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宏观大势     
<正>郎咸平:经济回暖只是表面现象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表示,产能过剩和制造业经营环境恶化这两大病根仍未解决,中国经济回暖只是表面现象。郎咸平指出,中国经济现在生了两个病,一是投资经营环境全面恶化,这个病与金融危机无关,是中国制造业难以为继的危机;另一个病是产能过剩,"金融危机引发了出口  相似文献   

2.
提醒必要、及时!去年以来,在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和外需萎缩的共同影响下,从钢铁、水泥、铝冶炼等传统制造业到多晶硅、风电设备、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中国多个行业均出现了产能过剩问题。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超过1.6亿吨,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一些行业产能过剩严重。为了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办法,有效化解过剩产能。文章在此背景下,对我国制造业的产能利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有效化解产能过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刘航  李平  杨丹辉 《财贸经济》2016,(5):91-105
按照直观理解,出口与产能过剩成反比例关系,出口旺盛时企业将扩大产量并提高产能利用率,反之则为避免滞销而控制产量,导致产能过剩加剧.然而,这仅是出口波动对产能过剩的“销售效应”.对于一些企业不排除存在“竞争效应”,即出口疲软时企业面临更激烈的国内竞争,进而为降低成本可能加大既有产能的使用负荷,反而可缓解产能过剩.本文基于2001-2013年中国制造业数据检验了出口波动与产能过剩的关系,发现出口波动不能显著地解释产能过剩.在中小企业或非国有资本比重越高的行业中,出口与产能过剩的负向关系越明显,“销售效应”占主导;反之,在“竞争效应”作用下,二者关系越可能为正.因此,外需冲击对不同行业产能过剩的影响存在差别,粗放拉动出口未必对化解产能过剩有预想的效果.借助外部市场治理产能过剩,应向不同规模及不同所有制的出口主体提供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5.
田惠敏 《中国市场》2014,(41):40-42
在分析我国产能过剩现状及对经济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对产能过剩成因的梳理,以及对发达国家化解产能过剩的经验,提出建立健全防范和化解产能过剩的长效机制:即深化各项体制改革,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各部门和各级政府的协调,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大企业技术创新与兼并重组力度,以及扩大内需和加强制造业"走出去"。  相似文献   

6.
将过剩产能分为周期性、结构性、体制性、绝对性四种。提出在处理产能过剩方法上要更加有智慧,既要保持中国制造业在全世界竞争力优势,又要把长期积累严重过剩产能化解掉。化解产能过剩要根据国家大的战略布局从五个方面寻求突破:要与形成新的产业布局紧密结合,要与形成新的区域布局结合起来,要与形成新的贸易布局结合起来,要将制造业优势与贸易优势结合起来,要与形成新的市场布局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制造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命脉,其出口占中国出口的比重达90%以上。但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制造业受挫严重,出口下滑明显。究其原因,虽然是受世界经济低迷,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等原因影响,但更多地暴露出中国制造业自身发展的顽疾,包括生存环境的恶化、产能过剩、自有品牌的缺失等。因此,只有优化制造业发展环境,促进其产业升级,打造制造业的品牌优势,中国制造业才能走出困境,在世界市场上占领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国工业企业产能过剩问题愈发严重,如何治理中国式产能过剩已然成为政府、实务界和学术界热议的焦点。利用沪港通交易制度实施这一外生事件,文章以2012—2018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产能过剩的影响。结果发现:首先,资本市场开放政策有利于提高企业产能利用率、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其次,资本市场开放对于产能利用率的提高作用,在取得银行借款较多、企业所得税税负较低、土地使用成本较低的公司中更显著,而对于行业信息环境的调节效果不敏感。证明资本市场开放是通过缓解政府对于企业的干预来提高产能利用率从而化解产能过剩。进一步研究表明,资本市场开放通过降低标的企业的过度投资水平进而化解过剩产能。文章研究表明,资本市场开放有利于缓解政府干预带来的中国式产能过剩,在丰富了"治理产能过剩"相关领域研究的同时,也为"金融服务于实体"这一政策要求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周期性产能过剩与体制性产能过剩叠加形成的中国式产能过剩困扰我国钢铁产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基于1999-2013年中国钢铁企业数据,本文检验市场需求与政府干预对企业产能和产能利用率的影响。我国钢铁行业的周期性产能过剩具有非对称性,体制性产能过剩加速了周期性产能过剩的形成,市场需求和政府干预是形成中国式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外部需求增加在刺激企业扩张产能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企业的产能利用率,而政府补贴引致的产能增加加剧了企业产能过剩;与国有企业不同,非国有企业的周期性产能过剩特征表现不明显,市场需求只有与政府补贴因素共同作用才会对非国有钢铁企业的产能利用率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虽然我们对短期的经济走势并不担忧,但我们一向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心存疑虑。中国在大多数传统制造业(如钢铁、水泥、纺织、服装、机械、玻璃等)都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近年来甚至在一些新兴制造业(如光伏多晶硅、风电设备等等)也出现了类似问题。  相似文献   

11.
魏琪嘉 《商》2014,(13):57-58
一、中国化解产能过剩的情况分析 在经济快速增长时期,过剩产能一般都能依靠投资、消费、出口而得到消化或缓解。而新一轮的产能过剩大大偏离了市场经济的正常水平,是一次全面性、绝对性、长期性的产能过剩,而且本轮产能过剩面临的背景和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此,与上几轮产能过剩相比,去产能的时间会更长,遇到的困难会更多。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金融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繁荣,经济呈现出了金融化的趋势,同时存在产能过剩、成本上升、实体经济利润缩小等问题。中国经济"脱实向虚"趋势凸显。中国制造业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本文从制造业企业资产结构的视角出发,探究制造业企业金融化行为的动因,通过分析金融资产在资产总和的占比进而探究企业金融化的程度,对促进企业创新发展和产业的转型升级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如何平稳化解企业过剩产能是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企业能否实现良性发展所面临的重要现实难题,而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则是解决这一问题可供选择的两个重要路径.本文分析了出口与对外直接投资化解过剩产能的内在机制,并基于2007-2015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比较了出口与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化解过剩产能的差异化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提升对外出口水平仍是削减企业过剩产能的主要突破口,而对外直接投资尚未成为企业化解过剩产能的主要路径.虽然出口增加对化解过剩产能存在一定的负向反馈效应,但这一负向作用并没有抵销出口对化解过剩产能的正向作用.尽管从理论上看,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相比,更能够化解企业过剩产能,但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时间短、总量小,尚未对消化过剩产能产生显著影响.上述结论在使用多个估计方法、替换变量测度方法等分析后仍然是稳健的.本文研究为客观评估出口与对外直接投资对化解过剩产能的影响提供了一个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同时也为进一步合理消化过剩产能提供了有益的路径参考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产能过剩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政策部门高度关注的一个经济问题,并将产能过剩问题列为经济发展的重点问题.一定程度的产能过剩可以刺激市场经济的发展,激励企业之间技术竞争,实现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但超过一定限度的产能过剩就会给市场经济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鉴于此,本文将对跨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以加强各行业的密切合作,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出口企业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出口商品数量大幅收缩,我国经济产能过剩的矛盾变得尤为突出.文章首先阐述产能过剩的内涵及我国产能过剩的特征,其次对产能过剩的负面影响及激化产能过剩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最后从谨慎投资、扩大内需和拓展多元化出口市场等视角提出缓解我国产能过剩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1990-2011年美国采掘业、制造业和公用事业的资本积累和产出不断增长.但这种增长的背后却存在越来越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为了解释这一现象,笔者提出二个假定并进行统计检验,结果表明三部门的产能过剩主要归因于生产部门整体资本有机构成、三部门自身的利润率和资本积累的变化。此分析结果对于区分中国产能过剩形成过程中政府和市场的不同作用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郑伟宏 《现代商业》2014,(20):63-64
本文运用综合指数法并结合灰色系统理论,量化分析了中国钢铁产业1996-2012年产能过剩程度,对未来三年钢铁产业产能过剩程度进行了预警,并从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角度分别提出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研究表明,中国钢铁产业产能过剩的问题长期存在,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有可能进一步加剧,化解产能过剩矛盾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8.
张国胜  刘政 《财贸经济》2016,(12):116-132
利用世界银行的中国企业调查数据(2005、2012),本文实证检验了中国企业在国内的市场扩张对产能过剩的影响,并结合地方政府行为与市场机制渠道考察了相关机理.研究发现:企业的属地经营加剧了产能过剩并使得中国的产能过剩具有省级市场的属地特征,企业在省际之间的市场扩张能够抑制产能过剩.考察相关机理后发现:中国在省级市场内部存在诱导企业过度进入并加剧投资的影响渠道,这使得市场内生的产能集中机制难以发挥作用;省际市场扩张能够强化企业竞争并影响其产能决策,市场内生的产能集中机制因而能够在全国发挥抑制产能过剩的作用.据此,通过以省级政府为重点完善顶层设计、鼓励企业在全国开展跨区经营、将全国性销售指标作为淘汰落后产能的重要依据等措施,完善中国产能过剩的治理政策.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对铁矿石、煤炭等资源性产品的需求持续下滑,这对中国的铁路货车制造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众所周知,中国的铁路货车制造产能已经严重过剩,企业要想走出困境,必须面对全球市场,实施国际化经营,扩大自己的生存空间。本文试图从中国铁路货车国际化经营的背景出发,简要分析中国铁路货车制造业的国际化经营方式,以及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20.
在举世瞩目的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实体经济”首次跃升为焦点话题。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中国的实体经济长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发展方式粗放,低水平的匝复建设,产能过剩,创新能力不足等等。当前确需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中国要从一个制造业的大国转向强国,企业问的兼并重组,足一个必然趋势。中国的实体经济要实现从追随者、竞争者到引领并的跨越式发展,必须转而依靠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