颁布实施,加快了我国劳动保障制度建设的进程,有力地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当前必须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做好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工作,加快立法步伐,完善《劳动法》的贯彻实施机制。  相似文献   

10.
到今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颁布已经整整五周年了,五年来,我们欣喜地看到,《劳动法》已经开始越来越深入人心,越来越成为劳动者捍卫自己权益的有力武器,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劳动法》实施的现状与立法者的初衷还相差甚远。本期刊出本刊专题:《〈劳动法〉,踏平坎坷成大道》,旨在为《劳动法》鼓与呼。  相似文献   

11.
《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的影响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合同法>已于2008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该法弥补了1995年<劳动法>实施以来在劳动关系监管上的不足,从而能够更为全面地保护劳动者权益,并使得我国的劳动法制更加规范、有效.  相似文献   

12.
《中国就业》2007,(12):1
再过几天,我们就将走进公元2008年。 从2008年1月1日起,人们期盼已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就要正式实施了。这是自《劳动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制建设中的又一个里程碑。这两部法律对于更好地促进就业,建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05年12月28日上午,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何鲁丽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实施情况的报告》中说,贯彻实施《劳动法》还存在许多问题,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现象比较普遍,有的问题还相当严重。报告建议要加快制订《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劳动争议处理法》、《就业促进法》等法律,修改完善《劳动法》(12月29日《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14.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劳动关系急剧变化。对劳动关系的规范与调整,不仅关系到企业与职工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和要求下,我国第一部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劳动法》,于1994年6月出台,1995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迄今为止,《劳动法》的实施已两年有余。在《劳动法》实施两周年之际,劳动部、国家经贸委、全国总工会曾作过这样的评价:"《劳动法》实施以来,在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推动企业劳动工资和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促进社会稳定方面,  相似文献   

15.
最近,劳动保障部公布实施了《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是《劳动法》的配套法规,对于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发展和规范劳动力市场,促进就业,具有积极作用。劳动保障部要求各地要组织有关工作人员进行认真学习,全面理解和正确掌握《规定》的各项要求,并结合本地实际,制定贯彻落实《规定》的具体实施办法,提出明确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计划,确保《规定》的全面贯彻和实施。为方便读者学习《规  相似文献   

16.
《劳动法》是我国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为了实现劳动关系稳定和谐的目标,《劳动法》在更加倾向于维护处于弱势一方的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同时,也在依法制约劳动者侵害用人单位权益的行为,以维持双方之间力量与利益的平衡。竞业禁止制度就是《劳动法》中着重保护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一项制度。那么,《劳动法》中的竞业禁止  相似文献   

17.
周百川 《公司》2001,(11):44-45
近几年,为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执行情况(以下简称劳动法和规定),笔者调查了不同类型民营企业的员工工作与休息休假时间,其结果令人担忧,《劳动法》颁布至今已有7年了,但执行情况却不好。不少企业置《劳动法》和《规定》于不顾,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于不顾,有意延长员工工作时间。以达到剥削员工,获得最大的利润的目的。 延长工作时间的手段 1.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每周工作48小时,每周休息1日。擅自将每周应工作40小时,延长到48小时,严重违反《规定》第三条,并称此举符合…  相似文献   

18.
《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相互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自1995年实施《劳动法》、推行劳动合同制以来,劳动合同为劳动制度改革、稳定劳动关系,使劳动关系走向法制化轨道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笔者在调查中发现,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颁布执行旨在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赋予劳资双方各自应享有的权利,同时规定双方应履行的义务。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劳资双方违反《劳动法》的情况时有发生。相关法律规定,不论用人单位还是劳动者,只要违反《劳动法》就应该做出赔偿。哪些情况用人单位须做赔偿,哪些情况劳动者须做赔偿,赔偿的数额、标准、方式都有哪些?本刊为您做如下总纳:  相似文献   

20.
正一、我国双倍工资赔偿制度的出台及目的在《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前,我国的劳动关系是由《劳动法》进行规制调整的。在1995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虽然明确了在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之初,应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此外还对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这种行为,规定了明确的行政处罚措施。但是由于规定的是行政处罚责任,且对违法的企业通常是警告,并不会给企业造成较大影响,因此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