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文 《企业文化》2008,(10):55-56
现任蒙牛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的牛根生不惑之年开始创业,仅用短短6年时间,就创造了一个家喻户哓的“蒙牛品牌”,牛根生也获得了诸多荣誉和世人的瞩目。是什么神奇的力量使得牛根生和他管理的蒙牛企业如此牛气冲天?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牛根生的做人之道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中粮终于开始全面接手蒙牛。在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对蒙牛过去三年过分追求盈利、产品质量问题频发表示不满后,4月12日,蒙牛公告宣布杨文俊不再兼任总裁一职,由中粮地产副总经理孙伊萍接任。杨文俊的离职,意味着当年追随牛根生创办蒙牛乳业的10位"创业元老"已全部退出。  相似文献   

3.
资讯评论     
牛根生式的成功越来越难了我是一家国企的管理人员,我对牛根生和蒙牛的成功研究了很长时间——因为我也有创业的念头,希望从牛根生的成功中总结出一些可以复制的经验。直到看到贵刊第13期的封面故事《别了,港湾》之前,我本  相似文献   

4.
如果用一句话来斛释牛根生的成功和蒙牛的超速成长,那就是:思路决定出路.无论是牛根生个人在事业上的每一步突破,还是蒙牛的诞生、发展和不断超越,这些成功故事的背后,我们都看到牛根生的超常思维方式所发挥的巨大影响和作用力.我们从牛根生身上,感受到了一个创造型人才的典型特征,可以说,正是他的创造性思维成就了蒙牛.  相似文献   

5.
1999 牛根生     
牛根生,一个在食品产业里最具代表性的民营企业家。他的创业史充满了传奇和争议色彩。1999年,牛根生在无奶源、无工厂、无市场的窘境下、在老东家伊利的卧榻之侧创立了蒙牛。在蒙牛的刺激下,原本平静的中国奶业开始走向一个精彩纷呈、话题不断的产业时代。在许多人眼中,牛根  相似文献   

6.
《中国企业家》2007,(23):78-78
"现在我根本不敢说自己成功。我们的企业文化中所说的成功,是说把平凡的事做得不平凡。目前我们还没有把事情做得不平凡,离成功还有很长的距离。"2007年,在一个名叫《赢在中国》的电视节目中,牛根生对那些渴望创业的年轻人说。态度诚然可嘉。另外的场合,牛根生曾多次在提到蒙牛销售额时主动拿出1999年创业时的数据作对比,或者用  相似文献   

7.
宽厚者昌     
谁也不会怀疑,当今蒙牛乳业在乳业市场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在1999年初,蒙牛创业时,当时被伊利免职的牛根生,虽然“躲”在蒙牛的幕后,也没能逃脱继续受打击的命运。竞争对手为了封杀蒙牛,争夺奶源,蒙牛有的牛奶车半路被截,牛奶被当场倒掉。为了减少冲突和不必要的麻烦,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牛根生很快制定了“收奶三不干”政策:凡是伊利等大企业有奶站的地方蒙牛不干(不建奶站);凡是非奶站的牛奶,蒙牛不干(不收);凡是跟伊利收购标准、价格不一致的事,蒙牛不干。  相似文献   

8.
“蒙牛”的品牌化运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9年今,短短6年,“蒙牛”已成为中国乳品行业的领跑者。这无疑是一个奇迹!而带领员工创造这奇迹的,正是“蒙牛”的创始人牛根生。  相似文献   

9.
崔玲 《中国企业家》2015,(21):58-62
曾经作为蒙牛系第二品牌的现代牧业,在几年小试牛刀之后,终于坚定选择了杀入C端市场的单飞之路"我想打广告,但是却不知道在广告里说什么。"邓九强说这话的时候,是在2012年的波士堂上,彼时身材消瘦的邓刚从现代牧业"退休"。不过,听到现代牧业要打广告,听众不禁诧异。在公众的认知中,国内首创大牧场模式的现代牧业一直是蒙牛的"大供应商",甚至现代牧业出现的初衷就是作为蒙牛的第二品牌,邓九强自己也是和牛根生一起创业的元老之一。  相似文献   

10.
近日,中国企业家以<十年蒙牛>为题,讲述了蒙牛从崛起到归并中粮的历程.而此前,去年秋天,蒙牛乳业宣布牛根生辞去董事长职务,由中粮系任命新的总裁人选.  相似文献   

11.
<正> “蒙牛”,经过短短两三年时间的发展,现已成为全国冷饮和乳品市场上与伊利、光明等齐名的著名品牌。然而在“蒙牛”成功的背后,却有着一段其创始人牛根生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1999年,身为伊利公司员工的牛根生被董事会免职后,与其他几个同时被免职的中层干部凑了100多万元,成立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两年  相似文献   

12.
《经营者》2005,(1):40-40
<正>入选理由 2004年6月14日,牛根生带领刚过5岁生日的蒙牛终于在香港成功上市,融资近14亿港元,造就了最豪华富翁团队。 2004年中国神舟五号载入航天飞船上天,第二天满天都是蒙牛的广告,所有的街头的TOP大的牌子全部都被牛根生买下来,包括终端。蒙牛以3.1亿元当上央视2004年新“标王”。  相似文献   

13.
“蒙牛”,经过短短两三年时间的发展,现已成为全国冷饮和乳品市场上与伊利、光明等齐名的著名品牌。然而在“蒙牛”成功的背后,却有着一段其创始人一一牛根生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1999年,身为伊利公司员工、事业蒸蒸日上的牛根生被董事会免职后,他便与其他几个同时被免职的中层干部凑了100多万元,成立内蒙古“蒙牛”乳业集  相似文献   

14.
不管何时何地采访牛根生,他那句招牌经典顺口溜总能不失时机地冒出来:一家一户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一家一户两头牛,生活吃穿全不愁;一家一户一群牛,比蒙牛的老牛还要牛。”养牛挤奶,传统得不能再传统的产业,在老牛的“垦耕”下,变成别人遥不可及的神话,蒙牛销售额从1999年创立时的0.4亿开始,连续翻番,2.9亿;8.5亿;21亿;一直到2003年超过50亿。这背后带起的是近百万农户的小康生活,仅2003年一年,蒙牛支付农户的奶款就接近16亿。众所周知,牛根生曾是伊利公司的一个刷瓶工,从低层一直做到副总裁。1999年,事业蒸蒸日上的他被董事会免职了。但…  相似文献   

15.
如果用一句话来解释牛根生的成功和蒙牛的超速成长,那就是思路决定出路。无论是牛根生个人在事业上的每一步突破,还是蒙牛的诞生、发展和不断超越,这些成功故事的背后.我们都看到牛根生的超常思维方式所发挥的巨大影响和作用力。  相似文献   

16.
感受蒙牛     
蒙牛乳业,一个从内蒙古走出来的民营企业,在短短的5年时间,一跃成为中国乳业的巨头.其发展速度是惊人的,并成为业界备受关注的焦点.对蒙牛乳业和牛根生本人的报道和介绍已有很多版本,本人曾在蒙牛的本土--内蒙古工作多年,亲身感受到蒙牛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7.
李天田 《中外管理》2006,(3):94-100
有人问,蒙牛到底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本文至少让你看到,牛根生如何以近乎独裁者式的强势态度宣贯蒙牛的企业文化,有些做法让你吃惊,但你不得不佩服蒙牛文化落地时也那么勇猛、彻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经历了长达8个月的竞聘后,杨文俊最终击败了所有的竞争对手,接替牛根生以蒙牛集团总裁身份登场。来自全球的应聘者、四轮选拔赛、极具挑战性的施政演说等要素,使蒙牛的总裁竞聘完全成为职场的“超女”秀。2005年,时任蒙牛副总裁的杨文俊一手导演的蒙牛对“超女”的投资,创造了去年中国营销界最为出奇制胜的经典案例。受此鼓舞,兴致勃勃的牛根生决定将这场“超女”秀在蒙牛的总裁竞聘中继续  相似文献   

19.
宽厚者昌     
谁也不会怀疑,当今蒙牛乳业在乳业市场举足轻重的地位,已与“光明”、“伊利”成三足鼎立之势。但在1999年初,蒙牛创业时,当时被伊利免职的牛根生,虽然“躲”在蒙牛的幕后,也没能逃脱继续受打击的命运。竞争对手为了封杀蒙牛,争夺奶源,蒙牛有的牛奶车半路被截,牛奶被当场倒掉。为了减少冲突和不必要的麻烦,同时也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牛根生很快制定了“收奶三不干”政策:凡是伊利等大企业有奶站的地方蒙牛不干(不建奶站);凡是非奶站的牛奶,蒙牛不干(不收);凡是跟伊利收购标准、价格不一致的事,蒙牛不干。同时,牛根生启动“中国乳都”的概念,通过公益广告的形式打出“我们共同的品牌——中国乳都,呼和浩特”的口号,在众多场合提到伊利时都把伊利放在自己的前边,在所有的口径上都将内蒙古所有的乳品企业打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大烙印。这样做的直接结果是,蒙牛赢得了政府的支持,使自己的命运和内蒙古的经济发展大局捆绑在一起,抬高竞争对手的同时保护了自己。  相似文献   

20.
虞锋的选择     
冲到纳斯达克,是国内多少企业家的梦想:宁作鸡头不作凤尾,是创业者们自我激励的名言,是什么力量让虞锋停下了脚步? 五六年前,在蒙牛的年销售收入只有两三个亿的时候,牛根生曾对《中国企业家》说, 他感觉蒙牛和伊利迟早有一天还会走到一起。那时,蒙牛成立才一年多。由于其创始团队是一群从伊利出走的人们,因此对于外界、公众,蒙牛最大的传播题材无非是它和伊利的特殊关系。故,当时牛根生说这话似有故作惊人之语之嫌。不过,2004年、2005年相交之际,当伊利由于郑俊怀出事陷于震荡之时,据传蒙牛确实动过伊利的心思。只是结果不了了之——谁都看得出来,伊利和蒙牛之间的差异与距离远比它们所在的A股与香港主板之间的鸿沟更深、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