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和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外向我国产业转移和沿海向内地产业转移的两大趋势汇合,使河南省逐渐成为国内外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资本的热点投资领域,承接产业转移是河南省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选择。本文分析产业转移对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促进农民充分就业:要坚持“内转外输”并举,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一方面,要树立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观念,在“做大、做强”中心城市的同时,着力建设城关镇和重点中心镇,提高产业和人员的聚集度,提高城市的规模效应,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关键是要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加速农村工业化进程,加快发展农村服务业;  相似文献   

3.
金融危机加速了产业转移的进程。在后危机时代,苏南产业向苏北转移虽然受到转移方和承接方的不少因素制约,但总趋势并没有改变。在产业转移中要寻求平衡点,使之和谐,实现企业、政府、环境等方面共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马鞍山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尤其是马鞍山被划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后,面积并不大的马鞍山正在成为商业资本眼中的一座金矿。巨大的商业发展前景,吸引着大量的产业和资本加速进入这座新生的城市。在产业资本加速抢滩的热潮中,另一场金融资本的角力也在悄然间展开。近两年,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产生效应包括配置效应、节本效应、聚集效应和提升效应。本文在界定这些概念、建立测算公式和收集经验数据的基础上,对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效应及其经济和社会效果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现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会促进农民收入提高,为农业发展和农民消费提供资金,促进耕地资源合理配置,还会较大幅度地降低第二、第三产业的生产成本,创造就业机会,促进GDP增长,加速城市化进程。但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负面效应是它构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二元用工制度”和“城市二元社会”。  相似文献   

6.
发展是实现城市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的前提和基础,和谐城市首先应该是一个经济繁荣的城市。近年来,我县积极抢抓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沿海开发加速推进,以及省委、省政府加大振兴苏北力度的历史发展机遇,大力实施“项目兴县、环境立县”战略,以工业化推进城市化,以城市化带动工业化,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一是注重培育支柱,做强特色板块经济。  相似文献   

7.
日前,尚未结束家政培训的20多名顺泰乡农民早早被温州两个家政公司“预订”了,约定培训结束后就到公司上班。据悉,这两家公司将为他们安排病人护理、家政、“月里姆”等工作,月薪在700至1800元之间。去年以来,瑞安市共有2.89万名农民通过劳动力素质培训,掌握了更多的劳动技能,其中6000多名农民从第一产业转移到其他产业。  相似文献   

8.
农民进城:动力、阻力及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劳动力的产业转移得到了快速推进。据有关部门估计,目前全国大约有1亿农村劳动力离开土地进入当地乡镇企业工作,另有约1亿劳动力离开家乡到城市和沿海地区寻找工作。如果此类情况发生在其他国家,这两类人口将成为城市人口扩张的自然来源,城市化可望突飞猛进。然而,我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仅从1978年的17.9%上升至2000年的约32%,近70%左右的人口仍然在农村。本文通过现实中农民进城的动力和阻力的分析,对推进农村人口城市化的制度创新作一初步的探讨。一、农民进城的动力——内部推力…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们寿光市始终把“三农”问题放在县域经济的大格局中,正确处理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的关系,跳出“三农”抓“三农”,突破就城市抓城市、就农村抓农村的传统做法,以推进城乡融合、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为切入点,抓城带乡,以工促农,加快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了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第八师石河子市为研究对象,以2003-2012年数据为基础,在分析第八师石河子市承接产业转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对承接产业转移现状进行合理分析。基于分析的结果,文章分别从经济增长、生产效率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和就业增加等角度分析承接产业转移对石河子市带来的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详的名词。在“工”前冠上“农民”两字,歧视绝非停留在字面上,不公之事时常在城市演绎着。何时能让农民与城里人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现在,这个问题已进入国家决策视野。入世前夕,一条有关取消面向进城打工农民七项收费的政策正式出台。一石激起千层浪,城乡目光一齐——  相似文献   

12.
产业转移成为广东地区经济结构调整的新的形式和路径。通过分析广东省进行产业转移的原因、步骤和方法,以及目前所取得的进展,认为产业园或者产业创意园这种形式可能是本地区实现产业转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河南省越来越多的农地被流转成为建设用地,耕地资源的不断减少使得保护农地发展权成为目前土地工作的重中之重。农地发展权的扩散效应对河南省农民权益保障及其交易影响较大,全文分析了河南省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下如何使农民的利益得到补偿、如何对农民的权益进行保障及农地的归属问题,并基于已有研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读了《中国改革》(农村版)今年第六期“编读往来”栏目中《教会农民种“知识”》一,颇有感触。当前农民纷纷离土务工,无疑是增加收入、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加速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一亩地里刨不出小康”也是不争的事实。然而辩证地看:农业劳动力转移超过一定的“度”,势必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笔曾对本地区农民外  相似文献   

15.
目前,城乡结合部正成为我国城市化过程中最为活跃且矛盾最为尖锐的地区。城乡结合部兼有城市、乡村的优势,紧靠市区,正成为城市发展直接延伸地带,房产、建筑等产业活动迅速兴起,这些都使结合部变得越来越活跃。但城乡结合部人员构成多样化,主要由本地农民或原居民,因经济扩展到结合部的城里人以及外地来的暂住居民构成,利益关系错综复杂,  相似文献   

16.
杨莉莉  王健  吴群 《中国土地科学》2023,37(12):104-114
研究目的:考察工业用地空间错配对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分工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为从土地资源配置视角深化产业分工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动态面板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样本考察期内,长三角地区工业用地空间错配有所改善,中心城市总体呈短缺型错配,外围城市总体呈过剩型错配。(2)工业用地空间错配对产业分工具有显著且稳健的负面影响。(3)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工业用地空间错配对产业分工的负面影响呈现中心城市>外围城市>城市群总体;时间异质性分析表明,随着2016年长三角地区土地约束加码,工业用地空间错配对产业分工的负面影响增强。(4)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工业用地空间错配促进了产业由中心城市向外围城市转移,但中心城市高端制造业流失和外围城市承接产业同质化,抑制了产业分工深化。研究结论:稳步推进工业用地空间错配的纠偏和制定科学的产业转移规划,是深化城市群产业分工、推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关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调整农村就业结构、改善农民收入结构、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它已成为支撑农民收入增长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18.
一、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也是加速盐津乌骨鸡产业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是 ,以自发转移为主 ;转移渠道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 ;转移层次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 ;转移地区由周边向全国甚至国外拓展。政府部门促进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措施是 ,加强培训和为劳务输出提供服务等。目前 ,在转移过程中还存在着培训资金不足、农民外出务工存在盲目性等问题。针对劳动力转移情况 ,本文建议 ,政府应处理好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农民增收与繁荣农村经济、就地转移与异地转移三种关系 ,对农民培训要与产业发展要求相结合 ,对进城务工农民要与城市就业人员一视同仁。  相似文献   

20.
一、农民进城,农民工为先行者在此过程中,流动于城市和乡村的“农民工”就是最好的转移主体。目前我们讲的农民工,主要包括失地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农民、乡镇企业职工和部分农转非人员。据统计,我国目前常年流动的农民工大约有8000多万。虽然没有得到正式城市户口,也没有获得基本公共服务,但是其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已与城镇劳动力大体相同。他们熟悉城市生活,已经有了扎根于城市的生存能力。而且他们是自发形成的,自己有动力,只要顺应这个发展趋势,不需要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